
2016年,市城市管理局将坚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发展思想,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主线,突出四项重点,促进五个提升,强化六项工作,努力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开创城市管理现代化新局面。
一、突出四项重点,确保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突出体制机制理顺,管理权责更加明晰。明确市、区两级执法职责权限,市级主要承担执法协调、监督等职责,推动市级执法机构和人员力量下沉。将城管执法中队派驻至街道办事处,实行“双重管理”,以街道办事处管理为主。落实城市管理劳动定额、经费计价定额等标准,并与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相适应,确保经费足额拨付。完善《青岛市城市管理考核办法》,按照日检查、月汇总、季排队、年总评原则,采取第三方评价、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区市、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单位履行城市管理职能情况进行考核,并与单位绩效、评优等挂钩,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进行问责。加大对市民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考核权重,做到城市管理工作好不好,由市民说了算。加快启动《青岛市城市管理条例》立法程序,明晰城市管理执法范围、程序等内容,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的权力和责任。加快制定一批城市管理和执法方面的标准,形成完备的标准体系。
——突出城管执法攻坚,市容秩序更加规范。建立完善违法建筑“早防范、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的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查处拆除新生违建,集中清理拆除存量违法建筑50万平方米。按照“一店一招”标准,实施309条主要道路的门店建筑立面整治,拆除多设、乱设的门头牌匾,清理规范电子显示屏、灯箱,整治非法设置的移动广告等。开展市容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加快出台《便民摊点群规划》,采取规划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合理设置、有序管理便民市场、摊点群。建立《露天烧烤管理导则》,规范设置集中烧烤区,大力推广使用环保炉具。加快落实停车场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制定《青岛市公共停车场管理服务规范》,设立人行道物防设施设置标准,加大绿篱、护栏建设力度,减少人行道乱停车现象。
——突出安全应急管理,城市生命线系统更加畅通。加强渣土车管理,落实《青岛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强化源头监管、运输监管、处置监管等环节,形成“市级监管、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管理体系。强化液化气市场安全监管,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液化气储存、充装、运输、销售和使用环节的违法行为,对不达标的液化气站坚决予以关闭。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协同有序、联合处置的城市管理应急体制机制,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和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完善城市防汛清雪应急指挥系统和预警发布机制。建立完善问题检查井盖快速处置机制,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反馈和先行处置、执法查处、媒体曝光等措施,加强考核监督,做好应急防护。
——突出智慧城管建设,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推进城乡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促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微信群等即时指挥系统作用,建设智信系统,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和公共平台,实现与市民有效互动。完善城市管理热线流程和处理标准,加强监管、考评、培训力度,提高运行效能,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考核、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
二、促进五个提升,确保城市发展提质增效
——保障供应,提升公用行业管理水平。建设泛能网运行方式,推进现有传统集中热源的联网环网运行和各种清洁能源方式(污水源、海水源、光热、生物质能、蓄能热源、地热源及回收热源等)与传统集中热源的智能联网运行,制定10处区域锅炉房替代方案,完成能源金洲热力公司3台46MW燃煤锅炉超洁净排放改造,提升系统效率和运行保障能力。市区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增用户5万户。
加强引黄水源调配,实施大沽河水源挖潜工程,推进中心水厂前期和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综合供水能力。加强原水预处理系统建设,加快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推进仙家寨水厂、管家楼水厂、高家台水厂、黄岛区第二水厂、即墨市同济水厂等改造项目,提高自来水品质。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监管,引入第三方检测,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加强再生水推广利用,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
继续建设构建覆盖全域的天然气供应体系,市区新建天然气管网100公里,新增用户6万户,四市新建天然气管网30公里,新增用户1.5万户,继续推广分布式能源项目。
——创新思路,提升市政行业管理水平。建立“2+6”占掘路工程联合会审制度,实现市、区政府分级管理,城管、规划、建设、交警、交通、环保6部门协调联动。编制《掘路工程管理实施细则》《市政工程设施移交管理办法》,实施全市市政设施“一张网”管理,细化检测评价指标,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加强掘路计划审批及批后监管。
推进张村河、麦岛污水厂新建、升级改造工程,完善河道排污巡查、维护机制,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和过城河道综合整治。推进小涧西、莱西污泥处置项目。加强老旧楼院专用排水设施、未移交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提高市区排水设施养护运行水平。
——巩固成果,提升环卫行业管理水平。制定实施《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创建省级卫生村30个、卫生单位40个,改造农村无害卫生厕所30万座。推行“洗扫一体”模式,改进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推进小涧西卫生填埋场二期、焚烧发电二期和黄岛区、即墨市、平度市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动垃圾后分拣技术破题,设计符合青岛特点的生活垃圾处理协同工艺。
——突出特色,提升市容景观行业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夜景照明在美化城市、拉动旅游消费方面的重要功能,推进新冠高架、西海岸滨海大道沿线亮化设施建设。加强户外广告行业监管,强化联审机制,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内容、材质、色彩等标准,体现城市品味。规范报刊亭、公交候车亭等“城市家具”设置,强化海水浴场、城市广场管理。
——立足生态,提升园林绿化行业管理水平。探讨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城市“绿线”管理,严格保护绿地、山体、湿地、古树名木,保障城市绿地资源安全。组织开展全市义务植树活动,充分利用城市闲置土地、荒山坡地植树造林,推进城区裸露土地绿化工作。大力拓展公共绿地空间,推广节约型绿地建设和立体绿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公园管理体系,开展争创“国家重点公园”活动。加大养护投入,扩大精品绿地范围,提高园林园艺水平。
三、强化六项工作,确保城市管理共治共享
——坚持高标准,强化规划引领。对照国际一流城市标准,遵循现代城市管理规律,突出问题导向,编制好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强化规划条件联审、设计方案审查等措施,确保各类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严格按照规划落实。
——坚持精细化,强化惠民服务。完善各行业服务规范体系,提升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满足群众更高需求。继续保持和优化公用事业便民收费体系,推进“收费+安检”的超值服务全覆盖。改进亲情化服务进社区方式,加大与街道、社区沟通联动,协助社区拓展便民服务项目。
——坚持多渠道,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扩大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知晓度和关注度,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城市管理的舆论环境。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曝光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坚持广泛性,强化社会协同。在市城管委员中增设公众委员,建立完善公众委员参与城市管理政策制定和决策执行的长效机制。建立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多形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坚持严管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城市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经常化,采取召开主题现场会、城管执法中队长现场执法跟踪报道等措施,建设一支敢干、想干、会干的城管队伍。
——坚持重实效,强化党的建设。加强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改进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