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上半年,青岛市供销社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供销社的重要批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15﹞16号)要求,突出围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这一中心,实施“畅通城乡,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服务方式,增强为农服务水平。2016年上半年全系统商品销售额82.7亿元,同比增长7.8%。
一、2016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以服务带动农资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了供销合作社在农资经营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供销社农资市场占有率达到71%。2016上半年,全系统农资销售额11.3亿元,化肥销售34万吨,同比增长13%,新发展农资网点36个,累计达到3051个。以城带乡完善日用品网络建设。坚持“畅通城乡,突出镇村”的方针,巩固和完善日用品网络体系建设。全系统新发展日用品超市25个,日用品网点总数达到1604个。
(二)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挥供销合作社连接农民和市场的纽带作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增强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合作经济中的服务带动能力。建立完善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引导同类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在技术、资金、生产、销售方面广泛开展合作。2016年以来,全市新领办、协办专业合作社150个,累计达582个,供销社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750个。
(三)加快为农服务中心建设
上半年,青岛市社把为农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综合平台,本着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县级供销合作社服务资源,组建县级农业服务公司,依托基层社,建设4个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实行农业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全程服务。协调涉农部门参与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设立服务窗口,形成“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
(四)提高农业规模化服务水平
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农业生产环节,大力推广“保姆式”“菜单式”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模式,上半年完成土地托管面积88万亩,并将科技推广应用融入服务规模化之中,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良种繁育推广、先进机械应用等技术服务,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五)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依托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为方向,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供销社系列品牌。2016上半年,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达到90余个,带动标准化生产基地9万余亩,注册农产品著名商标累计达到47个。引领和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放心、安全、稳定的农产品货源基地。
(六)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把中农批农产品市场建设列为重点工作,抓好招商、建设工作。1月25日,“青岛农产品物流园建设项目”在北京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500亩,将建成省内较大的农产品集散地市场,形成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发布中心、价格指数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和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推广农产品直供直销模式,从2015年12月底开始,市供销社与市北区政府合作,从畅通流通环节,消除农产品经营壁垒入手,利用短短5个月的时间,在市北区试点建设10家社区放心农产品直销店,打造社区生鲜便利店新模式,架起从农村地头到百姓餐桌的桥梁,实现畅通城乡的目标。6月22日,黄岛区的第一家直销店也正式开业,全市社区店总数达到11家。
(七)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实施“互联网+供销社”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组建青岛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办了“中国·青岛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开通了“供销三农商城”“合作社之家”微信、微店平台,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展销中心”,带动了全市供销社电子商务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动区市供销集团化发展。注册成立了青岛西海岸供销集团公司和青岛西海岸供销集团投资公司,创新发展农资油业、日用品、农产品、电子商务、投融资平台“五大板块”,实施集团化运作,规模化发展。青岛市社还开创性的联合辽宁省供销社电商公司、海南省供销集团、厦门市供销社等34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供销农村电商合作联盟,打造全新的供销社体系下 “供销社农村实体经济+互联网” 的农村电商合作模式,以供销社为主体,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为农村的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6月29日,全国供销农村电商联盟秘书长会议在马鞍山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40多个省、市供销社及相关企业负责人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了联盟的性质,讨论通过行动纲领,并决定由青岛市社负责成立农村电商规划研究院。从去年12月底的联盟第一届会议到这次秘书长专题会议,仅仅半年时间,联盟成员社逐步成为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角,成为了O2O渠道实体店的主力军。青岛市社还进行了跨区域、跨行业,农业多元化需求的业务拓展,其中湘西物流城、德州食品安全产业园区、土地流转、民居光伏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八)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活动
与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共同开展了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党建工作,我们将社村共建工作融入其中,实现了党建社建工作的紧密结合。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和对接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农村社区两委的共建,增强了社村共建能力,为帮扶村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推广即墨“互联网+社村共建+党建”模式,2016上半年,全市社村共建村庄128个,累计达到780个。
(九)发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
市供销社突出自身优势,不断完善和丰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服务功能,通过加快土地托管服务、农化服务、农产品销售、“供销农民大讲堂”、日用品网络、供销电子商务等“六大服务”进社区,搭建好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两个综合平台。整合系统服务资源,抓好“96621服务找供销”服务热线建设,制定《“96621服务找供销”热线工作制度》和《“96621服务找供销”热线工作流程》,打造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对系统业务发展和城乡居民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在全省热线考核中位列第五名,
(十)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提升新型社员素质
以举办“农民大讲堂”的形式,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制定《农民大讲堂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农民大讲堂专家人才库”,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培训,同时,根据农民进城务工的要求,加快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2016年以来共培训2.1万人次,累计达到8.2万人次。已有3000余人获得由国家人社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各区市共投入160余万元,升级改造了27处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培训场所。挂牌成立了8所农民大讲堂培训分课堂,8处实训基地,将“农民大讲堂流动课堂”直接办到田间地头。
二、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各区市供销社发展不平衡,部分资产保留较好的区市,如黄岛、莱西发展势头较好,服务“三农”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一些资产改制的区市,如李沧、崂山,没有资产缺少人员,仅能勉强维持,更不要说深化改革,服务城乡居民。
(二)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支持力度,增加供销社改革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额度。协调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在财政、土地、税收、菜篮子工程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供销社目前正在全市推进三个较大项目,一是投资10亿元的中农批物流园项目,打造山东半岛农产品物流中心;二是在全市建设为农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为农服务新平台;三是建设供销社放心农产品社区直销店,让城市居民在家门口买到安全放心物美价廉农副产品。这三个项目与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都是为城乡居民服务的民生大工程。为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建议市政府将三个项目列入全市重点项目进行推进,并把供销社放心农产品社区直销店纳入2017年政府为民要办实事。
三、2016下半年工作计划
6月7日,青岛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青发〔2016〕15号),下半年青岛市社将着重围绕省委16号,市委15号文件的要求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工作。
一是筹备在8月份召开全市贯彻落实市委15号文件专题推进会,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细化责任,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参与改革,保证综合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以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规模化服务,开展十项服务进中心。计划7月份召开全市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全系统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研究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
三是深化与供销大集集团的合作,推广“酷铺”建设。
四是把中农批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列为重点工作,抓好招商、建设工作,力争下半年开工。
五是继续推进放心农产品社区直销店建设,在已经建成11家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推进开店工作,并协调市有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