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务服务管理办2016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11-24
字体大小: 打印

  2016年,市政务服务管理办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优化审批流程,规范交易秩序,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预计截至11月30日,全市共完成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业务近375万件,接待办事群众近560万人次;共完成政府采购和工程交易业务6600余项,交易金额近1100亿元(包含PPP项目吸引投资额340余亿元)。

  一、年度业务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承担的年度业务目标已全部完成,主要包括:

  (一)改革出新招,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能。

  一是应尽必进,建设全国领先的“一站式”审批大厅。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再上新台阶,青岛海关、市侨办、市司法局等部门新入驻市审批大厅。市城乡建设委等部门将审批事项和人员集中到行政审批处并整建制入驻大厅,实现建设项目审批“一窗式”办结。截至目前,除部分不适宜入驻事项外,已有48个部门的589项审批及相关服务事项入驻市审批大厅办理,基本实现了市级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11个区(市)审批大厅也基本实现了本区域内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结。

  二是全网通达,打造联通全市的“一网式”审批平台。制定《青岛市网上行政审批规划建设方案》,全面规划了我市网上审批建设目标、路径,年内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市区两级审批事项实现一网办理。大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应用,研究起草了《青岛市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建设实施方案》和《青岛市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中介机构网上抽取和网上评价。不断提升市级审批事项全程网办比例,截至目前,市审批大厅共有180项审批及服务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较去年同期翻了两番,市南区等区市也逐步实现了办事群众足不出户,便能办完全部审批流程。

  三是统一标准,塑造区市统一的“一体化”审批模式。完成市、区(市)两级标准化建设工作,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名称、实施机关、项目类别、设立依据、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收费标准、法定期限、承诺期限、办理地点、咨询电话等11项内容进行梳理,共梳理事项5100余项、事项要素信息153500余条,实现了全市审批服务事项申报材料统一,办理流程统一,办结时限统一,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同一事项同城通办。探索实施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链条,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功能区活力。

  (二)管理动真格,整顿交易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一是权利“分散化”、严防腐败问题发生。重塑工作流程,将交易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段“切割”,实行前期审核、过程组织和后期监督“三分离”,由不同处室分别负责,形成了既相互制约监督,又相互补台查漏的运行模式,实现了“权利”的合理分散,有效降低了腐败风险。

  二是交易“规范化”、堵塞权利寻租黑洞。对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进行仔细梳理,在前期审核、开标评标、后期监督、执法监督等各个环节,修订完善了20余项内部规范性文件,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有“流程”、有“标准”。为防止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创新制定了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固定通用条款,标注专用条款,形成了招标文件的规范格式,避免招标人随意设置不合理的条款。今年,我办在已完成的公共资源交易中,没有出现一起程序方面的投诉,在已处理的近60余起投诉案件、行政处罚中,没有出现一起行政复议。

  三是决策“专业化”、借力外脑构建智库。选聘了60名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建筑类施工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优秀从业人员、高等院校教授及法律工作者,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建了公共资源交易咨询专家委员会。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通过邀请相关专业委员组成“专案组”,独立提出咨询论证意见,借“外脑”辅助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决策,规范了决策程序,降低了腐败风险。

  四是评估“社会化”、科学评价交易活动。实行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一标一评议”,对交易组织服务、行政监督廉洁自律及遵守党风廉政纪律等方面邀请服务对象、社会监督员进行评议,依靠社会力量监督公共资源交易各方行为。实行第三方评议以来,参评人次达到2万余人,邀请社会监督员200余人次,收到表扬、批评意见1.7万条,采纳优秀建议19条,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各方交易主体的广泛好评。

  五是监管“体系化”,搭建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按照国家、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公共资源交易专家和代理机构行为进行计分考核,详细梳理列明了经常出现的67种不良行为,根据情节、后果等分别记分,根据记分情况,对被记分人进行警示戒免、暂停交易资格直至取消交易资格的处理。考核办法实施以来,己有30名评审专家和8家代理机构被考核扣分,其中1人被取消专家资格,25人被暂停评审资格6个月;与工商局等部门签定了《关于对失信企业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与市检察院联合下发《关于在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意见》,通过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推行“预防五书”等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起了“事前承诺、事中监管、事后惩戒”的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的诚信体系。全年共受理工程施工招标异议投诉案件19件,受理行政处罚案件30起,累计处罚金额242.61万元,相关交易主体违法信息全部在“信用青岛”、“青岛市网上行政处罚大厅”进行了公示。

  (三)服务见实效,优化软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为重点项目助力。为确保新机场、地铁等我市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启动“绿色招标直通车”,除特殊及复杂项目外,3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文件审核工作,确保项目早开标,早动工。推行建设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提高验收工作效率。多次召开现场会,对环湾大道两侧整治等项目进行现场审批。将836个市重点投资项目纳入审批流程督查公示系统,动态监督项目进展,为211个重点项目开通了审批绿色通道,为43个项目提供了全程代办帮办服务。

  二是简化办事程序,为企业发展减负。走访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调研企业在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成审批信息资源共享库,34个部门358类10000余个审批证照已实现入库共享。开展审批证照统一制发送达工作,市城乡建设委等22个审批部门的72类审批证照纳入统一制发范围,截至目前,共统一制作审批证照5810个,快递免费送证2600余件,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破解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为市民办事清障。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组织社会监督员对市级专业分大厅和各区市大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全市通报,并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改造大厅软硬件设施,完善大厅各功能区,开辟停车场一处,有效解决办事群众停车难问题。

  二、市民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在去年“三民”活动中,我办收到市民代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案,经过认真研究并积极办理,该条建议已办结完成,并得到了市民代表的认可。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部门个别审批事项存在“厅外循环”现象。个别审批部门部分审批事项在正式受理前存在厅外预审的现象,部门审批效率不高,群众满意度较低,极个别大厅和工作人员还存在态度生硬、服务不热情等问题,影响了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仍不到位。行政审批中介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特别是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环境、安全、水土保持等多项评估、评审,中介服务收费高、耗时长,工作效率不够高。由于缺乏统一的执业规范和监管措施,中介机构自律意识差,违法违约成本较低,违法违规情况屡有发生。

  三是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国务院、省平台建设方案影响,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尚未建成使用,现有交易平台,特别是政府采购平台亟需升级改造,以适应现阶段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需要。

  四、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服务。建成完善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整合市级及各区(市)审批办理系统及审批数据信息,不断扩展信息系统功能及外延。提高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水平,进一步增加全程网办审批事项数量。

  二是加快建设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建成全市行政审批中介网上超市,完善中介机构网上抽取和网上评价工作规程,加强中介服务机构考核管理。结合全市中介机构改革工作,会同市编委办等部门在市大厅设立中介服务窗口,实行网上全程监管。

  三是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新方式。探索实施行政审批事项跨区域办理。积极推行行政审批一窗式办理,自助办理,深化网上审批服务水平。加大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的宣传力度,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效率和质量。

  四是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建设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服务、电子交易和管理系统平台;起草、修订完善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规则、流程和服务标准。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将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纳入交易平台统一运行,整合现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