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8.2亿元,同比增长10.4%,税收比重为70.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2.9亿元,完成全年支出预算的46.8%,全市财政运行情况良好。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调结构稳增长
积极筹措资金为经济发展添动力。今年上半年,争取财政部下达我市置换债券额度302亿元,目前已成功发行两批共181亿元;争取新增债券113亿元,已成功发行第一批78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压力。争取中央、省专款67.5亿元,同比增长15.2%,为市政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争取中央财政“免督查”超调资金5亿元,支持经济薄弱区(市)发展和市级项目建设。抢抓政策机遇增强发展活力。今年以来,市财政牵头争取到全国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高“含金量”政策,成为副省级城市中唯一一个三试点城市,获得中央财政连续3年、每年10亿元的补助,为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了外力支持。争取到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进境免税店政策试点,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旅游影响力和城市知名度,带动金融、商贸流通、对外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支持“三创”战略加速实施。支持青岛创客大街等7个创业街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全年计划的70%;支持全市建成众创空间87家,占全年计划的87%。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小微企业转贷基金,缓解小微企业资金接续难题,累计为266家次企业提供转贷资金28.9亿元。支持担保机构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最高按担保额1.5%给予补助,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额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贷款贴息1057万元,惠及3834个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深化税费改革为企业松绑减负。今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截至5月底,已为企业减税约3.9亿元。全面贯彻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负约2.1亿元。推动强企惠企政策落地生根。牵头服务企业保障工作,与各部门和区(市)一道,累计走访企业5000户,收集整理企业反映问题967个,协调解决603个。同时,梳理、发布了205项现行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明确落实责任,做好政策宣讲,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二)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情况下,民生投入进一步加大,2016年,全市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民生支出973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2%以上,中央、省市出台的民生保障政策和市办实事项目得到及时足额保障。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470元,增长4.8%和11.9%,提升了城乡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支持实施新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有效缓解了低保、低保边缘、中低收入家庭及因病支出型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统一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增强了广大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抵御意外伤害风险的能力。积极协调国开行发放棚户区贷款162亿元,争取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0亿元,并发行27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我市启动棚户区改造4.56万户,占年计划的75%。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让市民就医更实惠、更方便。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由2万元降至1.8万元,一档缴费的成年居民、儿童、大学生和二档缴费的成年居民大额医疗费支付比例由60%、50%提高至65%、55%,减轻了参保居民的医疗负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52元,扩大了服务覆盖面,提高了服务质量。统筹1800万元,增加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疫苗的种类和剂次,适龄儿童接种率保持90%以上。支持市公共卫生中心、眼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对城市公立医院自筹资金购买的大型检查设备进行补偿,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大力改善教育条件,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支持改造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68所学校已开工建设,7所学校主体完工已投入使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建成中小学标准化食堂62所,直接惠及约5万名学生。统一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受益儿童约24万人。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市级财政精准脱贫转移支付制度,对全市10个经济薄弱镇、186个经济薄弱村和200个省定贫困村,每镇、每村分别给予200万元、30万元和40万元专项补助。安排专项扶贫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致富脱贫。创新财政支农方式,设立首期4600万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传统农业产业升级。
(三)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绩效
今年,市财政加快改革步伐,研究出台了《关于开展“财税改革落实年”活动的意见》,在各项改革快速有序推进中,财政资金管理绩效也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打造“阳光财政”。对财政部门负有公开职责的预决算公开事项进行逐一梳理,建立涵盖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专项资金、政府债务、政府采购、预算绩效等11项内容的信息公开责任体系,形成了“全覆盖”的公开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晒细账、看得清、能监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撬动社会力量服务改革发展。积极推进财政扶持资金投入机制改革,我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已参股设立32只子基金,总规模62亿元,其中引导基金出资12亿元,吸引社会资本50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放大近5倍,投资实体企业项目71个,磁视讯等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中海海洋等项目实现了二轮投资。积极推进PPP改革,出台《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发起设立PPP发展基金,将PPP项目中政府负担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项目执行保障。截至目前,我市储备各类PPP项目72个,估算总投资2159亿元。加强预算公开评审,让财政资金花得更“值”。今年以来,对34个预算评审项目进行了“开放式”评审,邀请市民来评判钱该不该花,该花多少,挤掉2.2亿元预算水分,促使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实处、用出实效,发挥最大效益。
上半年财政总体运行良好,但受经济与政策性减收的叠加影响,财政增收压力加大,下半年收入形势将更加严峻;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民生支出刚性增长,改革成本需要负担,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推动稳增长政策尽快取得实效。完善重大项目资金绿色通道和资金调度机制,保障重点工程资金需求。优化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培育优质税源。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对合作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贷款所产生的不良贷款给予一定比例补偿,分散风险。用足用好2亿元互联网工业发展资金,滚动推进互联网工业示范试点企业项目建设。
(二)全力保障民生领域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财力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保、养老等惠民政策。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支持优质中小学跨区域合作办学试点,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增强农村“造血”功能,推动富民增收。
(三)抓好“财税改革落实年”各项任务深化落实。按照实施意见各项要求,全面完成预算管理制度、财政分配体制、财政支出管理机制和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改革任务,加快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公平公正、实现社会稳定的现代财政制度,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水平和使用效益。健全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将“大监督”机制和“上下联动”监督机制有机融合,探索补助区(市)专项资金监督新模式。通过与国有投资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母基金的方式,进一步放大财政杠杆,做大做强产业引导资金。健全完善PPP管理制度体系,建立PPP项目储备库、咨询服务机构库及咨询专家库,为PPP项目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