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2016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11-24
字体大小: 打印

  2016年,市财政集中财力优先保障改善民生,优化政策措施服务实体经济,多元投入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强化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今年全市安排民生支出973亿元,惠民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创新扶持政策、帮扶企业融资、减费降税等,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供暖”力度。积极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一、在增进民生上持续加力,公共服务不断改善

  今年,全市安排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72%,民生保障有力,重点加大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三农、扶贫、公共事业6个方面的保障力度。支持提高了15项民生保障标准,新增了6项民生保障事项,扩大了3项民生保障范围,大部分民生保障标准居全省首位,多项政策为全省唯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困难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470元,较上年增长4.8%、11.9%;农村五保户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1640元、5820元。社会公益性岗位补贴每人每月提高110元;协保人员就业补助、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50元。降低保障房租赁补贴发放门槛,扩大保障人群范围,提高保障面积和标准。

  保障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让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建设中小学标准化食堂200所,市区新开工配套中小学和幼儿园10所,不断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标准由每生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学龄前儿童享受政府出资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政策,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增加对民办教育的投入和保障力度,民办学校同等享受公办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教师养老保险、困难学生免学杂费等政策。设立100亿元的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对引进高校给予资金、服务、用地方面优惠政策,今年引进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等9所高校,让青岛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大学。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便宜。建立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衔接机制,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及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待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52元,进一步提升服务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安排资金为全市6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免费安装义齿,增加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疫苗种类和剂次。支持市公共卫生中心、眼科医院新院区、三医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投入1.4亿元对公立医院购买大型设备及取消药品加成给予财政补偿,保障药品“零差价”销售,降低群众就医费用。

  支持三农发展补齐生态短板,让乡村更靓更美。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4.4亿元,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和推广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筑牢增产增收的基础。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提高财政补贴比例,试点开展目标价格保险的新险种,为农业生产撑起“保护伞”。安排2.4亿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拨付1.4亿元,对水源地、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所在地的农民给予“生态补偿”,支持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给予平度市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打造高产农田,提高种粮积极性。

  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帮老乡摘掉“穷帽子”。今年市级财政统筹安排扶贫专项资金5.6亿元,是去年的4.2倍,集中力量确保2016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摘帽”,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市级财政精准脱贫转移支付制度,2016-2018年对全市10个经济薄弱镇、186个经济薄弱村和200个省定贫困村,每镇(村)每年分别给予200万元、30万元和40万元专项补助,每年安排扶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提升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确保脱贫不返贫。

  发展公共事业提升服务水平,让群众更有“幸福感”。今年安排公交、自来水、燃气、供热等财政补贴10亿元,让群众居住出行更舒心更有保障。地铁建设步入快车道,新增投入轨道交通项目资金12亿元,累计投入达110亿元,3号线年底将全线贯通运营。新机场建设顺利启动,新增投入新机场项目资金6.5亿元,累计投入达77.43亿元,航站区、综合交通和飞行区工程已全面开工。安居保障工程快速推进,市财政统筹各级各类资金投入265亿元,新启动棚户区改造6万户。

  二、在推动发展上精准施策,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企业是经济活力的动力源泉。针对经济下行形势下企业普遍面临的成本高、负担重、融资难等实际困难,我们主要从给政策增信心、助创新添活力、帮融资解难题、降税费减负担4个方面入手,主动上门送服务,协助企业“破冰”前进,助推经济稳增长和提质增效。

  推出“政策大礼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在全国财政系统率先出台《关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输血”健体,努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整合推出其他“促发展”政策,形成50多项政策的“大礼包”,积极帮助企业适应新常态,提高竞争力,凝聚发展信心。认真梳理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扶持创业就业、科技创新、融资贷款、招才引才等涉企政策措施15类、205项,汇编成册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搭建政策服务“直通车”,组织区市和有关部门上门走访服务5000户企业,协调解决1028个发展难题。

  支持创业创新战略,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统筹11亿元支持实施“大众创业”工程,将一次性创业补贴提高到1万元,小微企业创业补贴提高到最高2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亿元,贴息1760万元,政策性扶持创业2.6万余人。支持设立8支创业孵化与投资基金,给予创业期企业无偿资助或股权投资。将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企业用户使用还可获得补贴。试点发放普惠性“科技创新券”,企业、创客在购买科技服务时直接抵现使用,降低创业期成本。

  优化金融环境,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设立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为400家次企业提供转贷资金43亿元,解决资金接续难题。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贴息补助,扶持项目91个,新增技改贷款额55亿元。支持设立注册资本2亿元的混合所有制科技小贷公司,满足科技型企业的用款需求。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对“挂牌上市”企业进行补助。支持建立我市信用再担保机构,进一步分散银行、担保机构风险,引导各方资源向企业汇聚。

  推行减费降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通过积极推进“营改增”改革全行业覆盖、提高小微企业税收起征点、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为企业和社会减免税收140亿元。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扩大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和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为企业降费2.1亿元。

  三、  在资金筹集上拓展渠道,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经济下行形势下,财政收入告别高增长,支出压力加大。我们不等不靠,通过向上级争取、向市场借力、向内部挖潜3个渠道综合施策,积极筹措资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积极争取中央政策,向上借力推动地方发展。今年我们牵头争取到国家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等多项高“含金量”政策,3年内将获得中央财政共33亿元的专项补助资金,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微企业发展赢得上级支持。争取到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进境免税店试点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旅游影响力和城市知名度。争取财政部下达我市地方债额度413亿元,为2015年的近2倍,保障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

  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向市场借力实现共赢发展。当前,我市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增支需求不断加码,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惠民生、促发展,我们努力搭建平台,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地方经济建设关键领域,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打造青岛经济社会新强态。出资10亿元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已参股设立31只子基金,总规模60亿元,投资项目167个,其中29家已成功实现资本市场挂牌。出资65亿元设立定向投资类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帮助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征集到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73个,项目落地后可吸引社会资本2000多亿元,投向公共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社会民生等方面。

  政府过“紧日子”,为基本公共服务腾出资金。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出台差旅住宿费标准、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等细则文件,严格控制无标准、超范围、超标准支出。支持推进公车改革,公务用车支出大幅缩减,节支率近1成。“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近两年内压减率达23%。

  四、在资金使用上精打细算,问责问效力度强化

  整合+细化,亮出明白账。对现行专项资金进行逐一清理,建立起全面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方面砍掉低效资金,保障发展亟需;另一方面整合归并,打破资金间融通使用壁垒。2016年专项资金从5大类、156大项减并为5大类、52大项。将专项资金的“细化”提前至预算编制环节,一步到位落实到项目和资金使用单位,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明了,便于预算控制和实施监督。

  评审+绩效,花钱必问效。今年我们组织对37项专项资金、58个财政资金安排项目进行公开评审,邀请市民当评委,参与评判项目是否可行,资金安排是否合理,通过评审挤掉预算水分10亿元。试点对执行三年以上的2项专项资金开展中期绩效评估,对6项专项资金进行重点评价,评估和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评价不及格的资金还将启动问责。

  公开+监督,违规必问责。持续推进打造“阳光型财政”,财政公开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往年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政府债务、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公开财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预算绩效、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等5大类信息。市民在家中轻点鼠标,财政信息一目了然。将财政监督由事后向事前、事中拓展,选择棚户区改造、体育事业发展等5项财政专项资金和市老年活动中心等5个市财力投资项目,实施特派员现场监管,涉及资金53亿元。率先实施专项资金“信用负面清单”管理,对发生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12类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实施信用“黑名单”惩戒,倒逼财经秩序的规范。

  在上次“三民”活动中,我局共征集市民意见建议43条,涉及环境整治、三农、医疗卫生、公用事业等方面,全部按期办结,多项建议最终进入政府决策程序得到落实。如加快引进高等教育,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从市民的意见建议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更能体会到大家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这份“为民理财”的重托让我们倍感压力,同时也是我们持续改进工作的动力。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距离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民生投入虽然年年增长,但覆盖面还不够广,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力度还不够,全市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还很不足;扶持企业的政策虽然出了不少,但一些政策不接地气、门槛过高,很多企业享受不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资金运行具体环节还存在管理漏洞,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新的一年我们会加倍努力,在服务民生方面,持续向基层、农村和困难群体倾斜,着力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在帮助企业方面,紧跟企业需求,研究细化支持措施,提升政策普惠程度和精准性;在财政管理方面,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提升科学理财的能力水平,使资金使用更加公平、规范、高效、透明。

  一路走来财政工作初心不改,我们始终把市民的期待和要求作为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恳请大家继续对财政工作提出宝贵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