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市政府办公厅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发挥参谋助手、运转枢纽、服务保障、示范窗口作用,着力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民生、服务基层,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围绕中心大局,更加精准地服务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确定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市政府办公厅迅速行动,建立了“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推进方案, 举办全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专题培训班,推动“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二是全力保障经济运行。组织全市开展了“进现场解难题促转型稳增长抓落实”活动,实施项目提速双月行动,为投资项目的审批、开工、投产提供更主动、更快捷的服务,全力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健全完善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世界500强和“蓝色、高端、新兴”等重点领域进行项目招商,京东电商物流产业园、南车高速动车组检修项目等795个项目签约落地。三是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围绕关系市民生活、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开展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大气和水污染等七个领域专项治理,每月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困难,定期汇总当月进度、下月计划、执法案例及亮点工作,确保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持续扩大口岸开放,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邮轮母港新建码头泊位正式启用,协调开通青岛至法兰克福、旧金山、墨尔本3条洲际航线,积极推行“电子口岸”“单一窗口”,进一步降低了外贸企业通关成本。
二、当好参谋助手,更加务实地服务决策
一是着力抓好各级决策部署的落实。对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事项进行分解督查;建立督查推进机制,对其中的40项工作实施公开挂牌督办,定期跟踪调度、现场督查。对415项领导批示事项和320项会议决策事项及时立项督查,有力推动了新机场和地铁建设等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制定市政府决策落实第三方评估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对调稳抓运行、七大领域专项治理等7项工作开展绩效评估,较好地促进了重点工作落实。二是全面加强政务决策参谋服务。立足实施“三创”发展战略,举办了6期“新常态、新动力”专家座谈会,邀请20位国内知名专家围绕“感知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业设计”等进行座谈研讨,切实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新动力、新模式的研究,促进理念和工作创新。围绕政府重点工作、民生热点等事项,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完成保障房建设、外贸进出口等各类调研报告30余篇,编辑报送政务信息285篇,关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点推进情况等调研信息获国务院、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三是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采取领导包案、二次办理、三方面复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大建议提案办理力度,1034件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顺利推进。发展石墨烯产业、促进社会力量办医、加强人行道乱停车整治等建议进入政府决策,关于加强电梯安全监管、治理小区排污、优化公交站点等一批具体民生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三、聚焦民情热点,更加贴心地服务民生
一是扎实推进市办实事。围绕年初确定的10件36项市办实事的落实,采取挂牌督办、现场督查、定期调度等措施加快推进,开展了“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务督查社会监督员和市民代表实地查看评议项目落实情况,公交换乘优惠、提高大病医疗保险标准、农贸市场建设等一批实事项目如期完成。二是强化政务热线服务。开展全市政务热线整合升级工作,完成了工商、交通运输等14条特服号码整合,建立了热线分类办理、工作督查和“一把手”通报等规章制度,热线服务更加便捷,办理工作更加高效,今年以来共受理来电来信82.78万件。组建专家学者智库,针对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调研,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供参考。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对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收集的民生热点难点数据,定期进行汇总分析研判,供政府决策参考。加强与媒体联动,组织《热线青岛》广播节目322期,解答听众政策咨询1600余件;组织《生活在线》“直通12345”节目133期,报道民生关注事项172件。三是提升社会整体应急水平。实施“标准化+应急管理”,组织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演练50次。强化专业人才队伍组建,组织实施“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持证培训326期,培训救护员15530人。协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50余起。举办第二届全市中小学生应急安全文化节,8万名中小学生在应急体验馆学习培训,组织拍摄的国内首部应急题材电视剧《青年旅舍》成功首播,应急题材儿童剧《奇妙梦旅行》巡演近20场次并成功到北京汇报演出,制作25期“应急在身边”电视应急科普栏目,开通“学会应急,有备无患”应急广播栏目,提升了全社会应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学会应急”已成为全国应急系统第一科普宣教品牌。城市安全众创空间获评2016•青岛“三创”成果展“最具特色奖”。四是深化网上便民服务。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国家试点为契机,统筹推进全市网上政务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让数据多跑腿、让市民少走路。建成全市统一网上身份认证平台,整合注册用户超过25万。持续推进证照批文共享和非税收入网上缴费工作。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网办率达到70%,1200余项实现二级以上网上办理。通过微信、支付宝、青岛新闻网等互联网平台,集中提供各类网上便民服务87项。我市荣获“用户最喜爱的城市服务”单项奖,跻身全国“互联网+智慧城市”指数前10强。
四、密切联系群众,更加直接地服务基层
一是深入基层,破解难题。继续开展走访千个企业、走进千个项目现场、走谈千个项目活动,重点支持服务5000家重点纳税企业、1000家新兴创新型企业、1300家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企业、1200家外贸和商贸流通企业,截至11月底,共走访企业13085家次,走进项目现场1011个,走谈招商引资项目2503个,解决问题5373项。落实市政府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对市政府领导联系的1000家企业组织进行走访,收集汇总企业反映问题524个,办结513个。二是政务公开,畅通联系。全方位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收录政府公开信息16494条,受理答复依申请公开2747件。扩大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整理形成“2016年政府数据开放清单”,公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数据33.8万条,全省排名第一。积极开展“网络在线问政”,组织政府部门上线432场次,解答网民问题8492个。协调召开新闻发布会37场。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在青岛政务网开设惠企政策宣传栏,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全面了解我市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融资服务体系,让政策惠及更多企业。三是建章立制,转变作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立了党组及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制定实施《市政府办公厅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举办了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和3期“学业务、练本领、提效能”专题讲座,开展了“七项治理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深入社区和对口帮扶村开展政策咨询、便民服务,有力促进了干部队伍作风转变,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于2015年“三民”活动收到的28条意见建议,市政府办公厅全部进行了认真办理回复,其中关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整合政务服务热线等多条意见建议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得到了落实,关于拓宽意见建议征集渠道等“三民活动”的意见建议,我们均在此次活动上进行了改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办公厅在推进政府重点决策和涉企惠民政策落实、精文减会、服务群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2017年,市政府办公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城市发展为己任,以让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动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敢于担当,创新进取,多谋大事、多办实事、多解难事,为青岛的繁荣发展和市民的幸福安康贡献更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