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深化质量强市建设 |
制定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开展2015年度全市质量状况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对各区市政府开展质量工作考核;做好名牌培育工作,年内新增山东名牌产品10个,山东省服务名牌5个;全面实施 “双模驱动工程”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在工业、农业、建筑业和服务业资助15家卓越绩效和“人单合一”标杆企业,培训30家卓越绩效导入企业,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
2 |
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 |
组织实施“标准化+”行动,出台有关文件,统筹协调推进青岛标准建设工作;开展标准化项目资助奖励,通过政策资金引领,鼓励我市单位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筹建“国家家用电器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青岛)”,10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组织有关区市和乡镇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推动国家级的青岛市人才交流、青岛移动通信服务、青岛赛维电器服务等标准化试点建设,通过评估验收;联合建设青岛大学标准化战略研究院;开展标准化知识普及宣传培训。 |
3 |
强化计量技术能力建设,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
加强计量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计量标准器及计量检测装备和管理水平,构建和完善全市量值溯源体系,不断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对量值溯源的需要。一是积极筹建国家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型式评价实验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满足我市环保计量器具产业发展的需求,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我局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积极筹建国家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型式评价实验室(青岛),完成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硫化氢气体检测仪等六项有毒有害气体分析仪计量标准的建设,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验收。二是完成新建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0项。按照《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确定的中期目标任务,我局加大计量技术投入,至2016年底,市级计量技术机构完成20项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实验室建设,向省局申请建标考核。三是组织开展全市计量比对活动。为加强对计量技术机构检校业务的管理,提高计量检定员的业务水平,提升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工作质量,组织全市计量技术机构开展一次计量比对活动。 |
4 |
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市监督抽查工作 |
完成工业产品市监督抽查不少于1050家企业1600批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并及时公告后处理情况;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公告不少于75起,发布监督抽查通报4期;重点加强日用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促进日用消费品品质提升。 |
5 |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保障 |
组织开展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抽查生产单位不少于50家次、检验检测机构不少于3家次、作业人员考试机构不少于4家次。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特种设备专项行动不少于3次。修订完成《青岛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依法加强电梯安全监管。积极筹建青岛市电梯安全应急处置平台,提升电梯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向社会发布《2015年度青岛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
6 |
深化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 |
编制质监行政许可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设定依据、申请材料等要素内容。按照《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的要求,明确系统内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有关事项。2016年,质监审批事项网办程度100%达到三级标准,20%达到四级标准,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
7 |
开展行政执法行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提高“12365”质监热线服务效能 |
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以日用消费品、农资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专项执法活动不少于10次;提高“12365”质监热线服务效能,对热线受理信息进行季度、年度分析,及时发布,强化预警作用,全年投诉举报处结率达96%。 |
8 |
争取水下设备研发试验检测国家工程实验室批复 |
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争取青岛市发改委支持,联合青岛蓝谷管理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单位申报水下设备研发试验检测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评审与评估,取得水下设备研发试验检测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批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