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依法治安,加强风险防控、强化隐患治理,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上半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7起、死亡68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6%,死亡人数同比持平。
一、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着地
(一)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批示,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全市每季度召开一次市政府安委会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机制体制建设、大快严集中行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安全月”“安全周”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位分管领导先后2轮深入区(市)、重点行业领域和企业督导检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
(二)压实安全监管责任。实施市委科学发展综合指标和市政府安委会安全生产日常工作“两条线”考核,每月向各区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通报全市安全生产情况,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严格落实“三个必须”,确定市直、中央三级以上和省二级以上企业由行业部门实施对口监管,依法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实施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
(三)深化“网格化”和“实名制”监管。持续强化监管网格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等信息公示,运用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平台核查职业病危害企业6674家,3446家企业通过网格化平台完成应急演练销号。以镇街为网格摸排企业24万余家,逐一建立台账,形成“一县一册”、“一镇(街)一册”。建立“实名制”网格化监管运行机制,发挥5000余名社区网格员日常巡查和信息传递作用,推动企业依法落实隐患查纠和教育培训等工作。
(四)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立足实际制定出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汇编形成《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和火力发电、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职业卫生等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和区市安监局分管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根据产业结构和区域实际,首批确定市级标杆企业27家,省级标杆企业23家。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风险源、风险点摸底排查,梳理公共领域安全生产风险552处,629家生产经营单位按“一企一册”要求报备风险点911处。
二、坚持严管重罚,保持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高压态势
(一)强力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成立“大快严”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周报告、月通报制度,每月分析通报大快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聘请专家联系区市督查检查制度,先后开展为期1个月的安监系统包区市检查、行业部门驻市检查。各行业主管部门先后牵头组织开展了“平安行.你我他”专项行动、“平安海区”创建、非煤矿山专家会诊、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和建筑施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特殊作业、油气管道、粉尘防爆以及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3.6万余项,约谈企业14家,公开曝光企业224家、隐患899项。
(二)从严执法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编印《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执法手册》和《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直接处罚款项汇编》,梳理直接处罚款项453项,制定工商贸、危险化学品、地下矿山和职业卫生等10个类别执法检查表,实施“菜单式”对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应直接处罚的必罚,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必罚。上半年,全市安监系统累计实施行政处罚450起,罚款2014万元;对行政处罚情况每月排序通报,直接报送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同时鼓励全社会参与举报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推动企业自觉守法经营。上半年受理有效举报515件,通过群众举报查处涉嫌瞒报事故两起,分两批兑现奖金8.61万元。
(三)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经济问责和事故约谈制度,落实两高司法解释,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刑事惩罚力度,对因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监管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依法采取刑事措施。
三、着力本质安全,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按照“政府组织实施、部门指导推动、安办综合协调、企业落实创建”的总体要求,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为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上半年落实创建资金600万元,培训区市安监部门、相关行业部门、评审服务机构等部门(单位)主要及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人员280余人,审核通过并公示具备资格的评审服务机构23家。截至6月底,全市达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工矿商贸企业2789家,其中一级达标11家、二级73家、三级2705家。工贸行业小微企业达标2650家。
四、广泛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安全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隐患”的观念,筹建“安网”宣传教育平台,设立三项岗位人员培训模拟练习、安全常识、专家讲坛、事故案例等模块,实施全员在线教育培训和测试,上半年摸底录入中央、省驻青单位、市直单位、重点监管企业基本数据10万余人。加强专题培训,先后举办学法用法、两高院司法解释、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题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区市政府与镇街道领导干部、行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700余名;培训三项岗位人员25700余名。通过青岛安监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每天发布安全生产最新信息,每日在青岛电视台今日栏目播放安全知识滚动字幕;每周在半岛都市报刊发一期安全专刊。今年通过青岛安监手机群,向部门负责人、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及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监系统执法人员定向推送事故警示案例等信息26万余条。
目前,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不平衡,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以及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自查自纠不彻底、安全教育培训走形式等问题。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要求,以事故预防和隐患治理为抓手,突出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综合监管工作实效。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推动作用,根据《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省政府293号令),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创新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及时传递总体部署、掌握工作进展、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属地、行业、企业”三个责任的落实。
(二)进一步深化大快严集中行动。突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民爆器材、海洋渔业、水上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扎实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回头看”,采取严管重罚、关闭取缔等措施,促使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加快“两个体系”建设。以推动企业自主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根据行业体系建设运用指南以及分级、分类标准,完善形成“一镇(街)一册”、“一县一册”并纳入信息平台管理。
(四)进一步推进公共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结合区域实际分析、研判并制定具体措施,对排查出的所有风险点建立管控台帐,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责任、整治、防控“三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