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规划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和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城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城乡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落实总规成果,深化细化各层次规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和市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青政发字[2016]14号)要求,制订《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意见和责任分解,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责任分工》,认真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
1、组织开展《总体规划》和《批复》的公布、宣传及学习活动。按照市领导批示要求,制定完善宣传方案,通过媒体、网络、规划展示馆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全面系统、持续广泛的开展《总体规划》宣传活动,同时全力配合、参与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城市总规学习活动,进一步推动规划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2、加快中心城区控规编制。围绕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确定了“2016年实现控规编制覆盖75%,2017年完成控规编制全覆盖”的目标,坚持以控规为抓手,推进《总体规划》全面落地。开展了控规单元划定方案的编制及设计招投标工作,拟定了控规编制技术导则初稿、控规成果技术体系和各区控规片区划分方案。建立专题调度会议制度,坚持每周一调度,每周出简报。主动加强与各区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确保各项控规和专项规划的质量。召开“攻坚一百二十天,确保年度规划编制目标完成”动员会,精准把握我市城乡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规划编制工作目标任务。
3、开展青岛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编研工作。积极推进《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修编,按照市财力投资项目要求,经过公开招标、评标和公示程序,确定项目中标单位,推进调研准备及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成果验收。着眼城乡规划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新格局、新要求,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着重对青岛市中心城区新建、改建项目涉及日照、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六个方面技术问题进行整合规范,推进开展《青岛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编工作。
(二)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
1、编制完成《青岛市“多规合一”实施方案》。全面征求了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和市环保局等部门意见,并于1月6日组织开展专家咨询,征求陈为邦、吕传廷、何子张等国内知名专家意见和建议。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的通知》下达工作任务,确定了“多规合一”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内容,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方案。
2、启动《青岛市城乡空间发展规划2050年》编制前期工作。通过《青岛市城乡空间发展规划2050年》编制工作,建立我市“多规合一”工作顶层设计,统领各规划,着力解决我市既有各类规划成果中存在的“互不相干、互相打架”问题,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海洋规划等成果的相互衔接和融合。确定2020年-2030年城市空间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用地指标、用地布局等战略要素,确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和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的“三线划定原则”,统一全市规划空间坐标系和数据标准。
3、启动规划数据入库标准研究。重点对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类》(GB/T21010-2007)与《城市规划用地分类(GB50137-2011)标准》,梳理建设用地定义的差异,启动规划数据入库标准(用地分类标准)研究,为下一步建设用地差异图斑比对打好基础。开展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录入数据库工作,为下一步“多规合一” 工作积累经验。
4、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线划定工作。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为基础,开展了青岛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工作。2016年5月,经市政府授权,我局印发《规划控制线划定技术导则》,通过对城市发展边界红线、蓝线、绿线、紫线、黄线、橙线、黑线等各类控制线进行定线定量定界的划定,形成了“多规合一”的控制线工作底图。
5、制定“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步方案。结合外地调研初步成果和西海岸新区“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对全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建设内容、建设任务、技术特点等开展研究,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信息平台建设初步方案。
(三)创新服务方式,确保提速增效
1、积极开展进现场解难题促转型稳增长抓落实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市规划局进现场解难题促转型稳增长抓落实活动推进方案,深入开展“三个一千”活动,认真梳理存量重点项目,积极开展走访重点项目工作,建立畅通的沟通联系机制,准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目前完成市政府分管领导联系的9家企业的走访工作,及时解决企业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汇总上报企业问题15项。认真办理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分管领导联系企业和重点项目相关规划工作,共解决重点企业项目问题20个。认真开展调稳抓活动,积极服务重点企业,推进解决重点项目问题,截至目前现场服务次数130次,收集问题91个,解决问题86个。
2、深入推进规划审批制度改革。明晰市局分局事权划分,将行政审批下沉分局,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和审批流程,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推行建筑方案图发证、并联审批、平行管理、容缺服务,切实提高审批效能;建立监管体制,完善监督制度,实现对规划编制和审批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区、市规划部门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对审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构建城市规划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立“青岛市中心城区规划项目服务动态数据平台”,深化城市规划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审批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从“建设工程增加建筑面积的确认、规划绿地率指标的控制、相关情形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定、停车位配置规定、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和验收的确认”六个方面完善规划审批规程,编制完成《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进一步提高规划审批管理的科学性和公开性。
3、全力推进全市2016年重点项目的规划审批。通过完善业务督察机制,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对纳入市政府问责观察的108个政府投资项目和182个社会投资项目,进行统一调度,定期督办,及时汇总上报市政府专项指挥部。通过制定推进方案,纳入绿色通道,制定责任清单和进度台账,加强督办,定期汇总进度,做到项目清、进度清、问题清、措施清、目标清。目前涉及我局审批的重点项目155个,已完成86个,其中社会投资项目64个,已完成42个,政府投资类项目91个,已完成42个。
4、积极推进全年审批增量目标。截至6月底共发放规划许可证建筑面积1293.15万平方米。局驻审批大厅窗口共收文443件,发文448件,其中选址意见书 10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7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28件,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合格证85件。办理单独来文收文100件,发文88件,报市政府“一事一议”8件,进一步规范单独来文公文办理工作,确保文件格式及报送的规范性。向市局和分局发放“一书三证”计1246件。
二、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在新常态经济运行背景下,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上级部门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寄予厚望。我们清醒认识到,城乡规划工作任务依然艰巨而富有挑战性,回顾这半年的时间,我们城乡规划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弱项,比如,规划服务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机制和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储备、社会规划意识和氛围、公众参与规划的力度等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下半年,我局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按计划推进各类规划编制。真正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韧劲,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确保“2016年实现控规编制覆盖75%”目标及各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完成。
(二)积极推进“多规合一”。 创新规划编制方法,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探索规划管理协同机制,按照工作计划和路线图,建立“多规合一”统一的技术标准平台,实行一张图的规划与管理,发挥外地知名大学、大院大所的支持作用,开展相关项目的合作。
(三)继续优化服务,做好企业服务,推进重点项目。继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破题解忧,扎实有效的完成本年度任务目标。继续创新规划审批服务机制,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能,完善服务方式,强化业务督查,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为全市调稳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四)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抓好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技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