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工作办2016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11-24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金融工作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牢牢抓住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这个“牛鼻子”,切实发挥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效提升,提前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金融业发展呈现出持续加速、健康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金融业驶入全面发展“快车道”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亮点纷呈。全市新增存贷款双双突破千亿,新增贷款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标;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增速位列计划单列市第一;3家公司分别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上市公司数量位列全省第一;直接债券融资实现翻番式增长,融资规模超过去年全年的2倍;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35.5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GDP增速;金融增加值占全市GDP和服务业比重分别为6.1%和11.6%,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金融业实现全口径收入96.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国税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34.5%。

  金融业主要指标大幅增长。一是新增存贷款双双突破千亿。截至10月末, 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67.9亿元,新增存款为121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811.5亿元,新增贷款1234.7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为历史最高水平。二是保险保费收入稳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全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82.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8.8%,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位居首位。三是直接融资规模突破千亿。全市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挂牌、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达到1228.7亿元,融资规模超过去年全年的2倍,实现翻番式增长。四是注册基金数量突破500家。目前,全市各类基金注册数量超过500家,比试验区获批前增长206.7%,注册资本超过800亿元,比试验区获批前增长180.7%。

  各业态金融机构加快聚集。今年以来,青银金融租赁公司、青建集团财务公司等法人机构相继筹建、落户,全市新增金融机构11家,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30家。新增法人金融机构4家,超过去年全年,法人金融机构数量达到26家。外资金融机构达到34家,在全省位居首位,在计划单列市中仅次于深圳。基本形成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消费金融、资产管理等全业态金融组织体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今年我市上市挂牌工作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一是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44家。青岛康普顿科技和青岛鼎信科技分别于4月、10月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11.6亿元。天能重工于1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1家公司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青岛农商行上报中国证监会IPO申请材料,10家企业在会待审,青岛银行启动回归A股,将于近期上报中国证监会。二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百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6家,超过去年全年新增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3家,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企业占93.2%,充分发挥了推动转型升级发展的带动作用。三是新增蓝海挂牌企业突破百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424家,挂牌展示企业达到1612家,实现融资36.6亿元,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功能逐步发挥。

  地方金融组织建设成效凸显。今年以来,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和民间资本等地方金融组织实现稳健发展。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不断规范。开发小额贷款行业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对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了实时、动态非现场监管,有效提升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小微、三农能力。目前,全市小额贷款公司48家,贷款余额71.7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占比91.7%。二是融资担保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从体系建设、政策扶持等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44家,在保余额121.5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占比85.7%。拟定融资再担保机构建设方案,已报市政府研究。三是民间资本管理实现创新发展。推动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设立富海大千影视基金,开辟了全省民间资本影视基金投资先河。出台《关于促进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试点工作的意见》,设立青岛蓝海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今年新设民间资本管理公司7家,全市民间资本管理公司35家,为小微、“三农”企业融资21.2亿元。

  不良贷款实现持续“双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集聚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处置不良,取得明显成效。三季度末,全市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0.38亿元,不良贷款率由最高点时2.81%下降至1.84%,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不良贷款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双降,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下降的城市。

  二、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

  自2014年试验区获批以来,各项改革创新成果逐渐显现,“财富金融青岛”品牌全面叫响。4月,青岛首次被伦敦金融城国际智库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榜单,并在9月跃升至46位,成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在全球有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中仅次于上海。

  试验区改革实践走在全国前列。6月,在全国部署开展的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综合评估中,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取得优异成绩,得到国家层面及国内外金融和财富管理业界的广泛认可。

  创新政策红利充分显现。60项财富管理创新试点政策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批复落地实施,涉及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跨境投融资等金融业改革发展关键环节。多个全国“第一单”试点政策在青岛落地,直接为我市带来融资近380亿元,为企业节约费用超过25亿元,多项创新经验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加速聚集。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财富管理公司、首支以人民币字样注册的国际投贷基金、银行资产托管中心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财富管理机构落户青岛,试验区财富管理特色资源呈聚集态势。

  财富管理市场体系全面建立。今年以来,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开业运营;青岛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青岛软交所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中心进入试营业状态,青岛艺海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已完成筹建,全市要素市场达到10家,数量在计划单列市中仅次于深圳。

  财富管理规模大幅增长。据财富管理行业统计指标监测数据显示,全市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9737款,金额2980亿元,同比增33%;证券机构管理客户资产规模达到2435.8亿元;保险机构销售理财产品规模达到60.9亿元;私募机构管理资产规模242.6亿元,较年初增长44.3%。

  人才培养基础进一步夯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山东大学及中科院彭实院士团队等知名高校和智库在青设立财富管理专业教育科研机构,财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立。与英国证券与投资协会、英国剑桥大学、卢森堡金融推广署、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达成国际化财富管理人才培养合作意向,正在有序推进。

  国内外开放合作空前活跃。面向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财富管理合作关系,与英国、卢森堡、新加坡、韩国等境外重点区域的合作率先实现突破,机构落户、业务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与16家国内外金融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100余项合作意向,汇集资金资源超6000亿元。

  “财富金融青岛”品牌全面叫响。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品牌。成功举办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财富管理博览会,连续开展财富管理沙龙、财富管理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我市成为国内财富管理商务活动最为密集的城市。搭建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知名媒体立体传播体系,开设“财富青岛”官方微博、推特等新媒体,粉丝量超过20万,阅读量超过2100万,“财富金融青岛”品牌国际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连续召开全市金融支持经济“新强态”专题会议、普惠金融工作会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等会议,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开展第三批“驻青银行机构负责人走访千家企业活动”和走访48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活动。目前,“走千家”活动走访企业1421家,助推融资506亿元;已走访工业企业3373余家,达成融资协议477亿元。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基础设施贷款158.5亿元,新增政策性银行专项基金、商业银行产业基金177.7亿元,主要投向轨道交通、老企业搬迁改造等重点项目。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新增绿色信贷和重点项目贷款113.5亿元和8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和24.8%。围绕新兴产业,新增电气、通信和电子等领域重点工业企业贷款76.7亿元。围绕“去产能”,压降产能过剩领域贷款,“两高一剩”和僵尸企业授信比年初分别压降16.6%和22.9%。围绕“去库存”,重点保障民生领域,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219亿元,同比增长114.7%,新增住房按揭贷款602.5亿元,同比增长42.5%。围绕“降成本”,保持贷款利率低位运行,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新增境外贷款340.2亿元,支持海尔、海信、青建等优势龙头企业“走出去”。规模企业改制工作全面铺开,目前全市已改制规模企业515家,预计年底前能够完成改制任务。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增强小微、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和老年人等重点对象的金融服务获得感。一是围绕全市“千帆计划”,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授信13.5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030.8亿元,比年初增加229.1亿元。二是提高涉农领域信贷投入,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倾斜。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757.3亿元,比年初增加245.3亿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三是编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融资指引》,对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等16种常用融资方式、519种融资产品、200余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进行汇编,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和获得融资支持。四是搭建保险保障民生网络。在全市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由市财政按照每人每年20元标准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意外医疗或伤残最高可获得20000元补偿。针对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家庭,推出精神病人监护责任险,对承保的精神病人造成事故损失,其监护人可申请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大大降低了社会矛盾和政府负担。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财政给予投保农民每人每年10元补贴,投保的农民一旦出现意外伤害,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赔款。五是积极发挥金融支持平度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出台《平度市涉农金融聚集区总体方案》,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共发放贷款9994万元。六是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农民信用互助专业合作社达到10家,互助社员373个,互助资金总额1216万元。

  金融支持精准脱贫取得新进展。印发《青岛市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措施,助推我市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开展金融扶贫摸底建档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482户,摸排融资需求2325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47万元。二是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信贷投入。今年以来,国开行、农发行共向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发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46.4亿元;受理助学贷款申请2245人次,受理金额1760.6万元。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进开展渔船、海域滩涂使用权、农产品存货等抵押贷款,盘活农业资产。通过“公司+农户”统一授信、“公司担保+农户贷款”等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以来,累计向6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9.6亿元。四是全面承接全市大病保险,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目前,我市大病保险主要分为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8万人,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五是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100%全覆盖”、“行政村机具取款100%全覆盖”和“手机支付业务100%全覆盖”以及“县域以下各类银行机构100%参与”的“四个100%”的目标,全市农村区域布放各类支付终端近5万台,全部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

  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实现新作为。一是保险服务经济作用切实发挥。今年以来,保险业累计提供保障金额5.2万亿元,同比增长57.1%;累计赔付支出89.5亿元,同比增长30.8%。重点险种的风险保障功能不断显现,其中政策性农险提供保障29.2亿元,同比增长24.6%;责任保险提供保障1.1万亿,同比增长5%;信用保险提供保障1034亿元,同比增长10.7%。保险社会贡献度明显提升,保险从业人员达到7.8万人,比年初新增2.3万个就业岗位。保险资金运用规模达到173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保险保障重点领域功能持续强化。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我市“走出去”企业项目达到55个,涉及合同金额154.7亿美元。出台《青岛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到14个,小麦和玉米保险金额由每亩300元提高至每亩500元,财政补贴比例由原来80%提高至90%。深入推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试点工作,以保险撬动专利权质押贷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贷款近亿元,被中国保监会称为“青岛模式”。

  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有效

  坚持一手促发展,一手防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建立完善金融稳定体制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防范打击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有关职责分工》,全市防范打击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7个扩充至46个,力量配置进一步加强。

  全力做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以考核为抓手,建立监测预警制度,搜集非法集资风险隐患,及时向全社会提示风险。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苗头,提早介入进行化解处置。今年以来,共发布风险提示30余次,涉及重点风险企业40余家。

  深入推进银行不良资产化解。印发《银政企合作化解银行不良贷款专项工作行动方案》,按照“应急周转防控一批、资管公司收购一批、法院加快执行一批、符合条件重组一批、银行机构核销一批”的总体路径,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存量,严控增量。积极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建设,青岛市资产管理公司是全国唯一副省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全市处置不良资产机构达到5家,有效加快了不良资产化解处置进程。 

  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市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8个互联网金融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整治。排查企业约15000家,对排查中发现的风险线索全部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合规处理。

  持续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在全市6个电视频道和“1377早新闻”广播栏目连续播放打击非法集资宣传片和风险提示;利用公交车载电视播放宣传短片,已覆盖区内138条公交线路、3065辆公交车和4566块显示屏;组织区(市)通过开通微信群、公众号进行广泛宣传,累计发送手机短信超过60万条;开展“金融知识百家讲堂”活动,累计开展讲座50余场,现场接受咨询6000余人次;深入10余所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理性投资和风险自担意识。

  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理论学习,深入群众、走访企业,将日常党建活动与推进金融工作有机结合,取得良好成效。

  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邀请专家教授做专题讲座辅导,增强全体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学习市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多次组织观看典型案例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强化警示教育,保障全办人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深入开展走访金融企业活动。走访160余家金融业重点纳税机构、新兴创新型企业及重点联系企业,办理各类问题建议78条,均已解答或转办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深了沟通理解,增强了彼此信任。

  推进开展小微金融面对面活动。采取小微·金融“面对面”融资对接会的形式,组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进行现场融资对接,获得了企业们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认真听取办理建议提案。去年“三民”活动中,市金融工作办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11件,均进行了认真办理和答复。今年共组织和参与网络在线问政、行风在线、民生访谈、提案建议办理等活动70余次,回答问题和建议数百条,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我市金融业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与不足,对标深圳等先进城市,金融产业总量和发展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融资需求不足,金融创新产品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金融风险形势仍较严峻,提升社会公众理性投资意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目标,在加快推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金融合作,发展普惠金融,健全资本市场,规范地方金融发展、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等方面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继续保持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入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