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市旅游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全方位、全要素、全时空”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环境秩序,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
一是继续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市旅游委组建工作。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地位、体现青岛旅游实际、具备科学高效特性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强化综合指导、协调、统筹、督办职能。健全旅游综合协调、市场综合监管和投诉统一受理转办三大工作机制,健全区(市)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完善属地监管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旅游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原则,促进相关景区实施市场化、公司制改革,加快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机制,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培育青岛旅游“航母”。继续推动青岛旅游集团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助力将其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引导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集团化发展。
二是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梳理“十二五”规划,做好与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划体系落实的衔接,谋划好“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旅游发展目标,引领产业发展。坚持项目带动。围绕“蓝色、高端、新兴”,全力服务推进新梳理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总投资3000亿元的80个旅游重点项目,重点培育东、西两大旅游度假集群,支持推进邮轮母港城、万达东方影都等大项目,充分发挥大沽河综合改造、世园会等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大沽河休闲休憩带和北部休闲旅游区。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政策扶持、宣传推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营造,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档次,推动乡村旅游高端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典型和示范单位,创建一批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
三是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参照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通行标准,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学统筹谋划。编制《青岛市旅游公共服务总体发展规划》,落实《关于加快我市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意见》,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全面整合提升。协调争取将更多的旅游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山东省区域战略推进资金”支持。有计划地推进信息咨询中心建设,探索建设一批公交候车点旅游咨询亭。探索做好入城旅游服务中心工作,加快主要景区道路引导标识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扩大智慧旅游影响。推广《青岛市智慧旅游企业建设规范》,继续开展智慧旅游企业试点建设。探索推进无线网络在主要公共场所和重点旅游区域全覆盖,充实“智游青岛”移动客户端和青岛旅游旗舰店功能,提高智慧旅游影响力。积极开展厕所革命。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部署,加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协调相关部门,在城市人员密集场所、主要交通枢纽和城市休闲区域高标准新建一批旅游厕所,进一步提升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厕卫生和服务标准。
四是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推动健全旅游市场监管综合协调机制。深入持续做好全市消费市场秩序整治工作,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提升旅游市场监管效能、旅游投诉处置效率和区市旅游执法水平。提升文明旅游水平。会同市文明办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和专项培训,继续开展出境旅游文明使者评选活动,健全完善旅游诚信体系,营造全社会共创文明旅游大环境,争做全国文明旅游示范标杆。做好旅游安全保障。积极适应当前旅游安全新形势,推动强化旅游部门安全协调职能,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充实人员配备和服务保障。把握工作重点,继续实施重点旅游景区承载量控制,探索建立门票预约制度,加强海上旅游、旅行社用车、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五是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做好旅游主题形象宣传营销,开发《我在海边等你》旅游人文纪录片网络版和旅游宣传伴手礼,打造旅游营销新模式。加强直航国家和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的针对性促销,利用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展韩国和港澳台旅游市场;举办2016青岛国际邮轮峰会,充分借鉴世界优秀邮轮旅游城市经验,逐步将青岛发展成为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举办好“中国旅游日”等主题活动,加大对平度旅游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旅游休闲消费市场;继续举办“青岛旅游惠民月”系列活动,整合景区、住宿、餐饮等旅游资源,拉动淡季旅游消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