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惠民安商”主题,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为主线,以建立内外贸融合的现代流通体系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重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开放,推进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努力实现“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的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4000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到账外资跨上70亿美元新台阶,对外实际投资达到15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达到820亿美元以上,其中,货物进出口额力争实现703亿美元,占全球份额和全国全省比重保持稳定增长;服务进出口实现120亿美元左右、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提升到14%以上,服务外包执行额力争突破30亿美元。
一、推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做好“改扩稳升”四篇文章
1.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以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线,推进15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适时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争取在全国试点城市中创出青岛特色。强化标准支撑,围绕实施《青岛市商品流通市场建设和管理条例》,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领域有关标准的制订、实施、监督,加快制定大型居住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内外贸融合市场、二手车流通等地方标准规范。引进现代化国际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2.扩大消费。创新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扩消费,出台《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实施方案》,继续办好“青岛城市购物节”,举办“进口商品展销会”和“进口商品采购洽谈会”,扩大牛羊肉、奶制品、酒类等国外安全优质消费品进口规模。办好“中日韩海鲜烹饪国际大赛”。加快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农产品、冷链、快销品等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共同配送比例。促进品牌连锁企业发展,支持利群、维客、利客来等企业不断扩大连锁规模。进一步规范典当行业的设立、变更、运营、监管等项工作。制定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直销经营发展意见。加快推进汽车流通体系建设,引导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二手车流通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汽车装饰、租赁等汽车后市场,扩大汽车流通产业消费规模。
3.稳定保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级“菜篮子”商品政府储备管理的意见》,完成“菜篮子”政府储备2.35万吨年度目标;抓好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监测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加强大数据应用,提高分析、监测、研判、预警能力。组织开展4场全市品牌农产品洽谈展销活动,集中展示推介我市优质特色蔬菜品牌。开设名特优蔬菜品牌销售专区、专柜和直销点,进一步提高优质品牌地产菜的销售比重,引导市民扩大消费。推进“互联网+菜篮子”发展,完善“产销对接”三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鲜活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倒逼本市和外埠蔬菜入市实行产地准出。
4.转型升级。提高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着力促进传统商贸流通方式转型提升竞争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服务等技术在我市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鼓励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将“8分钟居民消费圈”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建设“智慧市场”,鼓励发展OTO模式。探索推进线上线下企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利用生鲜超市网点布局优势,推进“网购店取”、“网购店送”,打造商品产销流通新模式。深入实施农村电商“515+x”工程,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农村电商示范镇创建和认定工作,推动农产品线上营销与线下流通融合发展。支持即墨市加快发展内外贸融合大市场。全面完成“千万平”总部商务区和商贸集聚区5年发展建设任务。
二、积极推动外经贸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五大突破
5.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取得突破。深入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青岛市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制定《青岛市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2016年度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宣传推介活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青岛周刊开设“国际城市战略”专栏,进行系列报道。坚持用国际化理念统领商务工作和“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编制,主动向国际标准看齐。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升国际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6.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取得突破。深入实施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纲要,做好“五大行动计划”阶段性总结评估工作,建立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同发展的现代国际贸易指标体系。出台《青岛市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实施“优进优出”战略,着力扩大轨道交通、船舶海工、智能家电等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推动进口向消费品和资本品并重转变;实施“外贸品牌小镇”培育计划,增强传统特色产业出口竞争力。实施“外贸产业链联动”跃升计划,推动建设境外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加快胶州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综合贸易枢纽项目建设。实施服务贸易领域八大创新工程,打造服务贸易集聚区和服务贸易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深入开展“通商青岛、品牌之都”全球促销成交计划。推动“走出去”引领创造外需,带动设备、原材料等出口;实施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百展”行动计划,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和自贸区市场。加快培育外贸新型商业模式,推动海尔海贸云商、新华锦“锦贸通”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探索在即墨国际商贸城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构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进口商品集散交易基地,设立发布青岛口岸进口商品指数。深化推进实施“互联网+外贸”发展计划,按照突出青岛特色的原则,制定实施中国(青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探索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在复制杭州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突出“产贸融合、多式联运、跨境结算”三大发展特色,优化跨境电商生态链,扩大跨境电商规模。深化落实各项外贸政策,保持金融、财税等外贸支持政策稳定,推动“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建设,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推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关贸协作尝试加工贸易管理无纸化改革。
7.双向投资合作互动协调发展取得突破。制定2016年“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行动计划,推动国际产能合作100个重点项目,搭建金融支持走出去重点项目对接平台。支持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融入全球产业链,加大海外并购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本土跨国经营企业。推动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升级发展,建设一批境外产业集聚区,打造“青岛制造”海外品牌。加快建设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深入推广“青建+”模式,搭建中小企业与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合作平台。积极发挥境外青岛工商中心作用,不断完善全球经济合作伙伴城市网络。实施青岛与世界500强及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行动计划,定点定向引进500强大项目和全球行业创新领军项目。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参股并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内外上市募集资金回流。创新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支撑体系,尽快出台外资研发中心扶持政策。探讨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信用体系,推进外资管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优化利用外资考核体系,推动利用外资内涵式发展。
8. 推进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取得突破。落实《青岛市实施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建立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工作方案》,打造国家FTA政策与知识培训、实施效果评价、对外谈判数据调研、复制推广创新研究、交流合作活动等“五大基地”,主动服务国家自贸区战略大局,不断提升我市对外经贸合作水平。积极争取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框架下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抢抓我市作为首批中英地方合作重点城市机遇,全力推进我市与英国各领域合作。密切跟踪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情况,研究制定2016年度工作计划,动态复制推广上海等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和创新试点;支持青岛保税港区和两个出口加工区申办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
9.经济园区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开发区加快转型创新,建设国际合作特色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即墨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好平度开发区、莱西开发区升级准备工作,推进出口加工区与即墨国际陆港优化整合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协助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申办综合保税区,推进南村工业区申报省级开发区,推进董家口经济区与胶南开发区优化整合,加快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生态园和中韩创新产业园、中日创新产业园建设,推进即墨开发区行政审批机制创新试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