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商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为引领,突出“惠民安商”主题,围绕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商务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年度业务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9%,预计全年将突破4000亿元;国际贸易总额增长4%,其中货物进出口占比67.3%、服务进出口占比12.9%、海外销售额占比19.8%,预计全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预计全年将超过70亿美元;对外协议投资额增长3.7倍,预计全年将达到128亿美元。
(一)全面启动实施国际城市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我局承担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组织协调完成了《青岛市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2017年)》等重要文件的印发实施工作,特别注重把标准化建设、城市功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放到重要位置,调整转变现代城市产业结构,深化建立了国际城市战略“8+30”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国际城市战略区市和部门实施工作考核办法,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了推进委员会工作机制和办公室各工作组联络表等内容, 公告了社情民意信息征集分析调研机制渠道,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工作推动下,我市的国际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成功承办了商务部中美双边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经贸活动。
(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四大新优势”。一是建立“走出去”与“引进来”互动协调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新模式。在匈牙利、罗马尼亚、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累计举办了33场以“通商青岛新丝路、经济合作新伙伴”为主题的“丝路对话”经贸促进活动,提升了青岛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其中35个项目开工建设,14个项目正式签约。在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依托胶州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东接日韩、西连中亚欧盟、南通东盟南亚的国际多式联运转口贸易通道。1-9月份,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7.8亿美元、增长27.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7.43美元、增长73.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进出口1600.1亿元、增长1.4%。突破政策优惠型传统招商模式,加快向环境优化型、资本运作型现代产业招商创新模式转变,实施与世界500强及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行动计划,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机融合,全市累计有130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255个项目。全年利用外资在“十二五”期间连续跨上四个十亿美元台阶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跨上70亿美元新台阶,占全省45%左右。二是建立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新体系。在商务部支持指导下,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运行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境外企业海外销售额等指标“三位一体”的现代国际贸易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反映我市现代国际贸易发展水平。1-9月份,全市实现国际贸易总额693.3亿美元,其中货物进出口466.4亿美元、服务进出口89.3亿美元、海外销售额137.6亿美元,所占比重结构由上年的71.8%:10.4%:17.8%调整优化升级为67.3%:19.8%:12.9%,预计全年三项指标将分别突破700亿美元、12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实施10个过亿美元出口产品“外贸品牌小镇”培育计划,在广交会开展“通商青岛、品牌之都”全球营销推进工作,推动著名商标产品、中华老字号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货物进出口呈现逐月回稳向好势头,自5月份以来,进出口、出口连续五个月当月实现正增长,8月、9月连续两个月实现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三增长”,累计出口2035.23亿元,增长3.8%,在全国占比达到2.0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成为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出口保持增长的城市,连续两个月出口增幅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位居首位。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海尔海贸云商、新华锦“锦贸通”信贸环球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平台扩大出口成效明显,得到国务院和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年初获批设立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印发实施《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启动了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大平台,确定了13个重点产业园和12家示范企业,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95亿元。服务贸易全年连续保持每月两位数增长,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服务外包最具潜力城市”,今年5月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三是率先建立实施自贸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新机制。在商务部支持下,我市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建立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试点机制实施方案》和《青岛市建立国家自贸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2016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政策知识培训、实施效果评价、对外谈判数据调研、复制推广创新研究、交流合作活动五大基地,举办了国家自贸区战略与地方经贸合作研讨会、复制推广经验交流会、FTA政策宣讲会等30多场。1-9月份,对自贸区市场进出口总额987.75亿元,占比31.7%,其中出口增长1.3%。我市对自贸协定利用率从年初的36%提升至4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签发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9.6万份,签证金额34.3亿美元,有关货物可享受关税优惠超过1.9亿美元。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取得积极成效,按照市域辖区、各类经济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三个层级开展复制推广,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表,建立了联席会议等制度,目前42条改革事项全面启动,其中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11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落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1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推进金融制度创新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3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6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1项改革试点任务正在推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4项改革试点任务正在深入推进。落实《商务部关于印发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的函》有关精神,制定实施《2016年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工作计划》,重点开展25项改革创新试点,推动各类经济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四是面向全球不断优化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在全国地方层级率先面向全球建立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成为首批商务部确定的中美、中英地方经贸合作重点城市,已与52个国际城市(省、州)或商务机构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成功举办青岛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圆桌会议,发布了年度白皮书与合作倡议。新加坡、韩国釜山、美国旧金山、德国慕尼黑四个境外青岛工商中心建成运行,近期先后在境外组织了青岛国际城市战略、“三中心一基地”和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等战略规划宣传推介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启动实施了日本、以色列青岛工商中心筹建工作。
(三)突出改善民生抓好“促进消费、深化改革”工作。一是全面保障居民生活消费市场供应,把全力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菜放在首位。规划建设了肉菜流通追溯城市管理平台1个平台系统,入市备案屠宰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肉品专卖店和“阳光食品工程”集团消费单位等6个追溯节点系统,经营主体实名登记、“菜篮子”商品质量监测、远程视频监控等3个管理系统为支撑的“一六三”总体建设构架。制定了《批发市场一体交易终端机进场及测试运行方案》、《农贸市场肉类蔬菜追溯交易规范》,在全国率先建成运行城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运行指挥中心,开发了13项管理功能,保证追溯信息“过程受控、全程记录、永久追溯”。做好“内增外调”确保市场丰足稳定,每天进入市区的外埠蔬菜达到1000吨左右,达到市区日均上市蔬菜2000吨、猪肉90吨的市场保供水平,有效确保“菜篮子”商品物价稳定。二是坚持内外贸融合发展扩消费。在全国率先提出“用外贸标准办内贸”,深化探索内外贸一体化现代市场体系,创新建立了扩进口与促消费相结合的新型消费市场体系,启动实施了“春供30”计划、“百家门店大促销”、“青岛城市购物节”等展销促销系列活动,举办了青岛进口商品展、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等展会,繁荣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增长。1-9月份,累计进口猪肉3.6亿美元、增长4.2倍,乳制品1.4亿美元、增长22.3%,牛肉1.3亿美元、增长11.7%,葡萄酒3937万美元、增长44.5%。实施农村电子商务“515+X”工程,在全市4个县级市、黄岛区全域以及市内其他区市城乡结合部的100个乡镇(街办)、500个村建立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村居社区“互联网+便利店”新模式,成为精准扶贫、惠民服务的重要途径。西海岸新区、平度市和莱西市已签约运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运营中心。三是推进国家首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改革。完成商品流通地方立法试点,《青岛市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管理条例》发布实施,成为全国首部地方商贸流通法规。聚焦社会上对商贸领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全面完成打造鲜活农产品消费国际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内外贸一体化现代市场体系、实施电子商务引领发展工程、推进流通基础设施提升计划、畅通商品追溯保障体系等15项试点任务,顺利通过了商务部组织的终期评估,形成了8个方面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二、市民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增强商务工作给市民带来的城市幸福感,提高企业对商务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创新商务管理与服务,畅通服务市民和企业“最后一公里”,把“惠民安商”的商务理念体现落实在为市民服好务、为企业服好务上。去年“三民活动”期间,我局收到市民意见建议21条,今年又通过“行风在线”、“网络问政”、“民生在线”等活动接受提问和意见建议125条,全部纳入机关处室年度工作考核,专门落实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办理时限,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推动商务工作发展,得到更多市民点赞。
三、存在的问题及明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工作稳中有进,既有亮点也有难点,当前在工作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扩大消费结构性压力较大,网购消费与实体店销售融合发展尚未真正破题。二是外经贸稳增长新动能转换还没有全面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大宗商品市场交易等法治化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三是传统的政策型招商理念尚未向现代产业招商模式实现根本转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以双向投资互动合作为特色的现代产业招商促进机制。
2017年,我局将紧紧围绕适应城市发展战略转型和市民群众对幸福生活追求的需要,按照中央“五大发展理念”要求,主动对接国家扩大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为主线,加快建立完善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实施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新格局,深化提升“走出去”与“引进来”互动融合发展新机制,打造青岛口岸推进实施自贸区战略新优势,面向全球拓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内外贸融合发展,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推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努力开创商务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