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市水利工作按照中央和上级的总体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形势、提高供给侧体系质量和效率这一核心、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的要求,积极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扎实推进全国水利现代化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确保全市“防汛安全、水资源保障安全、水生态安全”,实现“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良好开局。
一、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一是强化“三个管理”。强化防汛应急处置管理,全面落实好防汛责任、防汛检查、隐患整改、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等工作;强化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坚持到位管理、规范管理、达标管理;强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二是提高“四种能力”。提高雨情、水情、汛情、旱情监测预报能力,科学研判汛情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准确提供预警预报信息,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提供技术保障和决策支撑;提高抗旱水源保障能力,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把保吃水放在第一位,根据各区市用水需求和水源状况,统筹调配全市供水水源,确保供水安全;提高防汛抗旱调度能力,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全面提高日常监督管理能力。三是抓好防汛抗旱工程建设。1、抓好数字大沽河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大沽河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大沽河流域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过程可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2、抓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根据中央投资安排情况,继续开展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3、抓好中小河流治理。根据中央投资安排情况,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抓好大沽河原橡胶坝维修加固和水毁工程修复。对大沽河原有的9座橡胶坝进行维修加固,抓好水毁工程修复等工程。5、抓好市级防汛物资仓库建设有关工作,计划开工建设新防汛物资仓库。
二、加快水源配置工程体系建设,确保全市供水安全
针对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面对我市2015年的特大干旱形势,2016年将把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实施河库水系连通、加大客水调引力度、保障城乡供水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抓好潮河甜水河向董家口调水工程。解决西海岸董家口经济区的供水问题。二是抓好黄同水库与尹府水库联调工程。三是抓好黄山水库与尹府水库联调工程。充分利用汛期洪水资源,提高尹府水库的供水保障能力。四是抓好北墅水库与产芝水库联调工程。疏通芝河,提高北墅水库与产芝水库联调的能力。五是抓好高格庄水库与产芝水库联调工程。六是抓好已有水源工程的扩容。以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各区市对已有的水库、塘坝清淤扩容,对现有的河道建设拦河闸坝,增加蓄水能力。七是抓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与崂山、黄岛一起加快推进泉心河和沐官岛水库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对适合新建水库、塘坝、单水源工程的地方,鼓励区市和社会资金参入建设水源工程,政府给予奖补。八是研究探讨第二条客水调引方案。以省黄水东调应急工程规划方案为契机,研究探讨第二条客水入青方案,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和批准,努力使青岛市实现客水双路供应的多年梦想,确保青岛市的供水安全。九是抓好客水调蓄水库建设。研究制定建设客水调蓄水库方案,研究探讨再次启动官路水库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和批准,打破我市多年来只有棘洪滩水库一个客水调蓄库的危险局面,进一步提高我市客水调蓄能力。十是抓好周边水源引进工作。利用PPP模式与省属企业合作,争取把周边兄弟市的水源引进青岛,以补充我市的水源不足。十一是抓好非常规水源建设。与兄弟部门和区市一起加快推进海水淡化、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工程建设,以减少淡水的供应量,减轻水源保障的压力。
三、抓好民生水利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等5个区市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完成莱西市店埠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水源配套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7万亩。二是抓好农村自来水巩固提升工程。实施13个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惠及260个村庄、19.8万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建设5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和25处千吨万人水厂水质化验室。三是积极做好水利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围绕推进“安居、幸福、小康、美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建设,抓好移民人口核查管理,全面建设和推广新版“一本通”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发放信息系统,高标准完成年度移民直补资金发放任务;在完成年度移民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加大移民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再争取上级大中型水库移民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以上、小型水库帮扶资金650万元以上;扎实推进移民避险解困工作,全面完成莱西市试点任务,认真总结经验做法,为下步争取工作创造条件;创新项目扶持与科技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移民培训、科技下乡、劳动力转移工作,力争年度培训各类人员2200人次。
四、抓好依法管水工作,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抓好水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任务。加快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加强大中型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项目建设,对重要水源地实行以“物理隔离、视频监控、水质监测、设立标志”为主要内容的封闭式管理。加强水功能区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全市水功能区进行调整,按规定对水功能区水质进行监测,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并对重点排污口进行年度核查。抓好水资源规范化管理工作。二是抓好水土保护与修复工作。继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工程及其他小型水保工程35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三是抓好水利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水事秩序的日常监督检查。突出重点,加大对违法采砂等重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许可审批项目违法行为。
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良好的水利建设市场秩序
一是全面做好青岛市水利工程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强化水利信用信息等级评价工作,将全市水利企业全部纳入评价体系。二是抓好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积极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试点新型建管模式,完善项目法人考核,重点水利工程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三是抓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强化第三方质量检测,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单元工程合格率达100%、单元工程优良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规模以上项目标准化率达100%。四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监管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的检查频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消号台账,实现全年水利安全生产目标。
六、抓好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工作,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狠抓水利投资计划执行。充分发挥水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把狠抓水利投资计划执行作为主要抓手,紧盯项目开工和资金支付两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考核奖励、通报约谈、现场督导等工作机制,落实包片督导、挂牌督导和点对点督导,推行一区市一单、一项目一单,推动落实投资、用地、移民等保障措施,保障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二是做好大沽河建后管理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高效的管理养护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管护资金挂钩,调动多方积极性,采取多种手段措施,确保考核科学合理,确保资金使用足额及时到位,发挥好大沽河治理效益。三是继续深化创新水利工程管理。落实固定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和预算渠道,抓好经费使用管理,维护工程管理队伍稳定,确保工程安全有效运行。全面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规范化管理达标考核,使一定数量的管理单位能够达到省标和国标,切实提高我市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