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业务职能目标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11-02
字体大小: 打印

市农委2016年度业务职能目标

序号

目标名称

目标内容

1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研究出台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全市完成500个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指导改革后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指导黄岛区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权能试点。

2

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 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挖掘农产品品牌资源,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树立青岛农业品牌整体形象。编纂农产品品牌目录,编制农产品品牌故事。全年培育农业品牌30个,完成《青岛农业品牌故事汇》。依法规范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年度认证产品50个。

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土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指导意见》。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委托代理、土地托管和土地信托等流转形式。2016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0万亩,全市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5%以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出台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指导意见,年内培育200家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0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4

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 加强农药经营和使用监管, 严查严办农业领域违法案件

下达年度检测计划,部署各级检测任务,组织开展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全年全市完成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2500批次,快速检测20万批次。健全农药监管追溯系统,将全市规范化农药经销网点全部纳入追溯平台。落实《青岛市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规定》,强化配套措施,加大定向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农药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问题导向,加大农业领域执法监督检查和违法查处力度,全市查办案件500起以上。

5

以建设国家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农业增加值增长3.5%,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新发展理念,制定出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优化园艺作物生产布局,全市新开工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启动建设1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功能区、100万亩特色果茶生产基地,开展调研论证和规划编制工作。

6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培育、选拔、认定第二批青岛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其中镇(街道)级8个,村级80个。加强审计监督,出台《青岛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规程,规范开展审计工作的程序。举办“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骨干培训班”,培训人员180名,全面提升参训人员组织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组织开展2015年度村级财务收支(包括所涉及的资金、资产、资源)审计工作,抓好工作督查,力争350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财务收支审计。

7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完成即墨市创建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县验收工作,实施好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项目。召开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推出一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点。出台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意见,制定青岛市级休闲农业示范标准,培育创建青岛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30处。

8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转服务水平

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青岛市农村新型社区发展规划(2015-2030年)》,年内新开工50个集聚类社区建设,完成50个在建社区项目竣工回迁,推动50个社区项目完成设施配套。出台《关于推进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转 强化为农服务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转现场会,完成200个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工作,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好两区共建政策,新培育30处社区特色产业园区。

9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争取中央和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000万元,继续实行“自主购机、带机审核、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购机补贴操作办法,突出重点,扩大普惠面,加大推进便民服务措施,提高农业装备建设水平,推进农业全面全程机械化。

10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设

新建17处新型社区农机安全监理服务中心(窗口),5处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和5处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推动农机安全工作重心下移、服务窗口前移。

11

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

坚持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加快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马铃薯覆膜播种、高效精准施肥施药、挖掘收获机械,推广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新机具425台,促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12

加强农机教育培训

深入开展农机人才培训教育示范创新活动,以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试点建设基层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6处;以新购机农民培训为重点,培训各类农机人才4500人次,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13

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推广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和免少耕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建设部级保护性耕作监测基地2个、市级示范区27个,全市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方面积达到7.98万亩。

14

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推广胶州市试点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按照农业部统一标准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市)创建工作。创建区(市)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强化农业投入品管控,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监测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健全完善追溯系统,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达到70%以上。全市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标准,上报农业部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15

创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

出台《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推进“互联网+农业”专项行动,实施“互联网 + 创业”行动计划,强化农业创业培训,完成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1.5万人。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本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创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为全国全面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16

全面推进农机深松整地

大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地质量,完成深松整地补助作业面积150万亩,在全国率先形成区域性深松技术体系,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