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城乡建设委2016年工作打算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02-25
字体大小: 打印

  2016年,市城乡建设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统筹城乡建设”这条主线,坚持“问题、目标、人才”三个导向,突出“抓开工、去库存、补短板、惠民生、保安全”五个重点,开展“特色城镇、棚改安居、路网贯通、公用配套、生态修复、空间利用、行业创新、效能提升、自身建设”九项行动,着力提高城乡建设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打造青岛城乡建设“新强态”。

  一、特色城镇建设提升行动。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青岛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分类实施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8个省示范镇、一批特色镇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万村洁净”行动,加快平度、即墨垃圾焚烧处理厂和胶州垃圾场二期建设。抓好农村保洁队伍专业化建设,到2016年底全市60%村庄的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市场化运作。制定农村厕所改造标准,指导农村改厕工作。

  二、棚改安居建设提升行动。一是棚户区改造。实施政府购买棚改服务,鼓励货币化补偿和异地安置,新开工棚改项目104个,惠及居民6万户。二是农村危房改造及传统村落保护。实施精准扶贫,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6000户。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布青岛市传统村落名录,推进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三是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小区基础设施,改善小区环境设施,惠及居民约8.8万户。四是青岛湾老城区更新工程。先行启动现状条件较为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入挖掘老城区历史文化底蕴。五是装配式建筑突破带动工程。开工建设150万平方米住宅产业化工程,加快推进被动房试点,力争全市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突破200万平方米。完成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成1000万吨。

  三、路网贯通建设提升行动。一是服务地铁建设。全力服务在建的5条地铁线路190余公里的土建、轨道、机电设备安装、装修工程项目,实现地铁项目建设推进稳、进展快、质量优。二是道路建设。启动建设深圳路-银液泉路、开平路、安顺路(衡阳路-沔阳路)、唐河路(金沙二支路-开封路)、东宁路等12条未贯通道路,继续实施太原路高架桥(中段)工程,推进深圳路-辽阳路立交桥施工,择机启动杭鞍高架二期工程(南京路-福州路)建设。完成新疆路快速路、重庆路改造、福州路打通、株洲路打通4个项目收尾工作。在交通拥堵路段、主干道车流人流密集区域增设人行天桥,建设合肥路(齐鲁医院)等5座天桥。三是超期服役病害道路改造。整修江西路、金沙路等约30条区建市助病害市政道路。结合重庆路改造、新疆路快速路调流工程,实施30条超期服役道路改造。统筹指导全市道路大中修建设、道路微改工作。

  四、公用配套建设提升行动。一是水、气、热、环卫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张村河水质净化厂、麦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小涧西垃圾渗滤液处理二期及娄山河污泥堆肥工程,完成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杭州支路第五泵站改扩建工程。新建燃气管线20公里,开工建设一批热源及供热管网项目,市区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5万户;新建、改建环卫公厕130座。二是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的58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今年再实现竣工项目8个,新开工项目9个。三是学校配套建设。配套建设欢乐滨海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及李沧区南岭小学等学校7个,接收11880名儿童入学教育。配套建设杭州路28号、洛阳路保障房、李沧东李改造等幼儿园12个,接收4305名儿童入托。

  五、生态修复建设提升行动。一是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全面实施,老城区、已建成项目纳入储备、循序渐进;加快海绵型建筑、小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项目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以及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率先落实;加强城市道路、绿地广场、城市水系建设海绵技术应用。二是黑臭水体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统筹推进环湾区市过城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开展过城河道综合整治,整治河道长度15公里。加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分散解决河道支流污水。三是园林绿化建设。全市完成新建、改建绿地230公顷。完善浮山生态公园建设,开展坟头菜地等综合治理。实施道路绿篱整治,对全市74条道路新增绿篱15万延长米。四是铁路两侧整治。完成铁路两侧沿线环境整治,力争把铁路沿线建成生态景观长廊。五是环湾绿道建设。推进市北区、李沧区、黄岛区7.87公里环湾绿道建设,完成具备实施条件的67公里建设任务。六是风景区管理。加强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促进景区资源保护。

  六、空间利用建设提升行动。一是综合管廊等地下空间建设工程。推进地下综合管网建设,开工建设综合管廊30余公里。梳理地下空间开发项目,重点启动火车北站等区域的地下空间综合体项目,推进国信体育中心、市北中央商务区、崂山金融商务区等在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建设。二是公共停车场建设工程。建设改造公共停车场10处,建设停车泊位5000个。推广立体停车场、智能停车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鼓励项目超额配建停车泊位,加大换乘停车场建设力度。

  七、行业创新提升行动。一是房地产业促进工程。采取棚改货币化安置、优化供应结构、提升建设品质、加快业态转化等措施,积极消化库存。实施《青岛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二是勘察设计业精品工程。引导行业技术创新,注重人才引进培养,提升绿色建筑、BIM技术、建筑产业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三是建筑业转型工程。从总量和增量多层次、产值和税收多角度扶持激励建筑业企业加快发展,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组建青岛国际工程联盟。四是市政公用园林行业信息工程。建设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平台,建立园林、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库,打造工程监督管理电子政务平台。五是建材行业优质工程。推进绿色建材行动,积极推广新建材、新技术、新工艺。统筹推动各区市主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150万吨。六是建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按照《山东省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要求,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研究推进既有老建筑加装电梯工作,方便市民生活。七是城建融资创新工程。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放大政府资本使用效益,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对交通设施、地下空间、工务工程、生态环境等项目进行整体谋划、分类分期实施。

  八、效能提升建设提升行动。一是诚信体系建设工程。搭建全市工程建设市场监管和诚信一体化管理平台,将市场信用考核结果与全省、全市数据库互联共享,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市场环境。二是依法行政履职工程。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通过法定途径处理信访诉求,开展城乡建设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三是审批服务优化工程。开展职能范围内权力清单调整,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补齐补正告知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四是“青岛标准”工程。按照国际城市战略要求,老城区改造对标德国标准,新城区建设对标新加坡标准,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和“低影响施工”标准,创标“人民满意的安全放心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杜绝发生较大及以上的施工安全事故,有效防范一般事故的发生。

  九、自身建设提升行动。一是基层党建创优工程。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打造政治、本领、作风、廉洁过硬干部队伍。打造工地党建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党建工作落实到建设一线。加大城建系统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提升人才素质水平。二是廉政效能建设工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大干部问责和交流力度,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为城乡建设事业平稳发展和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