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城乡建设委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07-20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城乡建设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统筹城乡建设为主线,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1—6月份全市城乡建设预计完成投资694亿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建设事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一是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推动出台了《青岛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突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投融资、行政管理、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文明建设和建设管理等八大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突出青岛特色,提出具体的改革内容、目标和措施。在继续推进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8个省示范镇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覆盖认定为标准,狠抓“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市处理”基本制度的落实,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二是建筑和房地产业运行平稳。制定了《建筑和房地产业调稳抓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进现场解难题促转型稳增长抓落实现场推进活动,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680亿元,同比增长15%;实缴税金46.86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2.3%;预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3亿元,同比增长8.7%;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43.5亿元,房地产业实现地税收入122.97亿元,同比增长21.2%。三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扎实开展。完成新建节能建筑1258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居住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改造133万平方米,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122万平方米,新增92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落实5个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出台了《青岛市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2016-202年)》,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到832万吨。城市“禁现”工作稳步推进,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60万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研究出台《青岛市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成立建筑产业化专家委员会,开工建筑产业化项目68万平方米。

  (二)建设领域民生保障成效显著。一是城乡住房建设扎实推进。争取中央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11.3亿元,全年计划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6万户,改造任务量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截至目前,签订房屋征收协议4.56万户,完成计划的75%。启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制定2016年—2020年改造规划,已开工项目13个,惠及居民7000余户。采取切实措施,加快解决已入住居民未办理不动产权证、超期未回迁等问题。继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已开工2673户,确保年内完成6000户。二是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415亿元、总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的43个市级重点工务工程项目保持加速推进的良好态势,市民健身中心等7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新增开工面积74万平方米,山大青岛校区博物馆、5所外迁高中基本建成,新增建成面积58万平方米,青大医学教育综合楼等4个项目顺利封顶。已开工建设配套教育学校、幼儿园5所,已竣工学校、幼儿园6所,超额完成上半年市办实事确定的目标任务。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深圳路打通、新疆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计划推进,杭州支路第五泵站改扩建、福州路打通、株洲路打通等工程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河道整治、环湾绿道建设进展顺利。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建成各类公共停车场10处,车位约3200个。完成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8万平方米。组织编制《青岛市公共厕所建设技术导则》,完成新改建公厕31座。四是青岛湾老城区保护更新取得初步进展。稳妥打造老城区保护更新示范亮点,引入浙江路26号青岛书房创意项目,已经正式运营。合作启动了浙江路16号留学生创业基地项目,全力协调推进了湖北路17号1907光影俱乐部项目。正在推动湖北路4号及潍县路19号项目规划策划工作。五是园林绿化建设有序推进。实施道路绿篱整治,在27条道路建设绿篱10.82万延长米。启动山头绿化整治10个,完成绿化面积22.48公顷。实施新建改建绿地工程,新建改建绿地面积159.51公顷。完成立体绿化8处,绿化面积10564平方米。持续开展植树增绿活动,栽植乔灌木119.96万株,地被70.81万平方米。完成裸露土地绿化34处,绿化面积88.47公顷。圆满完成武汉园博会青岛园建设和青岛市动物园象龟馆建设并移交投入使用。

  (三)建设行业创新改革逐步深入。一是国家试点成功入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专项规划,完善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配套政策制度,编制《青岛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青岛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等标准规范、技术导则。我市顺利通过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成为2016年全国唯一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双料”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累计给予21亿元资金支持。二是行政审批改革深入开展。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和《行政审批工作规则》,将以往分散的行政审批办理职责实现全部集中、统一管理,明晰“批管分离、批管联动”的管理职责定位,明确“分段办理、全程留痕”的审批办理方向。上半年,共受理审批事项2730件,数量同比增长40%,效能平均提速54.9%,业务办理实现无责任差错,服务对象评价“满意率”继续保持100%。三是行业管理日益规范。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工程建设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城乡建设委联合6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加快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编制《“互联网+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将“标准化+”列为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推动新型信息化技术与行业融合创新发展。修订完成《青岛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起草了《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条例》,出台了规范性文件10个,依法依规推进城乡建设工作。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全面落实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等七方责任主体质量责任。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推进了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落实,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控制一般事故的发生。

  (四)建设系统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工作作风切实转变。积极配合市委巡视工作,积极对照整改存在问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开拓进取。通过常态化网络在线问政、民生在线、行风在线、微博互动等形式,认真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00余个;通过市长公开电话、政府信箱、政务服务热线、信访来访、网上信访、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等途径,依法依规化解大量不稳定因素。二是廉政建设不断深化。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研究制定责任清单,组织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廉政警示教育,聚焦违规违纪问题,严肃监督执纪,着力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三是工地党建得到推广。出台《关于做好建设工地党组织建设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建设工地,探索工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新路径。目前,全市已有107个项目申请成立党支部,已批准设立65个,为我市基层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

  二、存在问题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城乡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受多种因素制约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慢、融资难等问题亟待破解等。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城乡建设新机遇,发扬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的精神,继续以“统筹城乡建设”为主线,结合巡视整改工作,坚持“问题、目标、人才”三个导向,突出“抓开工、去库存、补短板、惠民生、保安全”五个重点,开展“特色城镇、棚改安居、路网贯通、公用配套、生态修复、空间利用、行业创新、效能提升、自身建设”九项行动,着力提高城乡建设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