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停车收费制 解决城市停车难 ——关于变停车产业为公用事业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02-22
字体大小: 打印

  王夕源  民革青岛市委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汽车总量已达1.6亿辆,并以每月100万辆的上牌速度激增。其中,北京、重庆、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郑州等10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山东省不仅汽车拥有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而且增量也稳居第一。如今,全省第一的青岛市汽车保有量也突破了160万辆,并以每月2万辆的挂牌速度激增。目前,包括崂山的市内四区汽车运行量已近70万辆,而包括占路的停车泊位尚不足11万个,即使不计外来车辆,市区车辆与停车位之比已近7:1。无奈之下,占路停车就成了市内最大的天然停车场,老城区原本并不宽敞的道路一侧甚至两侧都停满了车辆。如遇火灾或急救情况,必然阻碍通行,危及生命。

  众所周知,受我国近代“城市建设就是楼堂馆所建设”的规划理念影响,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就是楼群密集的现代城市,青岛也不例外。显然,要在房地产密集开发的城区内,再安插建设上百万个停车位是极不现实的。因此,未来的立体停车场建设不是上天,就是入地。

  据报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地铁站,多与轻轨、城际、公交和出租车站相连,且配有大型地下立体停车场。这种地下交通与停车网络建设,大量吸收了路面交通客流,方便了驾乘人员的地下停车与换乘,大大减少了路面行车或停车数量,缓解了交通压力。事实上,已有百年建设历史的青岛老城区,虽然用于马车的马路街道狭窄,但只要能解决占路停车问题,即使不设单行线也不会出现行车难问题。当然,城市汽车总量的控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规划问题。否则,车辆过度饱和必将导致城市的交通拥堵甚至瘫痪。

  李群书记曾指出:“城市交通问题已是目前最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交通拥堵看似道路问题,实际上是与整个城市规划有着密切联系。”目前,我市正在四处建设的地铁工程,既是缓解路面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同步建设地下停车场的大好时机。据此,2011年8月我通过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借地铁工程同步扩建地下停车场的紧急建议》的社情民意,得到了李群书记“很有借鉴参考价值”的批示。然而,由于地下停车建设资金的无法落实,致使建议多年难见成效。

  调研显示,要在建筑密集的老城区建设百万级的停车位,不仅建设空间少、投资成本高,而且收益周期长、产业发展难。据测算,建设300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场约需5000万元,地下建设成本更高。即使按个人担负不起的每车位理想停车收费每月600元估算,全年全满可收200万元,成本回收需要25年。若考虑人工及设备维护费,投资回收至少30年甚至50年。由此可见,停车场建设的空间少、成本高、效益差,才是“停车产业发展难,社会投资行不通”的根本原因。

  当然,专家提出要靠市场发展停车产业,就必须提高停车收费,实现短期盈利。然而,当路边可免费停车时就不会有人交费停车。因此,在占路停车不可避免的国情下,靠提高收费标准来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根本行不通。如果继续坚持政府补贴引导,鼓励市场投资的传统模式,不仅还要面对过去十几年都未解决并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甚至还要再空谈十几年。

  为此建议:

  一、改革停车收费制度,保障建设资金来源

  依据中国特色,建议我市“十三五”地方立法按月或按年征收“停车事业费”,变停车产业为公用事业(住宅停车除外)。若按最低标准小型车每月100元,每年1000元(优惠200元),大型车每月200元,每年2000元(优惠400元)交税(费),即可在公共停车场“定额免费”停车。这对每次停车收费4~20元,违停罚款上百元的车主而言,无疑是省钱、省心的。由此可实现车主少花钱,政府多办事的双赢。现以有200万辆车的城市为例,按大型车辆占20%计算,每月可收停车费2.4亿元,当年累计30亿元,且每年约有20万辆及3亿元的增幅。5年累计180亿元,10年累计430亿元。有了巨额专项建设资金,即可“倒逼”政府主导或引导社会资本加快停车场建设。

  二、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场,增加百万城市停车位

  解决了可持续增长的停车场建设资金问题,就解决了困扰城市几十年的停车场建设难问题。事实上,每年30亿元的专项收费,按利率10%计算,即可贷款或社会“众筹”300亿元。若按规模化地下立体停车场建设每车位20万元计算,投入300亿可建150万车位。从此,解决城市占路停车问题就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时间问题了。同时,10年收费还能结余180亿元,可用于人工及设备维护等公用事业。未来,只要立体停车场规划间隔不大于400米,就能保障100多米内即可停车的合理布局。

  三、建立刷卡缴费系统,实现建管民生三赢

  建立银行专项缴费及刷卡停车体系,车主可在各银行月缴或年缴(优惠)定额停车费。对于农村等未缴费车辆,则按现行的停车标准收费。同时,停车收费制度的改革,还能新增公用事业服务岗位。如增加2万员工,按月薪及社保3000元计算,每年需7.2亿元,十年内还有50多亿元的结余,无需政府拨款。而十年后仍有每年30——40亿元的税收可持续保障城市交通、停车和民生环境等公用事业的改善。由此,即可永续解决困扰我国城区道路交通的占路停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