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震局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5-11-24
字体大小: 打印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关心支持下,市地震局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职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年来,市地震局紧紧围绕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和“三年创新高”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要点,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继2013、2014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后,今年的各项工作均名列前茅,力争再创全国先进。

  (一)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完成监测预报工作

  坚持高标准落实规章制度,有效做好震情保障。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做好全市台网规划,逐步完善各区市地震监测系统;健全地震监测数据共享体制,建立对外数据服务管理制度,推进青岛市行政区域观测数据共享工作;起草编写了防震减灾百科全书“监测预报、前兆台网以及奥运安保”等部分。二是严格落实震情值班制度。截止到目前,测震台网共监测到我市及周边区域可定位地震403次,准确、快速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震情》23次。三是认真落实震情会商制度。共进行周、月会商55次。5月22日乳山4.6级地震后,进行了紧急临时会商,编写了《青岛市地震局关于乳山M4.6级地震情况的报告》及时上报了市委、市政府。四是积极开展地震异常跟踪。召开我市地震宏观异常专家咨询委员会年度会议;加强我市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密切跟踪地震异常信息,及时处理地震宏观异常,稳定民心。五是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地震观测环境与监测设施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二)加强台站管理,保证了台网安全运行

  着眼提高台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时效性,加强地震观测台站的管理与维护。一是完善了台站技术档案。对台站基本情况、基础数据等登记造册,为台站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结合设备升级改造,对全部台站进行了工作检查,并将检查情况逐一登记造册。二是加强台站运行维护。加强对各测震台站维护检修,对台站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通信线路升级为光纤传输;加强对台网中心的维护,使台网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测震台网运行率、波形可利用率均大于95%,前兆台网仪器日运行率达97%,日数据连续率达96%。

  (三)落实抗震设防要求,严格行政执法工作

  按照逐步深入的要求,不断加大抗震设防管理力度。一是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顺利完成了黄岛区东部滨海发展带和中心城区地震小区化工作。二是扎实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严把重大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安全关口,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73项。三是积极参与青岛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评审工作。参与了胶东机场、地铁1号线等工程项目的评审工作,提出了抗震设防要求。四是严格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全市审批窗口共办理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准73项,一般建设工程核准426项、省外安评单位开展地震安评工程备案27项。五是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4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9个。

  (四)加强地震应急工作,努力提高救援能力

  以“夯实地震应急保障基础、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为主线,逐步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对各类预案逐一进行修改完善;召开抗震救灾协办单位协调会并发放新修订的市地震应急预案。二是救援队伍及装备建设逐步提高。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机制建设,落实各项会议制度,召开各种会议6次。加强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建设,对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志愿者队伍进行了救援培训;完善地震应急物资储备,购置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车、应急指挥车及其它救援装备。三是举办了全市灾情速报业务培训。四是以实战演练促进地震应急能力提高。组织青岛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市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参加了在潍坊(昌邑)举行的山东省“2015年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圆满完成了5.22乳山4.6级地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任务,受到省局领导的好评。青岛市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五)加强地震科普宣教工作,不断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按照逐年有创新、年年有进步的要求,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精心做好宣传准备。紧紧围绕“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的主题,制定了《2015年青岛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各区市地震局都制定了具体的宣传计划并得到很好的落实。二是努力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全市共组织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1100场,35万多人次参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万份;《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齐鲁晚报》、《大众网》相继刊登了防震减灾知识、应急演练等专题文章,发行量达120万份;电视报道15次、电台广播3次。三是宣传形式灵活多样。作客《网络问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开展宣传;市地震局联合黄岛区政府共同举行了“地震开放日”活动;市、区(市)、镇(街道)、社区上下联动,重点围绕地震灾害防范、消防安全等,组织逃生演练等活动。充分利用科普宣教基地,对市民和中小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到目前已接待6000余人次。通过组织“参与式、体验式”防灾减灾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六)地震科技工作得到了加强,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加强科技创新与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一是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山东省合同制科研项目申报,共完成山东省地震局5项合同制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二是完成了郯庐地震带(山东段)地震活动性及历史地震、断裂地貌地质现场考察,为地震科研积累资料和经验。三是“2009年~2014年连续5年全省年度会商报告质量评比第一名”获山东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申报的“软弱土层对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获批为山东省地震局重点科研基金项目。四是注重学术研讨与科技推广,圆满组织了第29届全国中心城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

  二、服务基层工作情况

  认真落实“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教育,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服务基层。一是善于在联系群众中解民意。坚持把知民情、解民意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广泛征求意见并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的来电来访,年内共接听市民咨询电话110余次,均给予了满意答复。二是坚持在帮助基层中办实事。在各区(市)防震减灾“六个一”建设任务中,派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方案设计和建设。在资金保障上,积极协调区市政府给予财力支持,对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援助。三是认真做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和社区党建共建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投资7万余元为帮扶村打水井,积极帮助社区搞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和党组织建设,效果明显。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对照新形势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地震监测台网密度小,基础建设较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二是全社会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投入不足,基础建设不够完善;三是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青岛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强化基础工程建设、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注重科技创新运用、突出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统筹全面工作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起好步、起稳步、重质量、促效益,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力加强基础工程建设

  围绕提升防震减灾基础支撑能力,高标准完成“中国地震局青岛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建设。按计划建设山洞洞体综合观测试验场。推进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系统建设。按照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青岛市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功能建设。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区市重点建设项目,指导督促各区市抓好落实,完善区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严格落实震情监测、值班制度,有效落实地震异常跟踪工作。依据全国、全省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意见,结合省地震局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制订符合青岛地区特点的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认真落实《青岛市地震监测台站管理制度》、《青岛市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推进区市台站管理规范化进程,提高台站设备修复维护能力。优化地震前兆台网系统功能,开展台网规范化建设,确保测震、前兆、强震台网高效运行。

  (三)不断创新科技监测手段

  依据《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建设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平台,全面开展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工作。制定《青岛市地震宏观观测管理规定》,指导区(市)加强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点和地震宏观观测员队伍建设,逐步推进全市地震宏观观测视频网络互联互通。依据《行政许可法》和《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指导区(市)依法保护全市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把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审批程序。继续做好对郯庐地震带(郯城至庐江断裂)的科学考察工作。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断提高我市地震科技整体水平。

  (四)加快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完善各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的备案、监督、评估和动态完善制度,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协同性。推进各级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实体化,逐步健全各成员单位、各救援力量之间的支援合作与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地震应急救援统一指挥和协调联动能力。充实应急救援队力量,建立应急救援设备保养、维护和救援车辆管理制度,整合各类地震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定期训练和业务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地震专业救援抢险能力。建立应急资源基础数据库,建立多种通信畅通保障网络,加强地震应急后勤保障建设。推进应急演练常态化。推进避难场所分级分类标准化建设。

  (五)努力加强抗震设防管理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把重大建设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关。做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后的学习、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继续开展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青岛市地震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地震活断层探测成果应用和地震小区划工作。跟进新农村建设,开展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活动,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推进《青岛市防震减灾条例》的立法工作。

  (六)不断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制定《2016年青岛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做好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网络问政等工作;充分运用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等资源,结合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在全市集中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防震避震知识宣传活动,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做好省级和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工作。

  (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和党性修养。加强党组织建设,落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对机关党总支和四个基层党支部进行跟踪指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举办专题读书会、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开展“党员奉献日”和优秀党员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落实机关办公工作制度,严禁工作作风散漫、纪律松驰、精神萎靡等现象,重点解决“慵懒散慢拖瞒”等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管理,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用制度约束工作行为,形成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成果。认真落实中央反腐倡廉有关规定,经常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真正做到警钟长鸣,从思想上筑牢廉洁自律的根基。深化“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成果,真正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力戒浮躁、力戒骄傲、清廉自守、洁身自好,保持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