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畜牧局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5-11-24
字体大小: 打印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畜牧兽医局积极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发展“三保一促”目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畜牧业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迈出坚实步伐。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体系、信息化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近期,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青岛构筑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报告上批示:“青岛市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建设率先取得突破,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他们找准定位、抓住关键、夯实基础、强化监管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应予推介宣传”。

  一、主要成效

  (一)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长。2015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预计117万吨,增长0.7%,人均129.5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自给有余。四个县级市和黄岛区均保持全国畜牧业大县地位。作为有900多万人口的沿海发达城市,我市的肉蛋奶能够自给,是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优势。

  (二)规模化养殖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退户建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两区一场”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38个、退户建区养殖小区98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39个,近200个村退出传统庭院养殖,散养户数减少50%,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能力。

  (三)产业化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全市拥有国家级畜牧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其中年销售收过50亿元的2家、过10亿元的8家,养殖、屠宰加工、兽药饲料、生物制品等本土企业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过530亿元;80%的畜产品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培育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2个;畜产品年出口额4.5亿美元,约占全省的1/3,肉鸡、肉兔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10和3/5。

  (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牧结合、生态发展势头强劲,生态循环养殖场达到112处;四市和黄岛区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均被列为全国试点县(市),在全国率先实现畜牧业生产大县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全覆盖;自筹资金为主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部、省多次转发推广我市有关经验做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初步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监管能力显著提高。

  二、主要措施

  (一)大力推进“两区一场”建设,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一是持续推进“两区一场”建设。2015年新改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园5处,退户养殖小区16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251处,其中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0处。二是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总结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和粪污处理场小循环、片中循环、区域大循环模式,建设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场30余处;发展秸秆养畜,全年新建标准化青贮池11万立方米,增加青贮能力7万立方米,青贮玉米秸秆162万吨,减少了秸秆焚烧,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品牌畜牧业。形成了九联、正大、康大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和里岔黑猪、禧福黑猪、青岛年猪、何氏牛、波尔旺牛羊肉和榕昕观光牧场等一批本土特色品牌;全年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产品“双认证”达到120个,两家企业被授予“食安山东”区域性特色示范品牌引领单位,居全省之首。四是扎实开展畜牧业科技推广。结合青岛实际,主推18项主推技术和21个主导品种;中国农科院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奶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遴选100名科技指导员现场指导,培育300个科技示范户示范引领,建设畜牧科技试验示范基地40处,培训基层监管及技术人员3400余人次,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五是积极扶持规模化奶业生产稳定发展。针对原奶价格持续下跌、奶业生产效益下滑的新情况,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稳定生产,保护了奶业生产能力。

  (二)全力推进半岛无疫区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把动物疫病防控作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抓紧抓好。一是狠抓基层设施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药饲料检测中心、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疫病防控物资储备中心,新建设海空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及动物隔离检疫场,全市动物疫病预防体系、检测体系、屏障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落实《青岛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规定》,完善防控责任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整体提升。二是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强制免疫,规模养殖场实行程序化免疫,对散养畜禽进行集中强制免疫,全市免疫抗体合格率89%,超过国家规定19个百分点。三是强化疫情监测。扩大动物疫病检测种类和覆盖面,开展禽流感等重要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等11种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市本级完成检测3.12万份,全市完成检测27万余份。四是全面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长效机制。采用PPP建管运营模式,在畜禽养殖量的区市新建设了4个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厂,配套的47辆回收运输车全部投入运营。全市5处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00余吨,2015年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约25万头、家禽400多万只,有效防止了病死动物流入市场,阻断了疫病传播。

  (三)强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保障畜产品安全。畜产品质量“产出来”是基础,“管出来”是关键。一是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责任落实到人,压力层层传导。二是实行全链条监管。推广养殖档案管理“一本通”,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经纪人登记管理、有奖举报、黑名单等10项监管制度,实现从产地到屠宰、运输的全程监管。三是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增加抽检频次,市本级完成畜产品质量等各类检测5540批次,其中飞行抽检1350 批次,为检打联动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监管。严格兽药饲料行业准入门槛,全市500多家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全面落实GMP、GSP,提升了兽药饲料质量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劣兽药饲料和非法添加行为,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整治行动3次,清缴、销毁假劣饲料兽药及原料产品近10吨,规范了饲料兽药市场秩序。五是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强化检打联动、部门联动,开展了覆盖养殖、运输、屠宰、兽药饲料、生鲜乳等各方面、各环节的9个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查处动物卫生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近360起,移交8起,有力地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着力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发展基础。靠改革创新挖潜力,努力破解畜牧兽医防疫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行业安全“四大安全”监管压力大、监管力量薄弱的难题。一是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布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服务城镇化和生态文明需要,依法指导各区市完成了畜禽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三区”划分工作,为畜牧业转调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推动监管关口前置、重心下移,将全市所有养殖场户、收奶站、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生猪屠宰场、畜禽贩运经纪人等全部纳入监管。三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初步建成具备“即时上传、实时监控、风险评估、警告提醒、溯源查证”功能的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四是加强防疫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着力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基层防疫安全协管员队伍。目前胶州、黄岛、城阳、崂山四区市已完成基层防疫安全协管员队伍改革。五是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按照“三个必须”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排查屠宰、养殖及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1300余家,下达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通知150余份。

  三、存在问题及明年打算

  2015年,畜牧兽医工作的形势总体良好,但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问题和挑战也不能忽视。一是国外畜产品冲击和国内市场价格周期波动叠加,养殖业市场风险加大,效益下滑;二是环境资源等制约因素趋紧,用地难、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三是畜牧业链条长、风险点多,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任务重,基层执法监管力量薄弱、装备手段落后,监管压力大,矛盾突出。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研究解决。2016年,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厘清发展思路。坚持“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明确一个总目标,就是按照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会议的要求,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突出两个导向,即“控猪稳禽、重点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畜牧业”导向;保障三个安全,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坚持四个发展方向,即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方向;遵循五化发展路子,即规模化、产业化、差异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路子。

  (二)明确工作目标。2016年,肉蛋奶总产量11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75亿元,到“十三五”末,全市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20万吨左右,畜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将85%以上的养殖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网格化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供给安全、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的基础更加扎实。

  (二)强化工作措施。一是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持续推进“两区一场”建设,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和养殖小区10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处;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新建健康生态养殖场20处,开展“粮改饲”试点3万亩;支持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畜产品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数量占规模养殖场的比率达到70%以上,发展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3处。二是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壮大龙头企业群;完善产业化链接机制,推进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延伸产业链;实施现代畜牧业“互联网+”行动计划,率先在互联网+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安全监管、精准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三是全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提高防疫工作水平。四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全产业链监管。把好养殖、屠宰、运输三道关口,落实检打联动、强化部门联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即时上传、实时监管、风险评估、警告提醒、溯源查证五大功能。加快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改革,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基层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进一步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六是建立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长效机制。采用PPP建管运营模式,建立完善病死动物回收处理和政策补偿机制,落实病死动物回收处理补贴资金,推进保险联动。七是巩固和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强化立规执纪,推动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八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等制度,严格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持续反对“四风”,抓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