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营造家庭文化建设,构建社会和谐单元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2-01-20
字体大小: 打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描绘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立足家庭,面向妇女,大力实施“家庭文化”建设行动,努力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以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家庭和睦以及社会和谐。
  一、突出家庭文化的导向功能,不断丰富家庭文化活动主题
  在家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注意把握时代主旋律,把满足家庭成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弘扬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与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有机融合,准确定位家庭文化建设的方向。家庭文化要以“亲情、欢乐、和谐”为主题,以“孝”为切入点,用“爱”贯穿始终,倡扬和谐的家庭关系,营造亲情浓厚的家庭氛围。
  二、强化家庭文化的凝聚功能,开展富有特色的家庭文化活动
  在家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家庭成员搭建展示才艺、展现风采的舞台,从而引导家庭成员在参与中提升文明素养、锻炼强壮体魄,自觉践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使和谐健康的家庭文化得到普及和深化。
  三、发挥家庭文化的教育功能,选树富有感召力的典型群体
  坚持从家庭成员中选典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广大家庭成员看得见、摸得着,不仅从中收获感动,更能学有榜样、见诸行动。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评选活动,使典型评选过程成为广大家庭受教育、受感动、受激励的过程,并借助媒体宣传扩大影响,传颂事迹,传扬精神,引起全社会广泛共鸣。
  四、重视家庭文化的传承功能,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
  在家庭文化建设中,把对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教育方式,使孩子与家长共同学习,不断增进代际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提升家庭文化建设美德传承的社会影响力,让家庭文化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
  五、拓展家庭文化的化解功能,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以家为起点,化解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代际矛盾和家庭纠纷明显减少,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同时,把家庭文化的内涵拓展到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等内容,增强家庭成员的感恩意识和伦理约束,不仅可以搞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创造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而且可以改变社会风气,树立新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