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关于建立“动物保护科普基地”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2-01-20
字体大小: 打印
  我市的中山公园改造开放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岛城市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去处。而位于中山公园一隅的市动物园却因为资金、经营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显得冷冷清清,市民也很少入园参观,公共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而目前我市没有一处专门的“动物保护科普基地”。因此,我建议市政府应该围绕保护动物、亲近自然的理念,把市动物园升级改造为集科普教育、休憩游览、科学研究、与动物亲密接触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产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城市里动物园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大众性、稳定性、时代性等特点。所以,它不应该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的经营模式,而应该成为一个可以与市民们互动、普及动物科学知识的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公众通过这个科普基地进入一个便捷、高效的知识构建的通道。建议市政府一方面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外,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其公共资源和特有的优势,除了可以为动物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也能更好地满足市民观赏及科普教育的需要。将市动物园进行升级改造,使其成为我市的动物科普基地,使游览的市民在与动物的互动中了解各种动物的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比如,可以采取国外动物科普基地的经营方式,设立小动物接触区域,孩子们可以见到温顺的小绵羊、可爱的小兔,可钓小鱼,捉泥鳅;改变过去那种动物在笼子中、人隔笼观赏的格局,使人和动物交流无障碍……让孩子们从小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参观者,用多种形式教育方法和手段。如:动物展示、图片展示、标识、网络动物展示、动物园知识手册、动物科学教育讲座、各种游客参与的活动、设置相关生物教学的第二课堂、编制各学龄段辅助教材、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营日活动、招募社会志愿者等。开展各种科普日活动,以科普讲座、游园等活动方式,达到推广科普教育的目的。将青岛市动物园升级改造为岛城市民“动物保护科普基地”不仅可使游人亲近动物,也让动物有足够舒适的生存空间。希望这一项建议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