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1-12-17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四篇文章,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按照“强基础、促转变、提质量、保安全”的思路,开拓进取,积极作为,促进了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市畜产品总产量113.5万吨,比上年增长2%,其中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7.2万吨、19万吨、37.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9%;全市重大动物疫病保持稳定控制态势,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十二五”开局良好。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抓好畜禽养殖,保障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
  针对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我们突出抓好政策落实和科技服务,充分调动养殖场(户)生猪补栏积极性,稳定了生猪生产。预计全市生猪出栏348万头,比去年增加11万头,增长3.2%。一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把2885万元能繁母猪补贴准确、及时地发放到养殖户手中,我们逐场逐户上门登记核实,做到“见人、见猪、见(耳)标、见(公示)榜”,切实杜绝虚报冒领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补贴工作的顺利推进。据统计,全市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达1.1亿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二是突出抓好科技服务。“实施百镇千场科技行”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养殖场户,“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推广5项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农民培训,累计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加强猪病防控技术指导,印发了防治猪病、提高仔猪成活率等技术规程,指导养殖场(户)开展综合防控,保护了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二、突出标准化创建和“退户进区”,提高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最高水平“四个基地”的要求,狠抓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全市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5处,比去年增加62处,其中105处达到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标准,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场1677处。高氏牧业存栏2000头的奶牛养殖场、环山集团1000头托佩克曾祖代种猪场等一批建设标准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基地达到国内一流水准,代表了青岛畜牧业的形象。抓住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利时机,召开莱西现场会,制定扶持措施,加大散养户“退户进区”力度,将一家一户的庭院养殖集中到养殖小区,改变落后的养殖方式。全市新建改建规范化养殖小区41处,是年初计划的2倍多,有效解决了村庄粪堆污染问题,促进了农村“五化”建设。积极发展以发酵床养猪、沼气和秸秆青贮技术为重点的绿色环保畜牧业。新建生猪发酵床面积5.5万平方米,全市发酵床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61万头;在规模化养殖场新建沼气池83个,共在养殖场建设沼气池613个,畜禽粪污无害化、减量化排放效果明显;青贮饲料170万吨,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处标准化养殖场、100处规范化养殖小区的“千场百区”规模养殖示范工程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壮大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
  实施“十强十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突出抓好万福集团120万头生猪产业链、九联集团9000万只无公害肉鸡产业链等畜牧业十大重点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六和集团饲料、养殖和食品加工三大板块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增幅超过20%,稳居我市大企业前三位;九联集团肉鸡出口3.5万吨,出口额超1.2亿美元,禽肉熟食品出口量约占全国的1/4;落户即墨市的正大50万头生猪、5000万只肉鸡产业链项目,集种植、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加强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将合作社发展与农村散养户“退户进区”相结合,全市新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53家,总数已达772家,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广以畜禽活物为抵押物的担保模式,六和、正大成立的担保公司共为养殖户担保贷款8.8亿元,在解决养殖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和担保公司的组织带领下,肉禽、生猪、奶牛、蛋鸡、肉牛、肉兔六大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全市70%以上的养殖场户纳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
  四、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毫不放松地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抓好防疫监督、诊断测报和无害化处理体系重点项目建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已开始三通一平,五市病原学快速检测实验室、莱西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续建项目已开工建设,招标采购了市内移动式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进基层动监站规范化建设,已有27处基层动监站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二是加强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实行了牲畜二维码耳标佩戴以及免疫、检疫等信息识读上传,全年共上传中央数据库信息1400多万条,居全国前列。三是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抓好免疫与预防,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春、夏、秋三次集中强制免疫,全市应免畜禽免疫率达到100%,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挡;加强消毒灭原,对养殖场、周边环境以及候鸟栖息地等进行全面消毒,做到应消尽消,不留死角。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检测12种重要动物疫病病原样品1.5万份,及时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
  五、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强化畜产品质量监管
  坚持不懈地抓好养殖及相关环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理顺基层站监管职能。争取市编委同意,将全市58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统一调整为“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进一步健全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二是突出抓好以“推进四个排查、建立八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瘦肉精”专项整治。对养殖场、贩运企业和经纪人、饲料和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其中拉网式检查猪、牛、羊养殖户8.1万户;建立起了养殖场(户)登记备案制度、“瘦肉精”黑名单监管制度、案件举报奖励制度等八项长效监管工作制度。大幅度增加监督检测密度,全市监督检测6581批次,是往年的3倍多,地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联合公安部门发布了整治“瘦肉精”的通告,建立“瘦肉精”案件移送查办和联合执法机制,对“瘦肉精”案件“一律报告当地政府、一律移交公安机关、一律按法律最高限处罚”,共向公安部门移交“瘦肉精”案件两起,目前正在调查处理。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餐厨废弃物、生鲜乳收购站及生鲜乳违禁物质等六个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四是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38个养殖企业通过验收;“里岔黑猪”和“平度牛肉”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提升了优势畜产品竞争力。五是强化动物卫生执法。加大了对经营未检疫动物产品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共立案查处94起,没收病死动物产品6.9吨,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严格规范畜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共检疫生猪220万头、禽类2.1亿只。
  六、加强兽药饲料行业管理,保证畜牧业投入品安全
  兽药、饲料等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一是规范兽药监管。开展兽药生产企业巡查12次,监督企业按照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组织生产。加强兽药经营企业改造,抓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434家经营企业通过了认证;从明年开始,没有通过GSP认证的单位不得从事兽药经营。开展了兽药打假、抗菌药物等4次专项整治活动,检查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万多次。二是加强饲料行业管理,做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监管。开展了两次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拉网式大检查,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近3000次;紧急开展了“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126家饲料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防止“地沟油”流入饲料产品。三是加强抽检监督工作。共抽检饲料产品356批次、兽药产品608批次,饲料产品和本地兽药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6%和99%,为有效监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各位市民代表,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畜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我市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体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尚有近300个村庄仍在沿用传统的庭院养殖模式。二是动物防疫形势十分严峻,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隐患。三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养殖用地空间挤压严重,畜牧业发展用地不足;畜禽养殖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很难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四是治理养殖污染,实现粪污减量化、无害处排放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大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地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为主、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高标准建设“四个最高水平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着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努力争创全国一流业绩,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也恳请广大市民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监督我们的工作,为我市畜牧兽医工作建言献策,便于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