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2011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1-12-17
字体大小: 打印

   
  2011年,我市体育工作坚持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实现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大力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年内,通过大力推进帆船、足球、羽毛球进校园工作,实施农村、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实现了群众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再次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国民体质监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是加大建设力度,构建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网络体系。年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三纳入”工作,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年内,各级政府投入7亿余元建设全民健身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百姓乐园等全民健身设施。其中,市级财政在全市投资新建268处全民健身工程。大力倡导建设室内、外相结合的社区健身中心,力求全民健身的“风雨无阻”。同时,严格落实健身器材管理规定,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进行全民健身设施(路径)的检查、维护和更换,确保器材使用安全。目前,全市拥有健身设施4255处,进一步完善了城区15分钟健身圈功能,向城区8分钟健身圈和农村“村村有”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是以精品活动为引领,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在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妇联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先后组织举行了万人健康跑、社区健身节、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青岛市全民健身户外登山节、万人畅游汇泉湾、欢迎来航海、世界行走日(中国站)活动等20余项,辐射和带动了全市各级各行业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近1100余项,全年直接参加形式多样健身活动群众近400余万人次,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全市人口的48%。
  三是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节和青岛市第三届体育大会。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我市承办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三部委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活动。来自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支参赛队伍和1000余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体育比赛、大课间活动展示、论坛和奥林匹克文化交流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同时,为推动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举行了以“群众体育 让城市更健康”为主题的青岛市第三届体育大会。期间举办了全民健身展示、群众体育十年成就展、群众体育竞赛和“群众体育 让城市更健康”主题研讨会等,并有20余万人次参加了42个项目展示和竞技活动。。
  二、深化竞技体育改革,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年内,我局着力深化竞技体育改革,推进竞技体育“8+2”工程,成立项目管理中心,实现了与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项目管理的对接,优化了项目布局,保证了我市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荣获振兴山东体育突出贡献奖。
  全力备战和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创造了我市参加城运会历史最好成绩。本届城运会我市共有206名运动员获得决赛资格,通过顽强拼搏,最终获得了13枚金牌、11枚银牌和10枚铜牌的优异成绩,金牌总数位居57个参赛城市第七、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和山东省各参赛城市第一,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扎实做好伦敦奥运会的备战工作,一批颇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为做强、做优我市奥运争光队伍,我们进一步密切了与国家体育总局各项目管理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创造条件,做好我市运动员的训练与保障工作,帮助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我市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进入国家备战奥运会一线队伍。目前,我市在国家队的运动员达40余人,并在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上有望冲击伦敦奥运会奖牌、甚至是金牌。同时,强化了中国青岛伊利奥特级帆船队备战伦敦奥运会的针对性训练,通过参加一系列世界帆船赛事促进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使该船队在组建不到2年的时间就初步具备了进军奥运会的实力和水平。尤为可喜的我市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在年内先后夺得世锦赛和世界杯两大赛事男单冠军,初步巩固了在国内乃至世界的霸主地位,成为我市奥运希望之星。
  三、积极开拓创新,体育产业发展充满活力
  一是全力推进市足球训练中心建设。市足球训练中心建设项目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开挂牌督办的建设项目之一,我们采取了超常举措,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并于今年4月完成了两块标准足球场地和相关配套训练设施,满足了参加中超联赛足球队训练需求。目前,工程正在按预订计划紧张有序的进行,确保年底完成主体施工。
  二是体彩发行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年初,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全市体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了对体彩发行的组织领导,加强了销售站点和队伍的建设,拓宽了发行渠道。截止10月份已超过去年全年发行量,并突破10亿元大关,全年有望实现13亿,创我市体育彩票销售额历年新高。
  三是高水平承办了第12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第12届双星·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是我市继奥帆赛和全运会后迎来的又一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370名运动员、122名随队官员和教练员参赛。按照国际标准、青岛特色、全民参与、节庆赛事的指导原则,高水平的实施了赛事组织、接待、服务等筹备和承办工作。同时,为发挥中国队的主场优势,全方位做好了国家队的赛前训练和赛时保障,为国家队夺取桂冠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扶持,促进职业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为促进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制定了《青岛市中超俱乐部扶持、监督与指导办法》,进一步加大了政策引导和监管扶持,保证各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青岛啤酒羽毛球俱乐部蝉联中超联赛冠军,青岛中能俱乐部从去年的低迷保级跃居今年中超联赛的第六名,创造了我市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中超联赛的最佳成绩;青岛西海队被中国足协评为五人制进步最快奖球队,青岛双星篮球俱乐部投入不断加大,在CBA联赛中稳步发展。
  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并举,打造“帆船之都”成效显著
  一是启动了克利伯帆船赛参赛工作,成功的举办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等系列赛事。年初,完成了克利伯帆船赛人员的筛选、培训,并自7月底在英国南安普顿起航,预计明年2月中下旬抵达我市。年内,由11支船队、44名来自13个国家的帆船运动员参加的2011极限帆船系列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二是广泛开展青少年和全民帆船普及活动。年内出台了《2011-2015年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命名了93所大中小学校为2011-2015年青岛市首批帆船运动特色学校,成立了校级帆船队,培训了1000余名青少年帆船运动员。举办了2011年青岛市帆船特色学校联赛、“市长杯”第五届大中小学生帆船赛、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首届高校大学生帆船赛,第六届帆船帆板公开赛、第二届职工帆船赛等系列赛事活动,10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赛事。开展了“欢迎来航海”全民帆船运动普及活动,出动各类帆船7000艘次,完成了5.5万人的体验培训计划。
  三是成功举办了2011青岛国际帆船周。2011年青岛国际帆船周以国际帆船赛事、国际奥帆文化交流为核心,内容涵盖帆船文化、帆船产业、帆船普及等八大板块活动,并同国际啤酒节、世界园艺博览会等节会加强了互动,增强了帆船周的社会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节庆氛围,通过比赛增进了城市间帆船运动的交流,提升了我市帆船运动在国内的声望和地位。
  五、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开创了青岛足球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各项足球赛事活动精彩纷呈。进一步完善了以城市联赛为核心,以足协杯、超级杯赛为支撑,以(市)区联赛为基础的成年业余竞赛金字塔体系,举办了青岛市城市联赛甲、乙、丙三级赛事及足协杯赛,全国成人业余足球赛、全国中老年足球赛、青岛市五人制足球业余联赛、沙滩足球锦标赛,承办了中朝女足邀请赛、全国女子足球U-18联赛、全国男子足球U-13联赛等共2297场比赛,推动了我市群众性足球运动的开展。
  二是校园足球活动充满活力。为进一步推进“校园阳光足球计划”的实施,年内设立了80所足球试点学校,开展了校园足球冬令营、夏令营,举办了“市长杯”、“区长杯”、“校长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等,并结合比赛进行了选材活动,充实了青少年足球后备队伍。
  三是足球对外交流活动频繁。为加强与足球发展国家的交流合作,与巴西、阿根廷、韩国、荷兰等足球发达国家足球俱乐部进行了交流。其中与巴西圣保罗足球俱乐部正式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书,就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教练员和运动员培训、俱乐部行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互访等达成合作共识,并实施了交流与合作。
  四是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勇夺男子足球桂冠。全国城市运动会是检验各参赛城市竞技体育水平,选拔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城运会男子足球比赛尤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市男子甲组足球队在七城会赛场上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夺桂冠,成为全国唯一城运会三冠王的足球队伍,也是本届赛会上唯一由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亲自颁奖的队伍。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一年,尽管我们取得一些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建设体育强市相比,还有差距。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健身场地设施不足之间矛盾突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化、社会化发展进程需进一步加快。
  新的一年,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加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做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输送,做强、做优奥运争光队伍,力求在明年伦敦奥运会上夺取金牌,为国争光、为青岛添彩。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推进体育社会化发展进程,努力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