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1-12-17
字体大小: 打印

   
  自去年“三民”活动以来,市卫生局对市民代表等提出的430多条意见认真梳理,将集中反映的看病就医建议一一分解,列入了今年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最近卫生部陈竺部长在视察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认为我市的医改工作,真正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放到了卫生工作的核心位置,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第一,2011年主要工作效果
  ---全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国领先,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1岁,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三。体现国民主要健康水平的婴幼儿、孕产妇死亡率始终稳定在低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近。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达2625万人次、住院95万人次、手术21.6万人次,抢救转运11.3万人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1676余起,完成50多次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医疗保健任务,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群众看病就医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农民看病报销更多。445万农民全部参加新农合保险,有246万人获得报销补偿,住院报销比例大70.1%,最高支付限额比2010年提高近70%,达到10万元,报销总费用达8.3亿多元。二是在基层看病药品更便宜。在城乡所有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黄岛、城阳和胶南已延伸到村卫生室,共减少群众药品负担9000多万元。三是居民在基层看病就医更便捷。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家(中心10家,站21家),新建村卫生室1800多个,完成100所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市内四区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全覆盖,人口覆盖率达95%。四是群众疾病预防控制更有保障。对80%以上的居民实施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对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推行了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免费查体等10项服务。五是就医条件更完善。市中医院(国医堂)、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心医院、市西海岸医院等新建大型医疗设施竣工启用,全市新增医疗床位共4395张,同比增加12.2%,群众就医环境极大改善,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六是在公立医院看病就医更加规范。以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为重点,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扎实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活动,推出服务总监、志愿服务岗位等十余项便民服务措施。
  ---社会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率先在全市试行行政许可承诺制,审批时限缩短70%;对全市公共场所、医疗机构、供水等企事业单位实施了严格监督管理,查处违法案件200余起,依法取缔无证行医165家;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同比下降22%,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安全得到保障。
  ---我市连续第七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市口腔健康教育基地被授予“全国健康教育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和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被卫生部推广,我局行政审批现场评价满意率达到100%,全市卫生系统社会评议满意度达94.1%,援疆、援藏及对口支援菏泽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二,2011年主要工作措施
  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年。为圆满完成承担的职责任务,市卫生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积极创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方立法,依法确定了新农合筹资增长和基金监管办法,切实保障了参合农民的权益;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不断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60.6元,同比增加99.1元。大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首次实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出院结算当场报销。进一步提高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报销比例,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深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药价平均降幅35%,其中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价平均降幅分别为37%和25%,门急诊平均药费分别下降28%和39%。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报销比例由80%提高到85%,城乡居民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在胶南、胶州等市、区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医药分开改革,严格从省基药网采购药品,对基本药物销售使用实行全程电子监管,保障了居民用药安全。
  三、着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从今年开始,我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人员聘用、绩效考核、补偿保障等进行了综合改革,并把提升基层医疗质量作为一项民心强基工程来抓,全年共派出533名卫生骨干到基层开展帮扶活动,对7800多名城乡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了中西医适宜技术培训,全市95%以上的镇村实行卫生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住院量同比增加13.16%和19.93%,基层管理和医疗水平明显提升。
  四、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让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今年我市将人均筹资标准从去年的15元提高到25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9类11项增加到10类41项。对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及重症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全面进行了健康管理,并免费进行体检。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6%以上,为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近13.5万人,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1000例,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15.1万份,在三区五市210个农村开展饮水安全检测,保障了农民安全饮水。特别是抓住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的机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人群防治干预措施,共筛查重点人群120万人,对46.6万高危人群进行了规范化的健康管理,积极探索慢病三级预防管理的新模式,得到了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的高度评价,认为我市高血压、糖尿病知晓率和控制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五、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活动。一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落实分级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医疗美容服务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全市35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对80多个病种共1.5万病例开展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试点管理,规范了同一病种患者的检查、手术、治疗等医疗行为,保障了医疗安全。二是强化监管力度,改进服务措施。组织医疗质量、药品合理使用等各类检查40多次,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500多条;推行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减轻病人家庭的陪护负担,全市有12个病房被卫生部、省卫生厅评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三是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疗机构活动。我局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对各级医院重要的考核指标,医院服务好坏由病人说了算。为此,连续两年组织全市公立医院院长开展了“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在全市公立医院门诊大厅设立服务总监,对门诊各服务窗口进行监督管理,接受和处理患者投诉;全市1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服务窗口等待电子叫号”系统,规范了就诊排队秩序,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均增设便民服务设施,设立志愿服务岗位,为患者提供了陪诊陪护、出入院陪送等志愿服务;试行了门诊预存款式“医卡通”就诊服务模式,实现诊疗信息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简化了患者就医手续。
  六、有力防控重大疾病。提早部署、缜密安排、抢抓主动,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扎实开展传染病常态防控工作,动态监测流感、腹泻病例10万多例,处置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信息6000多起,免费为全市79万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为近143万名适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为10万多农民接种出血热疫苗,开展大型健康宣传活动650多次,健康教育讲座1500多场,发放宣传品500多万份,受益市民达420万人次,有力保障了城乡公共卫生安全和居民身体健康。积极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检查,大力实施“健康山东行动”,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3000多个,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明显。
  七、加快实施重点卫生工程。一是重点卫生项目建设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市办实事项目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一期)、市妇儿医院(二期)工程如期施工,市佑康医院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北部城区市民就医条件,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二是深入实施中医养生保健工程。选择市南、李沧、黄岛三区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老年人中医养生指导服务,组织全市名老中医,为6万多名55岁以上居民免费提供个性化养生指导,健康状态改善率达到58%。我市倡导科学养生的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人才建设工程取得新成效。为加快提升我市整体医疗卫生水平,我局积极实施外引内联政策,共开展重大国际合作4项,在心脏病治疗、医疗康复等方面与世界一流的国际机构进行联姻交流,将大大提高我市医疗和康复能力。成功引进了11名国内外具有国家或省级专业水平的市级高层次急需人才。共录用24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招录1588名带薪培训医师,组织134名基层全科医师进行转岗培训,组织44名卫生技术骨干和“社区种子选手”赴国外培训,医疗卫生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诊疗水平得以提升。四是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加快实施。一期投入1.8亿元、以建立基层卫生和医院信息系统为重点的青岛居民健康电子信息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市级平台已全面上线运行,不仅实现了跨区、市即时费用结算,也加强了网上资金监管,极大方便群众就医。
  第三,2011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医疗卫生工作,离城乡居民对健康的期望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有待进一步增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待提高,参合农民在定点医院住院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卫生机构未实现全覆盖,医患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
  2012年,市卫生局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为己任,以让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着力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依法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监管,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不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