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1-12-17
字体大小: 打印

   
  我首先代表青岛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对各位市民代表对国内经济合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办今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2011年,市经合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大力开展国内招商、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创新对口支援模式,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加强环渤海等地区合作,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坚持科学发展,全市利用内资实现较快增长。截止10月底,全市完成到位内资662.8亿元,同比增长38.9%。预计2011年全年实际内资超80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各区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今年共组织外出招商团队472批、1884人次,副区级以上165人次。其中在谈项目468个,签约项目2926.6亿元。利用内资规模占全市利用外来资金的比重超过60%,已成为我市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解决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推进“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经合办自主招商。全办同志挖掘资源、广泛联系、积极协调,共获取各种招商信息50余条。在我办的参与下,信泰怡和科技园、山东民营企业科技大厦等4个项目已注册或落户,海航物流等项目签署了协议,新兴重工集团科技物流资源产业园等10个项目正在进行推进。二是强化网上直报系统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内资统计直报系统和重点内资项目直报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内资大项目在谈、签约、开工、建设、投产等环节的动态监测,掌握了内资项目的第一手数据。三是强化内资大项目考核。结合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今年将内资大项目专项考核进行了提升,研究并提出了内资项目实收资金考核方面的新内容。前三季度,已采取项目材料预审和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区内资大项目到位资金情况进行了初步认定。
  (二)转变发展方式,总部经济保持稳定发展。一是总部经济的贡献度显现。全市273家大型以上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约1134亿元,占GDP比重约26%左右,同比增长约11%;完成全口径税收约234亿元,同比增长约11%,完成地方税收约81亿元,同比增长约13%。预计到年底总部经济可实现增加值约1600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预计实现全口径税收约320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二是重点产业集聚带动效应较突出。制造业总部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实现增加值约712亿元,占GDP比重约16%;服务业总部经济对地方财政贡献凸显。实现地方税收约37亿元,约占总部企业完成总量的46%。全市目前已运营的191栋商务楼宇中,税收过千万元的约81栋,过亿元的22栋。规划建设的20个特色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功能日趋完善。如市南区的金融商务区,拥有万邦中心、远雄广场、凯悦中心、鲁商广场、青岛中心、银座中心、华润中心等商务楼宇多座,聚集总部企业100余家。三是总部经济定向招商成果良好。全市共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项目16个,其中跨国公司总部项目有5个。新引进总部项目注册资金65.95亿元,预计实现税收14.59亿元。
  (三)突出项目带动,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一是全面完成贵州开发式扶贫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安顺市、铜仁地区24个开发式扶贫村的建设。在对口支援工作中,依据“一村一品一特”的原则,从实施基层组织、卫生诊所、小学校舍、电视传播和项目等“五小工程”入手,建设蔬菜、果品种植及畜牧业养殖项目,帮助当地培育了一批能富民、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产业。今年贵州遭遇特大干旱,我市调整年初项目计划,投入部分财政帮扶资金,支持安顺市、铜仁地区建设水渠、蓄水池、打井、送水等抗旱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在12个县的60余个乡镇和村寨中进行了水利人饮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当地增强抵御旱灾的能力。在扶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累计修建道路180余公里,解决饮水困难人口近70万人。8月16日至2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市委常委胡绍军率代表团赴贵州参加酒博览会及投资洽谈会,签署《十二五扶贫框架协议》,签订了投资10亿元的合作项目。二是推动援藏工作稳定发展。围绕民生改善,促进援藏项目建设,日喀则一批光伏电项目已开工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中秋佳节亲自写信慰问援藏干部。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工作上支持,在生活上关心援藏干部,特例为援藏干部组更新了工作车辆。8月底和9月下旬,臧爱民部长、张惠副市长分别赴西藏考察并看望我市援藏干部。我市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及日喀则市委、市政府等就媒体宣传推介、旅游企业合作、重大节庆互动等方面达成新共识。9月底,我市援建的日喀则市行政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的援藏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2011年,日喀则市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3.97亿元,同比增长17%;本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15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850元,同比增长16%。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市援藏干部的努力和我市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三是拓展三峡库区合作领域。围绕改善当地卫生、教育条件等方面,实施了部分移民设施改造类项目,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移民致富。积极引导我市优势企业参与三峡库区经贸合作。9月下旬,我市经贸代表团赴湖北省宜昌市参加2011年对口支援湖北省三峡库区经贸洽谈会。我市部分企业围绕库区生态特色产业发展,与夷陵区政府、企业进行了对接。通过宜昌市夷陵区(青岛)工业园区,重点推进我市在夷陵区投资合作项目进展。同时,在青岛帮助举办宜昌特色产品推介活动,为青岛企业与三峡库区经济合作搭建平台。四是实施智力帮扶及特色现代农业培训。围绕受援地区的智力扶贫,加大对口支援地区党务干部培训及扶贫干部培训,促进受援地区发展思路转变。为贵州安顺市、铜仁地区扶贫系统培训98人,目前,有一半以上的人员成为帮扶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五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在11月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市经合办一名同志获得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参与西部开发,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东西部企业合作共赢。一是打造展会、经贸活动平台。引导我市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先后组织参加了“西洽会”、“喀交会”等展会5次,达成投资贸易项目35个,投资总额达55.63亿。据不完全统计,青岛企业到中西部投资大约有260多家,投资额约为200亿元。二是积极参与环渤海区域活动。目前,天津在青岛投资项目90多个,投资金额50多亿元,主要涉及港口、建材、机械、机电、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青岛海信集团投资1.7亿元,在天津和平区建设海信广场商业项目,现已投入运营。我办协助组织环渤海区域合作联席会特派员集中培训,培训60余人。先后5次组织我市企业和部门参与环渤海经济区交流合作活动。三是组织“青岛—新疆企业经贸洽谈活动”。我市农合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奥森农产品、奥博新能源科技等近30多家企业与新疆鲁泰棉业、新疆天宏、新疆喀什百佳肉业等20多家企业进行了经贸洽谈活动。两地有21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现场签约额12.7亿元。四是重点推进“青潍日一体化”的建设。先后与潍坊、日照共同签署了《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推进青潍日城镇组团发展》合作书、与济宁市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临沂市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协议》 ,积极开展了城市规划协调、交通一体化、人才服务等专项合作,积极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开展投资洽谈、项目对接活动,在口岸、旅游、人力资源、农业、校企、科技合作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取得明显成果。五是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先后参加了“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和全国部分城市合作交流会,走访考察了上海市、宁波市、大连市山东商会等。哈尔滨市、宁波市、云南石林县、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等地的党政、经贸代表团也先后来我市进行考察和经贸推介、洽谈。六是做好西部人才培训。注重发挥青岛开放城市人才、技术、区位的优势,为新疆、重庆等西部地区培训各类人才三批158人,培训中,注重安排培训学员与青岛地区涉农企业家开展东西部经贸合作与洽谈活动,为共同开拓东西部的农产品市场进行合作交流。洽谈活动现场达成农业、科技、商贸等合作意向20多项,合作资金10多亿元。
  (五)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为外地驻青办事机构服务水平。今年共办理外地驻青机构备案登记20件,年度检验137件,变更22件,注销10件,办理投资创业纳税落户初审手续42个单位、137人。协助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外地投资企业纳入直通车服务,协调沧州新华区华世玻璃制品厂驻青办事处等2家办事机构在我市注册为法人实体。加强外来驻青办事机构和企业联系制度,组织驻青企业参政议政,协调邀请烟草研究所、莱钢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宁波商会、中冶东方有限公司等4家外地在青投资企业代表列席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全年共接听咨询电话2000余次,解答咨询类问题上千个,外地投资企业和驻青办事机构的投诉继续保持零纪录,求助、咨询处结率达到95%以上,营造了良好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市利用内资结构还不够优化,现代服务业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比重偏低,国内大企业、大院大所引进的力度有待加强。二是对口支援工作的模式仍需不断创新,经济项目的合作需要深化。三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有待拓展,半岛城市群的合作交流机制有待加强。
  三、改进措施及今后工作打算
  按照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要求,挖潜力、促发展,自我加压、真抓实干,不断增创国内经济合作新优势。
  (一)全市引进内资实现较快增长。2012年实际利用内资力争突破900亿元,比2011年增长20%以上。
  (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力争引进20家以上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总部经济实现增加值和地方税收贡献同比提升一个百分点以上。
  (三)探索对口支援新模式。不断探索和创新对口支援合作模式,加强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和市场拓展,完善对口支援长效机制,促进对口支援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高质量地完成我市各项对口支援工作任务。按照中央和省下一步工作安排,做好援川后续工作。
  (四)深化区域经济合作。通过举办“青岛周”等主题活动,努力构建与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城市的经济、文化和人才等合作新格局,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探索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发展长效合作机制。
  (五)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强化对外地投资企业、驻青办事机构的服务功能,发挥其引进合作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异地商会和中介组织的联系,发挥商会联系渠道和资源优势,推动以商招商,大力发展商会经济。在全市搭建招商信息情报平台、建设项目和人脉储备平台、统计预测分析平台,为外地来青投资企业营造“家”的感觉。同时,也恳请广大市民监督我们的工作,对青岛市的投资发展环境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