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1-12-17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们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圆满完成10项年度考核目标,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突出政策科技支撑,农业生产克服严重干旱迈上新台阶
  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对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至关重要。面对去冬今春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我们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科技增产效应,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全力抗旱保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7万吨,增长7.4%;蔬菜、花生、果茶稳定发展,“菜篮子”供应充足。一方面,及时足额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全市共落实农业“四项补贴”和抗旱补贴6.6亿元,较去年增加1.6亿元,人均约138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抗旱积极性。一方面,积极指导农民科学抗旱,迅速制定下发了《春季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意见》,实施了农技人员进千村入万户活动,面对面指导农民搞好浇水保苗、科学管理,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大规模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活动,1个市和10个镇开展了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点建设,建立了57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大面积推广良种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集成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小麦、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单产分别达到604公斤、643公斤,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8%、30%,极大地促进了粮食均衡增产。
  二、突出监管能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始终坚持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来抓,围绕“突出一个重点、强化两基础、完善三个体系”的思路,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在今年国家农产品例行检测中,本地区蔬菜、水果和茶叶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7.5%、100%和100%,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突出农药监管重点:严厉打击违规销售违禁农药行为,集中开展了蔬菜、茶叶农药使用检查和高毒农药清剿行动,收缴高毒农药200多公斤。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农民教育培训两个基础:启动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编制完成二维QR码农产品身份识别系统实施方案,建成98处名特优农产品和“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二维QR码身份识别系统;新建“三品一标”规范化生产基地40处,深入开展了农产品生产基地专项整治活动,检查生产基地464处(次),限期整改不规范基地186处;采取多形式培训农民11万多人(次),提高农民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行政执法三个支撑体系:新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15个;对设施蔬菜、韭菜、西瓜和茶叶开展了10次专项检测,检查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215处,累计抽检蔬菜、水果和茶叶1161批次;8个区市全部建立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同时,积极鼓励农产品品牌创建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56个,在全国首届农产品品牌博览会上,我市20个农产品荣获金奖。
  三、突出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按照“农业内部挖潜、外部拓宽渠道”的思路,我们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567元,同比增长18.5%,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一是发展高效农业促增收。继续推进花生和果茶两个百万亩示范区建设,建成11万亩良种繁育田和10个标准果园、10个精品茶园、4个果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扶持建设规模化设施农业小区56个,新增冬暖式设施大棚872个;围绕食用菌、果茶、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了18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二是培育新型主体促增收。扶持建设了40家示范性合作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00多家,社员达到20多万人,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培育规模化家庭农场50家,全市土地流转达到60万亩,规模化经营效益逐步显现;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认定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量达到9家,莱西市被列为第一批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三是搞好市场开拓促增收。组织410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全国农产品交易会等国内大型农交会4次,积极推进农超对接、产销衔接和直销直供,开展了区市对接地产蔬菜进社区活动,畅通了直销渠道。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出口达到36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四是鼓励自主创业促增收。农村自主创业扶持范围扩大到重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通过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协调各级金融部门先后为2.6万户农民和110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发放创业贷款5.2亿多元。
  四、突出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我们认真履行市委农工办的新农村建设综合协调职能,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筹备召开了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起草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在全市掀起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热潮,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继续实施以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重点的农村“五化”工程,支持368个村完成“五化”建设任务和156个村实施“五化”提升工程,目前全市村庄已全面完成“五化”建设任务。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50万亩、统防统治50万亩。加快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新建成农村户用沼气2800户、沼气工程85座,推广生物质炉3000户,每年可处理农业废弃物近9万吨。大力推进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重点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截止到9月底,全市已有1499个村庄开展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筹资总额达到473万元,筹劳折款14450万元。
  虽然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工作中仍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严重干旱凸现了农业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农业稳产高产的能力不强;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较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三是面对农民收入基数高、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生产成本日益提高的情况,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市民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全面实施“双百双千”工程,重点培育100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家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00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规模化家庭农场或种养大户,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科技装备建设,围绕农业科技化、机械化、设施化和信息化,大幅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力,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三是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积极推进品牌创建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生态文明乡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农村居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