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0-12-17
字体大小: 打印
   2010年,我们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坚持“五个转向”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改革工作上水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面完成,服务经济主导型产业结构加速升级,铁路、港口、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启动和竣工,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深入开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取得新的成效。一、经济调控转向平稳增长与质量提升
  制定实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紧紧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拉动,推进七区统筹和新型城镇化。密切跟踪人民币汇率变化、欧元区债务危机等热点问题,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向市委、市政府建议举策。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推进总投资2828亿元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截至10月底,新开工项目110个,开工在建229个,完成投资650亿元。推进环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湾大道主线通车,青荣城际铁路、青岛北客站、海青铁路开工兴建,青连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国家批复。地铁一期工程全线施工,海底隧道、海湾大桥、桥隧接线及快速路三期工程即将主线贯通。董家口港区全面开发建设,中石化LNG一期工程开工。引导投资近千亿的740个项目聚集六大工业功能区,全面优化提升功能区环境和承载力。争取国家资金1.1亿元支持35个重点产业项目;武船重工海洋工程与特种船、南车四方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竣工投产,中石油海洋工程、五菱整车扩能工程加快建设。省政府与中石化签署青岛炼化等战略合作协议。港中旅海泉湾、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投资百亿元的城阳总部基地项目落地。
  实施促进民间投资意见,搭建银行、担保机构与民间投资互动平台。设立5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争取30亿元民间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投资运行分析,跟踪产业投资、房地产态势,严控“两高一资”和落后产能项目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左右。加强558个中央扩内需项目和55个市财力项目稽察监管,确保投资效益。
  二、发展方式转向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
  制定实施加快旅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见,引导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我市入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施服务业“八大领域百项工程”,推进120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预计完成投资310亿元。强化服务业“四定”招商机制,组织香港、杭州服务业招商和日韩服务业外包与动漫产业定向招商,引进一批核心项目和龙头企业,新签约即墨服务外包生态城等服务业项目247个,总投资2600亿元。
  坚持规划引导与政策支持并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启动新兴产业、电子商务、高技术服务业五年发展规划,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争取国家资金6000万元支持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创新项目建设。积极组织和参与高技术项目招商,促成东元软件园签约,AMD公司在青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和新产品开发中心。组织高新区区域整合,培植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强化能耗总量控制和目标责任制,启动十大节能示范工程、节能惠民工程和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实施节能应急调控方案,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和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争取亚行赠款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研究,规划建设高新区等低碳经济实验区。全面实施循环经济“3321工程”,我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城阳区和2个园区、7户企业被评为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入选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争取1.4亿元国家资金支持。
  三、改革视角转向体制创新与难点突破
  以项目督查、部门联动推进10大领域62项改革。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展开,设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泛黄海中日韩次区域合作先行试验”进入国家部委决策。胶州李哥庄镇和平度同和街道国家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成果入展上海世博会。第一批10个市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全面启动,累计35户“城中村”完成规范改制。
  稳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2区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国家、省规定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纳入医疗保障和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平均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九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六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序实施。
  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160多户成长型企业纳入上市储备库,华仁药业、汉缆股份上市交易,海丰航运香港上市,3户企业首发融资52亿元。争取高新区“新三板”全国试点,14户注册企业签约并通过券商审核。国信公司获准发行12亿元企业债券。
  四、投资导向转向民生改善与城乡统筹
  安排36亿元财力资金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办实事,8000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230公里供排水管网改造基本完成。争取国家投资6100万元支持51个文、教、卫、体项目。五市150所薄弱中小学改造加快推进。全面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年布局规划,将新增24处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三区五市村卫生室达标建设。西海岸医疗中心、三医迁建和体育中心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国医堂、妇女儿童医院迁建、中心医院扩建项目即将竣工,大剧院建成使用,科技馆、老年活动中心、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启动前期工作。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投资8700万元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成。投资2亿元支持农村“五化”工程,争取国家资金2.3亿元实施130个农村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对口援川重建任务。
  五、研究视点转向发展规划与重大战略
  全面展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54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采取公开招标、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与、专家咨询、委机关深度调研和市民“为‘十二五’发展献计”等方式,多层次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突出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城镇产业和生态发展的空间布局、民生保障和资源环境的约束性,以及富民强市协调发展愿景,高水平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总体框架已报市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推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完善蓝色经济总体规划纲要和试点方案,已报国家部委征求意见。成立蓝色经济区建设政策研究小组,争取国家财税、投融资、用地用海等方面支持。筹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启动会议,提出蓝色经济发展基金设立方案,规划30个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和基地。
  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深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定位、重大设施规划等战略研究,形成《推进青岛西海岸新经济区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加快七区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等六十余篇调研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决策。超前研究董家口港区开发、半岛国际机场建设等重大问题,争取列入国家规划。
  各位代表,尽管我们取得一些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差距。全市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需要,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得失,紧紧把握“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以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