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史志办是青岛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地方志、年鉴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制定《青岛市志》及《青岛年鉴》编修规划和总纂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区(市)和部门志书、年鉴的编纂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及审查验收,开发和管理青岛市情资料库、地方志馆,开展地情课题研究,提供地情咨询服务,编撰地情丛书等等。
我市首轮修志工作始于198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先后编纂出版了《青岛市志》69卷共计1410万字,县(区、市)志7部810万字。《青岛年鉴》自1988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22卷,多次获得全国和省年鉴质量综合一等奖、特等奖等奖项。
2002年,我市全面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是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城市。近年来,市史志办先后被评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全省 “八个一优秀”史志工作单位,得到了国家和省史志部门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2009年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市史志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和本部门职能目标积极开展工作。
(一)第二轮修志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市第二轮修志断限为1978年至2005年。至今已编纂完成《青岛市志》“大事记略卷”和“综合城建卷”、“政治卷”、“经济管理卷”、“文化卷”初稿,共1100多万字,1500多幅图片、表格。在完成即墨、城阳、崂山等三部区市志的基础上,《李沧区志》已经交付印刷,《黄岛区志》完成专家评审。莱西、平度、胶州等区市志将于年内完成初稿。指导完成了《青岛广播电视志》的印刷出版工作。
(二)年鉴编纂工作取得新突破
《青岛年鉴》坚持体例创新,围绕城市功能定位,突出青岛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完成了《青岛年鉴》2009卷100多万字的编纂出版。12区市已有10个区市陆续编纂出版地方综合年鉴。指导青岛钢铁公司、青岛卷烟厂等部分大型企业完成了年鉴的编纂出版。
(三)青岛市情网站建设取得新成绩
青岛市情网资料不断更新,并协调指导12区市推进资料库建设。研发的“青岛市情网上通”系统,实现了青岛地情信息“村村通”,在全国尚属首创。该系统今年获得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奖。
(四)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果
开展了“志书进社区、下基层、到军营”活动,向各区市街道社区、学校、图书馆等,捐赠地情书籍5000多册。为《青岛日报》提供青岛解放的历史资料,与《青岛财经日报》开办“纪念青岛解放60周年”专栏,加大了《史鉴》杂志发行量。完成了《山东概览》(丛书)《当代青岛概览》的编纂出版,指导12区市出版志鉴成果20余部,先后完成《太清宫志》、《莱阳县志》等古籍旧志的点校影印出版。
(五)全市史志队伍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新提高
在全市史志系统开展了读书交流和专题研讨活动,人人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体会,编纂了《读书风》,将于十二月出版;围绕史志工作为经济社会服务开展深入调研,撰写论文60多篇,结集出版了《方志文集》,总计约40多万字。举办了3期史志、年鉴业务集训班,培训了全市300多名史志工作人员。召开区市史志办主任、主编座谈会和全市年鉴工作会议,邀请专家授课,编修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能力明显提高。
二、服务型机关建设情况
今年,我们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机关服务品牌创建等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服务型机关建设。
(一)更新观念,史志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更加牢固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 “开门办史志”作为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课题,教育全办党员干部切实明确史志工作“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增强史志工作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研究确立了“志鉴古今”的机关服务品牌,大力弘扬“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理念和“敬业、奉献、协作、创新”的作风理念,增强了全办同志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自觉性。
(二)积极作为,史志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渠道更加畅通
为推动史志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党组成员分别带队就“史志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区市志书与年鉴创新”、“增强史志工作资政教育功能”等问题,深入12区市进行调研,利用青岛市情网交流和征求意见建议,邀请政协委员和文史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座谈研讨,发动区市史志部门出谋划策,紧紧抓住影响史志工作服务质量的症结,在加强对基层修志人员指导和培训、抓好区市志和年鉴编纂的创新、强化史志工作宣传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措施和具体办法。
(三)建章立制,史志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体系更加完善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边学边改、边研边改,努力拓宽上下沟通渠道,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目前,初步形成了地方志、年鉴、市情网站、《史鉴》期刊服务社会的互动和交流等制度机制,先后就规范基层修志管理、改进业务流程、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和加强内部管理等问题,研究制定和修订了8项规章制度,为提高史志工作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09年,全市史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推动史志工作科学发展的自觉意识还比较薄弱、把握史志工作内在规律不够透彻、史志队伍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不足和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改进提高。
(一)不断加大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和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的力度
目前,史志工作还存在靠老经验运作、按旧章程办事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把理论素养作为核心素质,严格落实各项学习制度,细化学习的各项规定,继续坚持以课题研究推动提升理论学习的热情,切实提高史志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
(二)在努力把握史志工作内在规律、提高科学谋划决策能力上下功夫
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史志工作规律上,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要在进一步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上狠下功夫,严格执行科学论证程序,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搞好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和技术咨询,进一步强化遵循客观规律、着眼持续发展、讲求质量效益的现代决策观念,努力推动史志工作科学发展取得扎实效果。
(三)继续抓好史志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设
修史志鉴是一项涉及面很广、专业性很强的文化事业,既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又要静下心来专注志史、默默奉献。要改变史志工作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最重要的是提高史志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抓好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带着问题座谈、聘请专家授课、网络答疑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继续在全市史志系统大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努力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氛围;继续大力开展理论研讨和专题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丰富内涵、提升境界,在推动我市史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