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会场征集意见反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0-01-14
字体大小: 打印
  市史志办对市民意见建议进行了综合分析,梳理归纳,形成了加大史志工作宣传力度、抓好各区市刊物的创办和发行、加强对外交流,狠抓业务学习,切实提高史志队伍整体素质、大力丰富地情资料库、及时编纂出版地情研究成果、积极收集整理第一手史志地情资料、完善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等7个方面。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一、加大史志工作宣传力度。
  办理情况: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通过影像、报刊及出版地情资料宣传册,广泛宣传史志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读史用志、以史为鉴的意识。向市政、公交、旅游等重要公共场所的“书报架”,定期投放一定数量的志书和刊物。进一步作好《史鉴》期刊的编辑和发放,面向社会加大发行量,将期刊扩大发放到全市的镇和街道办事处,同时继续创新栏目、丰富内容,不断提高期刊的质量水平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感染力和渗透力。
  二、抓好各区市刊物的创办和发行。
  办理情况:推动已创办刊物的区市不断提高质量和扩大覆盖面,指导其他区市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创办自己的史志刊物,作为地情研究、业务研讨、工作经验交流以及介绍地方文献的重要阵地。在办刊过程中,要努力达到融学术性、指导性、知识性、资料性和可读性为一体,不断拓展史志为现实和社会服务的空间,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对外交流,狠抓业务学习,切实提高史志队伍整体素质。
  办理情况:在加强内部学习交流,密切与各区市、基层单位联系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各区市主笔和编纂人员,到史志工作成绩突出和志书编纂经验丰富的省市交流学习,改变目前史志工作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市志编纂情况缺乏了解的状态。除有针对性加大对区市史志工作的业务指导力度之外,利用学术刊物和阶段性成果,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展修志视野,不断提升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市史志办将开展经常性业务研讨,坚持“每月一讲”制度,每位同志就史志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轮流担任主讲。每季度集中收听收看业务讲座,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及主承编单位参加的业务座谈会,切实解决业务难点问题。采取讲座与研讨相结合的互动形式,每年组织2至3次承编单位业务培训。责任编辑每周都要与承编单位联系沟通,了解工作进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督促业务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文章。
  四、大力丰富地情资料库。
  办理情况:以青岛市情网为平台,加强史志网站建设,扩大地情网站的信息量,将最新的史志、年鉴资料及时在网站刊登,对应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类型界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青岛的历史,提高对史志的知晓度和地情资料的利用率。尝试市场化运作方式,为网站建设争取资金支持,力争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五、及时编纂出版地情研究成果。
  办理情况:充分利用编纂区市志过程中征集的大量资料,围绕社会焦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编纂出版现实意义强、社会价值高的工作成果。注重抓好地情研究工作,指导各区市大力开展地情区域研究,统一评比,并汇集成册出版发行。挖掘青岛的地方历史文化,注重积累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和品牌城市、奥帆城市等青岛的地方特色资料,每年都要确定1至2个课题,在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编写特色志书。鼓励和指导各承编单位编写部门志、部门大事记或资料长编,以及对全市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大事及人物的专题文章,拓宽历史资料的收集渠道,加强资料的积累与留存。
  六、积极收集整理第一手史志地情资料。
  办理情况:继续抓好《史鉴》期刊“口述历史”专栏的调研采访和整理编辑工作,努力发掘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的原生态材料。注重征集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挖掘口碑资料,抢救鲜为人知的史料,让知情人记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支持和帮助各区市做好民间趣闻、地名轶事等征集工作。注意向离退休人员征集本单位的有关史料,加大实地考察和采访编写力度。
  七、完善年鉴编纂出版工作。
  办理情况:加强年鉴工作者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供稿、撰稿和编稿水平,突出《青岛年鉴》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打造精品佳作。改进年鉴的框架设计,增加资料性、实用性、动态性条目,丰富年鉴内容。及时将各年度年鉴录入“青岛市情网”,充分利用电子网络平台,扩大年鉴的影响区域,提高使用效果。开展年鉴进图书馆活动,向市级和区市级图书馆赠送年鉴,方便群众查阅资料,发挥年鉴的市情工具书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