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2009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11-30
字体大小: 打印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009年,深入贯彻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和《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努力推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创造新水平。围绕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圆满完成地震监测任务。年内监测到可定位地震 158 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运行率达98%、波形可利用率99%。前兆台网仪器日运行率达97%,日数据连续率达99%。二是基本完成地震前兆台网建设任务。在去年完成台网中心和5个子台的建设任务,确保奥帆赛前投入运行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三个新征土地子台建设任务。三是群测群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内代政府起草《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意见》,组织了全市地震宏观观测员的培训,保证了观测数据准确无误。四是落实震情会商制度严格正规。年内召开会商会65次,编写周、月、半年、全年、临时地震趋势会商报告65份,及时向市政府报送月震情会商意见。五是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对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先后与市建委等六部门进行协商,最后经市法制办、市行政审批大厅同意,确定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作为非行政审批事项于明年初进入市行政审批大厅。
  (二)地震灾害预防工作迈出新步伐。按照服务中心、突出重点的思想,突出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完成胶州湾震害影响的研究。提出解决环湾区域抗震等级及地质灾害设防要求工作方案。根据胶州湾近岸地区功能定位,编制环胶州湾地震小区划实施细则。完成胶州湾地震地质灾害影响研究白皮书编制上报工作,完成胶州湾地震小区划工作实施方案。二是积极参与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和鉴定工作。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地震系统排查人员专业培训,高度负责地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和鉴定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青岛啤酒城改造等70多个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工作。四是深入做好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中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尽快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建管理程序。
  (三)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实现新突破。主要开展了五项工作。一是完成农村社区地震应急预案编制任务。10月份,全市5741个农村社区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全面完成。二是开展中小学、医疗机构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年内与市教育局、卫生局共同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和医疗机构的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三是应急预案管理日益规范。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推广试用培训,将各社区、各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导入“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市南区、黄岛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示范县。四是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与市应急办、市教育局等部门组织全市部分机关和市属学校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在李沧文化公园组织了居民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灾民安置等科目的现场观摩演练;各区、市在部分社区中开展了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地震应急演练。五是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进一步完善。建立网络入侵检测和安全管理系统;完成应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大中城市应急决策反应系统”安装、市南区地震灾害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完善试点工作;组织了灾情速报应用技术培训。
  (四)学贯新法规活动推动新进步。年内开展了“学贯新法规,践行防震为民”主题活动。一是召开新闻发布会。4月29日邀人民日报等18家新闻媒体,发布了我局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和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的工作措施,接受媒体提问并实现了良性互动。二是举办全市地震系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全市地震系统开展了以学贯新法规为主要内容的防震减灾知识电视竞赛活动。三是深化对《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的贯彻。通过反复调研,征求了29个有关单位的意见,形成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实施意见》。
  (五)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开创新局面。按照《2009年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计划》,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借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以“积极防御地震灾害,构建安全和谐社会”为主题,开展了一个月的集中宣传活动。二是开展宣传进农村活动。发放“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挂图2000余套、手册7000余本。三是开展宣传进学校活动。在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同时,学校普遍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课堂活动。四是开展知识竞答活动。组织社会各界10万人参加《大众日报》“全省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问答”活动。五是大力加强媒体宣传。《青岛日报》刊登了以“科学发展 防震为民”为题的青岛市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纪实专版;《青岛晚报》开辟为期一周的“防震减灾知识介绍”专栏;通过青岛政务网开展“在线访谈”;青岛电视台在多个频道的不同时间段分别播放《蟾童》、《笨笨狗PK巨能霸》、《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知识》防震知识宣传片。同时将3部宣传片上载到市决策资源网和青岛政务网。
  另外,圆满完成了“十一运”地震安保等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要在2020年前实现基本具备综合抗御和应对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从我市目前情况看,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监测预报条件还不完善。强震台网建设尚未列入建设计划。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尚在探索。二是抗震设防基础还很薄弱。抗震设防行政执法的难度较大。地震小区划工作尚在起步阶段。三是快速应急的条件还不具备。目前,难以实现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启动预案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要求。四是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还不够强。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防震无用”“防震无为”的观念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2010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以上问题2010年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测震台网管理制度。二是努力实现前兆台网运行和数据采集分析的高起点。三是努力促进我市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保护进入审批程序。四是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工作。五是积极推进我市强震台网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及立项准备工作。
  (二)努力提高地震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开展环胶州湾地震小区划工作,推动区、市同步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二是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抗震设防要求进入基建管理程序。三是组织重大工程抗震设防管理集中检查,促进工程抗震设防落实。四是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做好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工作。
  (三)全面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加强机关、学校、企业地震应急演练制度化建设,指导社区、村居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二是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确保震后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三是在总结市南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地震灾害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的推广工作。四是组织各涉灾部门,完成2010年度青岛市灾情趋势预测研讨。
  (四)加强法规建设和科普宣传工作。一是开展立法调研,提出修订《青岛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的建议。二是编制“十二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三是全市五月份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防震减灾法规及防震避震知识宣传活动。四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