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会场征集意见反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0-01-14
字体大小: 打印
  市地震局对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分门别类进行了梳理,归纳为五个部分,一是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二是我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情况;三是科普宣传;四是应急演练;五是监督检查。其中,地震监测要加快速报能力,前兆台网及宏观网络要加强建设;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市行政审批大厅集中审核办理;科普宣传工作等建议将作为市地震局今后的工作重点推进,尤其是在“五进入”方面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市民掌握防震避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广大市民自救互救的能力。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分类

市 民 意 见 建 议

办 理 意 见

准确、提前预报,确保民生平安。

加强地震监测工作,辖区内地震速报五分政钟完成。2001年底开始建设青岛市地震遥测台网,并与省台网数据共享后合计为十八个测震台站,安装了两套地震速报软件,使地震监测精度、定位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实现五分钟地震定位结果的速报。今后还将加密测震台网的密度,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精度、定位速度。

加快建设地震宏观观测网及前兆台网,努力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青岛市现有地震宏观观测点95个,并于2007年开始建设 “青岛地震前兆台网”,现已完成了即墨、崂山、胶州、平度、莱西、城阳、潜院七个子台及台网中心的建设并投入试运行。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青岛市地震预测及临震预报能力。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在20082009连续两年获得省会商意见评比第一名。

但是应该指出:目前地震预测预报是一个世界难题,尽管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水平是世界第一,但离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定要紧密追踪现代科学发展步伐,努力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加强地震预测准确度

加强地震预测减少和预防可能灾害

加强民众对灾害的知识储备

加强地质预测,防止自然灾害。

前瞻性预测。

继续做好防震防灾预报

添置应配仪器,能提前预知和检测出震前反映。

加强预测

强化地震监测积极工作

关注地震监测技术手段的改进问题

加强预测机制建设

政府应该加强对地震的监测管理。

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 提高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提高监测水平,提高地震灾情的预报准确度,把这样的工作做到全国前列,全世界前列,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提高对地震活动的准确性,宣传科学的防地震方法,提高人民的意识。

加强对地震情况的预测和发布工作。

加强地震监测力度

情做好地震预测工作

完善地震预报 报警级别

建议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努力提高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抗震设防要求进入基建管理程序;重点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加强机关、学校、企业地震应急演练制度化建设,指导社区、村居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二是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确保震后有序、高效的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工作防患于未然

加强对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报,确保人民生产安全。

加强地震红警预报 肃立卧式旧房体会

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人们对地震的准确预测产生了换衣,提高地震灾害的静检测、预警预报和服务能力,已成为我市公众安全的迫切需要。市地震局应充分认识到加快建设地震灾害防御系统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对地震检测预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关心重视和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制定相应实施办法,保证我市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分类

市民意见建议

办理意见

抗震设防共5

建议对室内各项高层及小高成建筑物做抗震及安全的评价

市内小高层建筑是否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执行《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宣传力度有的加强学校危房较多待改造

青岛市下发了《青岛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中小学校舍安全普查已完成,下一步将进行改造与加固工程,全市将在3年内完成。

加大如何正确避震的宣传力度,对学校、商住用房避震设施与要求加强指导。

青岛市新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工程,将按照高于其他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从而提高抗震设防的能力。

新建费房屋写字楼居民楼要完善地震预防措施打造多年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青岛市规划局、地震局审批,按照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设计施工的房屋、写字楼等建筑工程,抗震能力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加强地震知识的日常宣传,增强市民的防震意识,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要严格监管,确保市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青岛市地震局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大工程进行依法监督检查,并进行处罚,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43

开辟对市民开放的窗口,让地震常识进入百姓家

1、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机制建设。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协调组将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谋划,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规范化。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2、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继全市建立了13所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后,我市利用各种纪念日在重要时段深入中小学校开展防震避震科普知识讲座,并适时进行疏散演练。

3、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我市现有省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4个(待批),这4个基地是青岛市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市地震、科协、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基地教育的机制,使市内四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都能入驻基地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三区五市也将建立各自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4、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的“五进入”活动。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课外读物,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工作;

结合城市地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大力普及与社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防震减灾知识,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技能;

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企业活动为切入点、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规范企业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增强企业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能力;

有关区市结合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加大对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尤其要加强对农民建房和村镇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知识的宣传。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地震安全农居示范点的辐射力和榜样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村镇建设抗震设防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有关区市结合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加大对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尤其要加强对农民建房和村镇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知识的宣传。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地震安全农居示范点的辐射力和榜样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村镇建设抗震设防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借助5.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施行日和5.12防灾减灾日在全市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在市委市政府决策资源网和青岛政务网播放《蟾童》、《笨笨狗PK巨能霸》、《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等防震知识宣传片;协调青岛各大报刊、电视频道、广播电台都刊登播放“5.12”汶川地震纪念文章和防震知识。我们将在《青岛晚报》开辟“防震减灾知识介绍”专栏,连续刊登地震知识、防震、避震小常识及自救互救知识等,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加大地震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知识。

建议通过媒体,多宣传一些防震、抗震的知识

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进一步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范围,提高人民群众避震,抗震知识和能力。

加强学校和社会其他各界的真只是得传播,对地震工作要不断强化。

扩大民众防震宣传。

应该加大虚喘教育设立固定的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促进民众对地质灾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就去能力的培养

在中心地域和社区居民中开展地震知识和活动,提高群众防地震意识和能力

多举办灵活多样的防地震知识讲座。

要加强地震知识的强化和普及,提高群众的防灾和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地震预防教育,增加地震预防知识.

多开展地震科普知识的讲座等活动,提高全民的地震意识。

加强方针演习科普宣传工作 要落到实处要实施全民教育 切实提高全民防震

加大农村的防震宣传

加强防震或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做好农村学校防震知识普及建筑构的加固

为市民宣传抗震知识

应该对青岛市民防震意识做次调查,根据结果开展防震知识宣传工作

建议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对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在地震中如何让自己保护自己的知识的教育。

普及居民防震知识,加强地震知识宣传。

建议对群众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对灾害发生时如何正确应对进行培训

定期对市民普及地震常识特别是中小学的防救常识的宣传

建议加强组织开展防震、减农宣传教育,地震的群防工作

多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等宣传教育

从娃娃抓起大力宣传防震知识  5.12可以作为宣传防震知识

加强地震子让灾害等知识的普及

建设水平多进行一些抗震防震知识宣传,让广大市民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自觉提高应急抗震自救能力

利用各种媒体渠道给老百姓多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

多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与社区学校联合,多做关于地震知识的讲座。

经常性的出地震的知识。

要搞好预防地震灾害的工作

加强防震知识宣传

做好地震相关知识的宣传涉及工作,让群众掌握基本防灾避灾常识

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

加强地震知识宣传。

地震工作日益重视,唤起了全民的科普意识,应加强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培训。

能否去基层选件相关知识,增强全民相关意识

加大普及地震知识,防震实验的力度。

做好地震知识进社区,进小云的推普工作

加强地震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

继续在宣传抗震防震知识方面加大力度

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共17

加强对中小学生公共厕所应急逃生的演练

1、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2010年地震部门指导完成社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并以此推动应急疏散方案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的完善。指导市、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全面修订完善现有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层级管理职责。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建立完善应急联动协调机制。

2、做好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市、区(市)地震局统筹协调各应急职能部门,适时组织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地震应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演练,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自我救助能力。

3、加强地震应急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前市地震部门组织指导区(市)完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进一步完善震情灾情信息速报系统、基础信息资料备份系统和应急基础数据库等辅助决策技术系统。

4、建设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系统。2015年前,完成以地震应急移动视频传输设备为重点的地震现场指挥设施建设。配置卫星通讯、卫星定位、自备电源、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设备和越野交通工具等。确保及时准确地反馈震情趋势、灾情现场和救灾进展情况。

5、加强地震救援队伍建设。以市、区(市)应急救援支队、应急救援大队为依托,全面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设。各行业依据各自的特点组织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同时注重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面做好震后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工作。

6、进一步做好应急储备工作。将救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设、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组织储备应急所需特种工程机械、运输工具、消防设备等,并建立应急储备数据库和紧急征用机制,实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不超过1小时的要求。救灾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由卫生部门提出储备目录和数量,由经贸部门负责落实储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民政、经贸、粮食等部门,采用多种储备方式,落实物资储备,实现灾民得到基本生活救助不超过24小时的要求。

7、进一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功能。2010年前,各区(市)要在学校操场、体育场馆、广场、公园、绿地设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置避难救生设施,规划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安装指示引导标志。结合社区和镇、街道办事处应急疏散方案的建立和完善,规划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各城区至少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地震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

多宣传减灾防灾自救知识

应加强居民的自我防范培训。

建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地震局对地震预防及通报应到达每个家庭每个人。

坚强预报疏散应急系统建设

完善逃区场所建设

要经常进行地震应急演练。

加强地震知识,应急知识的宣传。

加强地震预防知识宣传,让人人都掌握地震逃生技能。

严格要求教育相关部门强化防震演练。

储备应急用品

加大地震应急演练,开展居民自咎互救培训

营救我是地形地貌处和地震应急预案并向广大市民宣传仿真逼真指针进行防震演习和逃生演练

建议加强建设社会地震避难场所。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参与安全排查工作,积极推广应急预案管理

加强市民对地震知识的宣传及地震的演习

建议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努力提高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抗震设防要求进入基建管理程序;重点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加强机关、学校、企业地震应急演练制度化建设,指导社区、村居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二是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确保震后有序、高效的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新闻发布

信息公开

完善地震信息报道和新闻发布制度。市、区市将建立地震信息报道和地震事件新闻发布制度与协调机制,及时发布与报道地震相关信息,正确处置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其他共5

地震工作室长期任务。青岛虽然没有强度大的地震,但也有微震。地震关系到民生问题,要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防患于未然。

虽然青岛所处地理位置比较好,但仍受到周边地震断裂带的影响,防震减灾工作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各级、各部门将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加强督察检查,进一步加大防震减灾投入,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努力使地震灾害降到最低,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虽然青岛所处地理环境较少,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关系到群众生命安危

虽然青岛所处地理环境较少,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关系到群众生命安危

健全地震后应急预防能力,防范于未然

加强督察检查,防患于未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