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11-30
字体大小: 打印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着力实施“一、二、三、四”农机推进计划,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到10月份,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10万千瓦,比去年增加1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9%,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领先。
  一、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购机补贴是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机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为确保落实好这项政策,我们会同市财政部门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实行了购机户、经销商和市县两级农机部门参与的“四联单”办法,严格规范程序,全程跟踪检查,确保补贴资金“用足、用好、管好”。2009年,国家和市财政安排购机补贴资金490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0万元,增长69%,创历史最高水平。补贴各类机具6242台,受益农户5571户,带动农民投资1.1亿元,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
  二、健全两个体系,农机保障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健全基层农机监管服务体系。全市有12万台拖拉机和12.6万名农机驾驶员。监管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坚持“因地制宜、有所作为”的原则,总结推广了莱西市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基层农机监管体系。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无牌、无证拖拉机专项整治,农机事故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农机安全生产指标在控制范围以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二是健全农机合作服务体系。为把分散的农业机械和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提高农机利用率和效益,逐步实现农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我们出台了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今年重点扶持20户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的农机合作社,引导和规范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1617个,其中农机合作社58户,作业面积达到1280万多亩,服务总收入达到3.8亿元。
  三、提高三个水平,农民增收成效明显提高
  通过提高农机作业水平、玉米机收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2009年,农机从业人员达到48.4万人,完成服务总收入35.7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793元。农机服务产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一是组织重要农时的农机生产,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三夏期间,共组织1万多台联合收割机适时抢收小麦394万亩,机收率达到99%,确保广大农民增产增收;三秋期间,天气持续干旱,共组织拖拉机、播种机和灌溉机等机械35万台上阵抗旱,完成小麦机播面积371万亩,机播率达到99%;完成花生机收面积98万亩,机收率达到62.8%。同时,组织1万多台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全年完成作业面积693万亩,为机手增收2.12亿元。
  二是突出重点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主导性作用,重点补贴玉米收获机械,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748台。大力推广以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为重点的农机化新技术,今年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209.2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58%,比去年提高7.8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高出45和5个百分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3%。
  三是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农机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农机数量增长较快,安全责任重大。我们力求在防范上下工夫,进一步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严把机械检验关和培训考试关,从源头上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积极推进农机保险工作,今年新挂牌的拖拉机参保率达到90%,累计挽回损失600多万元。切实加强质量投诉和维修行业管理,农机和配件合格率达到90%。已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2个,市级示范镇10个。
  四、推进四项工程,农机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推进保护性耕作工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和免耕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技术,具有节水、节肥、节本增效等作用,是对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方式的重大变革。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我们建立了10个国家、省、市级示范区,涉及48个村6000多农户。规划了33个核心示范方,实现成方连片、整村推进,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0万亩。经青岛农业大学组织的专家测产,小麦亩均增产5.4%,每亩节本增效100多元,为示范区农民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
  二是推进农机试验示范工程。新建成马铃薯、大蒜、花生、茶叶和现代农业等10处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探讨解决经济和园艺作物的生产机械化。共引进农机化新装备100多台、新技术20多项。示范基地成为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样板,引领了农机化向更宽领域发展。
  三是推进农机“安居工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大中型农机存放难成为困扰机手的一大问题。我们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开展农机“安居工程”试点,采取“民办公助”方式,扶持一批农机合作社,改善农机存放条件。目前,全市首批5处农机“安居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受广大机手的欢迎。
  四是推进农机培训工程。随着农机技术含量的明显提高,广大农机手亟需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我们组织编写并发放《现代农业机械应用技术》教材,重点培训购机农民。采取举办培训班、送科教下乡、赶科技大集、机具演示会和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共培训机手6300多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500多人,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机手的操作技能和致富能力。
  五、深入创建服务型机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和机手,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行政问责制,进一步改进了服务质量。加强内部审计、行政监管和党纪监督,推行一岗双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兴机富民”品牌被评为青岛市服务名牌和机关名牌。
  总的来看,2009年农机化发展形势很好,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及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相比,农机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购机补贴政策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的购机需求;农机化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农机数量快速发展的需求。
  今后,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依法履行好监管职责,推进“平安农机”建设;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让广大农民从中受益;实施一批农机化重点工程,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继续扶持农机合作社,提高农机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机化与产业化、区域化和优质高效化的结合,不断开创农机化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