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2009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11-30
字体大小: 打印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养殖、安全生产和有效防控三大主题,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推动畜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预计全市畜产品总产量113.2万吨,比上年增长2.8%,畜牧业不变价总产值57.8亿元,比上年增长3%,主要经济指标列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一、把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市作为出发点,努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推动科学发展
  (一)以产业化为依托,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化是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我们采取引、建、组、调等方式,发展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建成畜产品加工企业83家,外向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成为全市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的生力军。龙头企业群体的崛起,支撑起了奶业、肉鸡、生猪、肉牛、肉羊、肉鸭、肉兔、饲料八大产业化体系,带动农民7万多户,70%以上的养殖场户实现“订单”养殖,增加农民收入24亿元以上。产业化经营从根本上改变了畜牧业组织方式,促进了外向型畜牧业发展,在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我市畜产品出口仍持续增长,预计比上年同期增长3%。
  (二)以标准化为方向,提高畜牧业核心竞争力。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力实施以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和推行标准化养殖方式为主要内容的“退村入园”工程,全市累计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区1271处。今年,投入资金2705万元,对61处养猪场和92处蛋鸡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有效地提高了生猪和蛋鸡的标准化养殖水平。对养殖场(户)实行档案化、精细化管理,蛋鸡、肉鸡、肉兔标准化饲养量占全市总饲养量的比重达到95%以上,奶牛、生猪达到85%以上,标准化生产进入了全面提高的新阶段。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培育中国名牌产品7个,驰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31个系列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我市畜产品继获得日本等国家出口认证后,2008年又获得了对欧盟的出口认证,极大提升了我市的对外开放形象和在国际上的声誉。
  (三)以环保化为重点,打造生态畜牧业格局。生态环境良好,是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是养猪业的一场革命,将从根本上解决养猪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加快发酵床生态养猪场建设,在去年重点扶持的基础上,对今年新建或改建的发酵床生态养猪场,每平方米补助100元,共补助710万元,这一政策将连续实施三年,彻底革新了传统养猪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发酵床猪场488处,发酵床面积达到27万平方米,出栏生猪35万头;其中,今年新发展275处,建设发酵床面积15.2万平方米。大力推广青贮饲料、秸秆氨化技术,发展秸秆养畜,促进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全年完成玉米秸秆青贮150万吨,较好地解决了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为新农村“五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把创建食在青岛最安全城市作为落脚点,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和谐发展
  (一)以创新促监管,为全面监管提供机制支撑。在全国率先开展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配齐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设备,牲畜全面佩戴了新型二维码畜禽标识,实现了对动物疫病、动物产品的可追溯管理,农业部追溯办来我市专题调研,给予充分肯定。落实官方兽医制度,采取分区负责、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7000多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全面监管。高度重视,扎实有效地做好奥帆赛、残奥帆赛和全运会畜产品供应工作,安排专人对备案畜禽养殖场实行24小时全过程监控,共为赛事提供了优质安全畜产品366吨,我局被评为第29届奥帆赛、北京2008年残奥帆赛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二)以执法强监管,为规范监管提供法律支撑。认真履行动物卫生监督责任,深入开展动物卫生规范执法年活动,今年以来共查处违法案件24起,没收病害动物产品3000多公斤。依法设立外地动物和动物产品检查机构,严禁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我市。严格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官方兽医监管行为,共检出病死动物1.8万头(只),牲畜免疫耳标挂标率、动物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达到100%,有力地保障了上市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三)以抽检助监管,为科学监管提供技术支撑。认真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每月对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20多种违禁药物和化合物残留进行检测,全年抽检1112个批次,配合农业部飞行抽检340批次,合格率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前列。认真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对验收合格的84家奶站发放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抽检生鲜乳样品993批次,均未检出三聚氰胺。认真做好饲料行业监管,在饲料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抽检样品350批次,合格率达到98%;配合农业部和省完成饲料三聚氰胺抽检344批次。认真做好兽药质量监管,大力推广兽药生产GMP、兽药经营GSP管理模式,共抽检兽药产品616批次,兽药产品抽检数量和产品合格率居全国、全省领先水平。
  三、把重大动物防疫作为着力点,高标准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促进健康发展
  (一)坚持高标准、有特色的方针,全力建设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破解国际技术壁垒、促进畜产品出口的通行证。投资7798万元,在全市形成了完善的动物疫病诊断测报体系、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和兽药饲料监察体系,建立了动物防疫监督动态管理系统,无疫区建设水平全国领先,被列入全国五个示范区之一。在全市构建了市、区市、乡镇、村四级防控体系。设施和技术水平全国一流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即将开工建设,覆盖农村区域的9个区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56处跨乡镇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运行正常, 2878人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工作在第一线,形成了动物防疫的无缝隙覆盖。农业部高鸿宾副部长、于康震总兽医师视察我市动物防疫体系后,对我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兽医管理体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有力有效地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90%以上,大大超过国家要求的70%的标准,保证了免疫效果。从今年开始,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一年三次集中免疫,使禽类始终处于有效保护期内。强化疫情监测和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在全省率先开展了14种重要动物疫病监测、评估和预警预报工作,监测覆盖面达3799个村、7000多个畜禽养殖场、屠宰场以及畜禽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通过加强动物强制免疫、消毒、监测工作,不仅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而且有效控制了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三)坚持便民原则,努力做好犬类免疫工作。根据《青岛市养犬管理办法》,我局负责犬类狂犬病免疫工作。针对市区狂犬病免疫面广量大、免疫周期长的实际,我们加大宣传力度,9次通过青岛电视台、《青岛早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将1.6万份宣传材料张贴到居民区,3万本宣传册发放给犬主。坚持集中定点免疫与进社区便民服务相结合,采取每免疫一条犬补贴街道一元组织费的办法,年内市内四区共免疫犬类3.1万只。犬类免疫工作进社区活动,不但提高了免疫覆盖率,也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市政府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
  实现畜牧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向市民报告、接受市民监督,是我们更好更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率先实现现代畜牧业为目标,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大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