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信息产业局是市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主要负责推进发展我市的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全市的无线电管理等工作。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现将我局2009年工作情况和2010年工作思路及措施报告如下,请评议。
一、目前经济指标及全年预测
1-10月份累计,我市信息产业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833.49亿元,同比增长3.35%;软件业务收入84.19亿元,同比增长0.42%;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91.7亿元,同比增长12.4%。
根据1-10月份的数据推测,我市今年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在四季度继续回升,预计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5亿元、同比增长3.5%;软件产业总收入约为108亿元,同比增长0.5%;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15%。
二、2009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我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着力发展重点项目。围绕工信部“核高基”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组织申报,加强跟踪协调,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市信息产业共获国家支持项目20个,获得国家拨款资金15841万元,比去年增加11471万元(是去年的3.62倍)。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继续推进AMD集成电路相关项目,部分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二)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安排专项资金1480万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化及两化融合等四个领域的项目38个。建立全市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库和定向招商责任制,台湾冠捷平板显示器、台湾东元软件园、阿里巴巴北方数据中心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危机挑战。完成《青岛市信息化办法》有关征求意见工作,加快研究制定有关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家电下乡”,取得明显成效。海尔、海信、澳柯玛集团下乡家电产品销量1890万台左右,有效拉动消费带动了工业增长。
(四)注重培育软件龙头企业,促进软件产业发展。选定20家软件企业、20个软件产品予以重点培育,开展优秀软件企业和优秀软件产品评选活动。组织园区及重点软件企业参加国内软件博览会、软件交易会,达成合作意向、协议60多项,我市3个软件产品获北京软博会金奖、6个软件产品获创新奖,我局被中国国际软博会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海尔、海信集团进入全国软件企业百强行列,青岛软控连续三年成为国家规划布局重点企业。联合高校、软件企业和实训机构,在青大、青科大设立ERP实验室,实施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工程,已形成以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动漫设计为特色的软件产业体系。
(五)探索建设“数据特区”,推进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利用我市已有两条国际海底光缆的优势,积极开展研究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数据特区”意见和有关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发展高端信息服务业。申报我市成为省无线城市试点城市,并组织试点应用工作。开展 “青岛市‘联通杯’优秀服务业网站评选活动”, 评出“十佳服务业网站”和10个优秀服务业网站,有效推进了信息服务业务发展。
(六)加强公共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我市国家集成电路中心青岛分中心、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训工程指定培训中心、山东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LED照明工程技术中心以及青岛市家电产业园创业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到产业服务,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七)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认真办理市人大1号议案,提出青岛城市一卡通“A/B卡”建设模式和有关工作方案,“市民卡”(A卡)技术方案已通过评审,“琴岛通卡”(B卡)已确定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成立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并获得市政府授予的IC卡消费业务特许经营权,争取今年底建成发卡。抓好四方区社区信息化试点,组织信息化下乡活动,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完善。
(八)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我市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争创并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协调成立市领导小组及专家组织,确立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化工石化、食品饮料、汽车机车船舶、机械钢铁等六大产业为重点推进突破口,以数字化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电子商务企业购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为切入点,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立“两化”融合项目库,纳入项目101个,预计新增产值380.9亿元。《中国电子报》对我市“两化”融合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
(九)加强无线电管理,安全保障重大任务。建立完善与重点设台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抓好800兆数字集群系统调度,圆满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青岛站)、多国海军活动、十一运青岛赛事、甲流感防控指挥、国际时装周、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中国品牌节等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特别是在多国海军活动保障中,中央领导给予“通信保障有力”的评价。
(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严密组织实施四个阶段学习实践任务,实现了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先后有5个处室(办)8次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表彰,8人次评为市级先进个人。
今年以来,我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发展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全局看,发展形势还不容乐观,存在产业整体层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部分企业发展低水平徘徊、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下步工作中加强调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2010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10年我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六大基地”、“力求两个突破”和“实现一个转变”的五年工作目标,突出“一个重点”, 争创“一个特区”、“一个示范城市”、“两个示范基地”,采取“十项措施”,推动我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一个重点”就是突出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
争创“一个特区”、“一个示范城市”、“两个示范基地”:就是争创国家“数据特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示范基地。
采取“十项措施”:
(一)着力打造信息产业新优势。突破发展急需关键产品,推进通信和光电子产品新增长。
(二)争取定向招商新发展。积极争取突破重点项目,加快培育产业链。充实完善产业项目库,跟踪落实新建项目。
(三)积极争取更多专项支持。瞄准国家政策和重点项目,积极争取重大专项,推进产业层次提升。
(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树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新模式,逐步扩大融合覆盖面。
(五)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着力创建知名品牌,加强软件园建设。大力开展软件服务外包,提升规模和水平。
(六)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重点打造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无线城市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领域广泛应用。
(七)推动蓝色经济区信息化建设。重点提升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完善基础数据库,推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
(八)加强无线电管理。严密组织通信管理,确保重大任务无线电保障安全顺畅。
(九)优化发展环境。编制“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抓好产业人才培训,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控,促进产业平稳发展。
(十)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落实党的建设各项制度,严格干部队伍管理,抓好作风建设,努力创建高绩效机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