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市老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各涉老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老龄工作日益活跃,事业发展不断突破,各项年度工作目标圆满完成。现报告如下:
一、 以老年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老龄事业加快发展。
为认真落实“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市老龄办以突出老年设施建设为重点,把中心开工建设当作今年老龄工作的“重中之重”,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专门的工作组,一把手亲自负责,处室和个人具体落实,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中心选址、项目招标、建议书制定、绿地补偿、土地性质变更、搬迁补偿评估、概念设计等相关工作,争取早日举行奠基仪式。市级老年体育中心已建成并正式启用。各区、市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步伐也在我们的督促下不断加快,目前市南、市北、李沧、城阳、胶南、胶州等区市已建有3000余平方米以上的老年活动中心,其中市北区1.8万余平方米,城阳区1.68万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主体已封顶,崂山区7900余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正在规划设计中。
二、以“七彩华龄”品牌为抓手,积极营造健康老龄化氛围
2005年,市老龄办推出了“七彩华龄”品牌。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今年被评为“青岛市机关名牌”。我们注重向全社会输出“七彩华龄”积极、健康、和谐老龄化的理念,配合中国新闻社第二次刊发《中国新闻两会特刊——青岛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专辑》,全面展示了我市在创新理念、打造品牌方面的经验做法;开办了“七彩华龄”网站,架构了全方位、全天候、及时更新的倾情为老服务网络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了全国首个市级综合性专题老年电视节目《七彩华龄》,截至10月底已播出75期,深受全市老年人喜爱。今年,我们依托这个栏目举办了中老年人“魅力之星”电视大赛,全市1.5万老年人踊跃参加海选,其火爆局面创造了多个历史第一。
三、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
为了积极探讨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探索文化养老新理念,以市政府名义参与和中国老年学学会联合主办,市老龄委承办了“创造与共享”——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老龄工作专家、学者就老年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创造与共享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邀请王蒙、于丹分别作了主旨演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论坛还通过了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青岛宣言》,第一次把文化和物质放在与养老同等的位置。论坛首创的政府、NGO、企业、专家学者“四位一体”的办会模式是一大亮点,也是一次有实际意义的创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从精神关爱层面召开的一次全国性老龄问题专题论坛,是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更是对青岛展示国际化城市水平和风采的机会。
五、强化“主动维权”,多措并举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市老龄办不断强调把维权工作做在前面,实现由被动维权向主动维权的转变。今年,我们联合市司法局、市中院在全市普遍开展老年维权大接访活动,我们调动司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等各方面力量,在市老年维权中心和各区市设立老年人联合接访室,专门安排了各级老龄办领导成员接访。据统计,全市老龄办系统共办理各类信访件1016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我们充分利用老年维权中心助老平台,今年受理老年人来访、来电近千人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另外,我们坚持每年两次牵头对涉老优待服务的窗口单位进行检查,使优待政策真正得到全面落实。
六、老龄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我们大力推进老龄产业协会发展,注册成立了青岛市老龄产业发展促进会,已发展会员单位63家;筹备中的青岛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计划于12月中旬正式成立。这些协会组织的成立将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关注老年产品市场开发,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我们还注重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授予10家旅游企业“七彩华龄”品牌使用权,开展七彩华龄旅游活动,积极配合省老龄办组织了2380名老人从青岛港出发赴韩国游,拉动了老年旅游产业市场。另外,我们为了促进养老机构的行业自律和规范化建设,专门建立了养老机构信息库,汇集和发布了对全市119家养老机构信息,并联合推出了“候鸟式养老计划”。我们还扎实开展调研,进行了入住养老公寓老年人心理需求、居家养老服务、老龄产业专题、全市民办养老机构等多项调查,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七、关爱老年人活动蓬勃开展。为了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关爱老年人系列活动。举办了“七彩华龄文艺调演”,5000多人参演;举办了七彩华龄书画摄影展,精选的300余幅书画和120余幅摄影作品展出并印制成书;参与主办了“首届全国老年足球赛”,创立了新的老年足球赛制规则;与国家相关协会组织联合主办了“舞动社区—第二届全国社区健身舞蹈汇演”活动;开展了“银龄安康工程”——“银发无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活动,有5.5万名城乡老年人参保;举行了“银屏惠老彩电捐赠仪式”,将市民及单位捐赠的200余台彩电赠送给五市贫困老年人;举办了“华龄之友”中老年人相亲会和大中型联谊会;成立了“青岛市老年人才交流中心”,举办了“老龄人才专场招聘洽谈会”,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我们还积极引导广大老年人走出家门,发展了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年志愿者,他们为关心下一代、未成年人教育、五四广场文明服务、学微尘献爱心义卖《青岛早报》、十一届全运会、创建文明城市、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民俗才艺进社区、中老年人相亲会等数十项工作和大型活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2009年,市老龄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恪尽职守,实现了年内绩效目标,全市老龄事业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新局面。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要求,与日益增长的广大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老龄工作要走在全国前”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青岛市优待老年人规定》期待修订和完善;二是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缺乏长效机制;三是公共财政对老龄产业投入缺乏制度性安排;四是老龄工作机构、老龄工作体制尚须整合、健全和完善。
今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市老龄办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市老龄工作实际,以老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老龄工作为重点,继续加快推动市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加大惠老政策出台力度,推进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并着手编制《青岛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准备工作,促进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