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迎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坚持承办和备战两手抓、两手都过硬,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实现了青岛体育跨越式发展。下面,我就2009年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谋划,积极备战,全力参赛,创造了我市全运会成绩的新辉煌。
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精心谋划,积极备战,全力参赛,争创全运最佳运动成绩”的备战思路,坚持“眼睛盯着训练看,思想围着参赛转,工作重心在一线”,建立了全天候的全员参赛和保障工作机制。从正月初一赴广西、海南、广东等地看望慰问备战队伍,到十一运会各赛场比赛的谋划和组织,实施了全程服务和保障。
通过积极备战,我市有195名运动员入选山东体育代表团,占山东代表团总人数的27.5%。在各个比赛赛场,我市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一举夺得24.5枚金牌、16.5枚银牌、19枚铜牌,所获金牌、奖牌数均占山东金牌、奖牌总数的38.8%,金牌总数位居46个代表团的第7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成就了一批高水平的竞技人才,其中20岁以下的运动员有84人夺得19枚金牌,成就了我市奥运争光的希望和未来。
二、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高水平实施了十一运会青岛赛区的场馆建设和竞赛组织工作。
我市作为十一运会主要的分赛区,承担着12个项目比赛的保障和竞赛组织任务。面对青岛赛区场馆建设项目多、规模大、工期紧、任务重,我们按照“建精品场馆、办精彩全运”的总体要求,从全局系统抽调了近100名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全力投入场馆建设和竞赛组织工作。一年来,我们本着建一流场馆,提升城市体育设施水平的原则,全力抢工期、抓质量、提效率,于2009年5月底全面完成了5个新建场馆、4个维修改造场馆、1个临建场馆、2个备用场馆,共计22.9万平方米的工程建设。2009年7月10日,黄胜副省长在视察青岛赛区场馆建设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青岛市的筹办工作很主动、水平高、特色鲜明”。
在抓好场馆建设的同时,我们密切与国家体育总局和组委会的联系与合作,坚持以竞赛为中心,成立了13个项目的竞赛委员会,组建了6个竞赛团队,选拔、培训了112名辅助裁判,推行了“馆校区对接服务”保障模式。通过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全过程控制的竞赛组织和顺畅的赛事运行,保证了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为举办一届“富有特色、平安祥和、人民满意”的全运盛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第十一届全运会参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着力抓好“三个环节”,开创了青岛全民健身新局面
(一)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年内,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适用便利的原则,投资1.02亿元,实施了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使我市的健身场所达到2767处,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城区“15分钟健身圈”。特别是通过实施全民健身精品工程建设,大大提升了城市全民健身设施的水平。
一是在绵延43公里的海岸线上建设了四区、四廊、十八个健身区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岛市黄金海岸健身长廊”;
二是在完成市北区体育街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了二期工程建设,配置了48类体育运动设施,被市民赞誉为“昔日臭水沟,今日健身苑”;
三是建设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青岛市四方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为群众提供了多功能、全天候的体育健身场所;
四是完成了“两个中心”工程建设,填补了我市全民健身中心和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的空白。我局在建设工期短、标准要求高的情况下,采取超常措施,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其中,位于四方区的青岛市全民健身中心总建筑面积16362平方米,位于市南区八大峡的青岛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筑面积3152平方米,活动区域达5000平方米,每月可接纳10万人次参与健身和培训活动。
(二)健全体育组织网络,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和各区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健全了各街道和乡镇文体活动站,加强了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各区市检测站、街道和乡镇监测点,配备了国民体质监测车,在完成了3200名国民体质监测样本提取工作的同时,深入社区、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体质监测活动。建立了3456个体育健身辅导站、10109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点,拥有1094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13.7),构成了完善的全民健身辅导体系。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全运”氛围。年内,先后举行了全市性的全民健身活动20余项,区市级活动300余项,社区级活动1100余项,培育和打造了具有城市特点的全民健身迎新年元旦健康跑、健步行、登山大会、横渡汇泉湾、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组成的青岛市全民健身六大板块活动,直接参与的群众达350余万人,实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高潮”,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6%,再次被山东省推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四、广泛开展帆船运动普及活动,提升了我市帆船运动的发展水平
一是完成了帆船特色学校、俱乐部的量化管理和青少年帆船基本能力等级标准的修定,常年开展帆船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活动,实施了青岛市第三批帆船特色学校、帆船俱乐部的审核与命名,壮大了帆船特色学校队伍和群体,形成了课堂教学、陆地练习、海上训练为一体的帆船训练体系。
二是组织举办了“千帆竞发”海上帆船运动展示、青岛国际海洋节开幕式帆船表演、首届青岛国际OP级帆船赛和“市长杯”大连-青岛帆船拉力赛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参加了深圳“中国杯”大帆船赛、韩国“釜山杯”帆船赛和第十九届阿里郎帆船赛,提升了我市帆船运动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为我市帆船运动走向世界增添了活力。
三是积极做好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赛事筹备工作。年内,经过精心组织,选拔了8名2009-2010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号”大帆船船员,通过培训,部分船员已于9月13日从英国亨伯港启航,将于明年2月到达青岛。
五、坚持以竞赛为载体、以青少年为重点,城市足球焕发生机和活力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足球运动发展,我们坚持以竞赛为载体,以青少年为重点的足球发展思路,逐步建立起了以城市联赛为核心、以足协杯赛、超级杯赛为补充,以(市)区联赛为基础的足球竞赛金字塔体系。自4月12日第四届青岛城市乙级联赛至城市联赛超级杯赛,先后举办了各级足球赛事达1902场。
同时,为深入贯彻“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广泛开展了校园阳光足球活动,共有9个区市的51所中、小学校开展了“校园阳光足球计划”,近100名教师受到专业培训,6万余名青少年学生参与足球运动,1000余人参加了学校代表队训练,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10月14日,由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主持,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在我市联合举办的全国足球工作座谈会上,夏耕市长就我市校园足球开展情况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普遍好评。
六、高水平举办青岛市第二届运动会,推动了我市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届市运会以“健康、文明、和谐、向上”为主题,设有区市、高校和行业系统三个组别,8000多人参赛。在赛会期间,结合各项目比赛和开、闭幕式,进行了全民健身大竞技、大展示活动,丰富了赛会的内容。此次赛会自3月16日开始,到 7月11日闭幕,先后举行了29个项目的比赛,发现了一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获得了圆满成功。
回顾即将过去的2009年,应该说我们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相比,还有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缺乏有效机制,体育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2010年,我们将抓住后奥运时代和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契机,全面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奥运争光计划》,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