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会场征集意见反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0-01-14
字体大小: 打印
  市体育局高度重视市民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切实把市民意见建议办理工作作为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听取人民群众对全市体育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具体工作实践和重要载体,及时召开专题会议逐条分解意见建议。经梳理归纳,市民意见建议可归结为16个方面。 市民的意见建议主要特点为:一是增加群众性健身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二是加大场馆、学校开放力度,降低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意见;三是加大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提高训练水平等方面的意见;四是利用场馆优势,吸引大型赛事等方面的意见;五是加大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力度,指引群众科学健身等方面的意见;六是加大对水上运动、足球等市民较为关心项目的扶持等方面意见。市体育局共采纳市民意见建议51条,如:“加强群众和社区体育设施和活动开展,促进全民体质健康”、“重视发挥后奥运效应,经常举办全国性的重要赛事”等,同时,针对市民普遍比较关心的关于指导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增加群众体育场馆设施数量等方面的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把我局工作的重心向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方面倾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一)关于加大群众体育宣传力度,引导市民科学健身的意见建议。
  《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法律保证。开展健身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市民社会生活也更加丰富,引导市民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市参加健身活动的基础虽然较好,但是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并不理想,特别是中青年群体,由于工作压力较大,锻炼的机会更少,对这个群体宣传体育健身重要性,提高体育健身技能迫在眉睫。今后,市体育局将利用各种平台,积极宣传全民健身知识,努力提供科学健身方法,为我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关于以奥帆赛和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抓好后奥运时代体育发展工作,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意见建议。
  我市竞技体育自1986年第13届省运会以来,一直稳居山东竞技体育的“龙头”地位, 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实现了青岛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我市运动员在全国和国际性的比赛中均有较好的表现。
  今后5年我市的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进一步稳固提高。运动成绩要确保在全省绝对领先,在国内城市中保持先进水平,在国际大赛金牌榜上有名;确定的品牌项目在国际上要产生较大影响,在全国城市中处于顶尖水平;进一步完善“选材、训练、竞赛、输送、跟踪”的体育优秀人才的培养体系。
  (三)关于根据运动实际水平及真实情况鉴定运动员级别,定期 不定期对裁判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意见建议。
  我市运动员技术等级审批,已由市政府行政审批单位负责。在审批中,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和各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执行。
  在裁判员培训方面,市体育局也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裁判员管理规定》执行。目前,我市按要求每两年举办各单项裁判员培训班,对考试合格并达到标准的进行审批。同时,在进行赛事前均对参加执裁的裁判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执裁水平。对我市优秀裁判员我们每年都派出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培训学习。下一步还将加大对裁判员管理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众体育基础建设,尤其是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市体育局积极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本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了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市北体育一条街”、青岛四方奥林匹克体育公园,青岛全民健身中心和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这些大型全民健身场所的建成,极大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全民健身设施总体数量还是不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存在着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
  下一步,将积极打造城市社区“8分钟健身圈”,规划在每个区中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同时,督促各规划建设单位,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要求,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中留出体育用地,进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使公共体育设施在健身功能、市区分布、场地美化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其次,将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村有,以适应农民朋友健身需求。
  (五)关于利用我市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和充足的办赛经验,积极申请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意见建议。
  通过奥帆赛和十一运的成功举办,为我市留下了完善的体育场馆资源和办赛经验,经政府批准,市体育局专门于今年5月份成立了青岛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就是申办、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竞赛活动。
  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和努力,已经初步确定2011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2010年世界跳水系列赛(青岛站)比赛在我市举办,并且正在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管理中心洽谈男篮国家队和男足国家队的比赛,总体来讲,2010年我们青岛市承办的大型竞赛活动较往年相比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六)关于在举办各项比赛之前,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发布赛事信息,并降低票价的建议意见。
  为了方便广大群众观看比赛,在举办各项比赛之前,市体育局将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发布赛事信息,并且在门票上设立部分学生票和低价票,以方便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和低收入观众观看比赛。同时,今后将申办和举办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和国内大赛,丰富我市人民群众的体育和文化生活。
  (七)关于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竞技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吸引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市结合迎办奥运、全运工作,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每年举行全市性的全民健身活动都在20余项,区市级活动300余项,社区及活动1100余项,实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高潮”,培育和打造了具有城市特点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已经成为全市民众家喻户晓的体育健身节日,直接参与的群众达350余万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以迎新年元旦健康跑、健步行、登山大会、横渡汇泉湾、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组成的青岛市全民健身六大板块精品全民健身活动,吸引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
  (八)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建议。
  学校体育场所对社会开放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强制性规定,仅仅提倡,青岛市部分学校体育场所对外开放,有一部分没有对外开放,其主要原因是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相关的配套政策没有到位,主要涉及到安全、管理、费用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些学校对外开放存在诸多问题。相关部门正在逐步解决此类问题,争取尽快对外开放。
  (九)关于发挥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作用,减少收费的意见建议。
  目前,市体育局所属体育场馆设施,均在收取一定费用基础上,实行对社会的开放,收取的费用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主要用于水、电等基本支出,费用远低于经营性健身场所。
  (十)关于加快“帆船之都”打造,发展水上运动的意见建议。
  青岛是我国帆船运动的发源地,也是2008年奥帆赛举办城市,帆船运动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发展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帆船运动的开展,结合迎办奥运,依靠政府的主导,广泛寻求社会支持,筹集了近1000万元,购置了1000余条帆船,实施了千帆竞发2008人文奥运工程。通过开展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建立了100个青少年帆船俱乐部、建立了65所帆船特色学校,使帆船运动得到有效普及。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青少年帆船运动推广普及示范城市”。
  (十一)关于打击赌球,发展足球运动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中国职业足球进入了发展的低谷,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经营方式是企业化,根据中国足协规定,当地足球协会不得介入俱乐部的管理和经营。赌球行为严重影响足球事业的发展,并且已经触犯刑法,公安机关对此进行了打击。
  2005年我市作为亚足联实施“亚洲展望”计划的试点城市以来,市政府每年投入3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城市足球运动发展,初步走向了一条以校园足球为基础、城市联赛为桥梁、社会参与为目标的发展轨道,并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再次焕发了青岛这座“足球之城”的生机和活力。
  (十二)关于发挥全民健身组织的作用,为市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证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市体育局注重了市、区(市)、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和服务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一是成立了青岛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和各区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建立了各街道和乡镇文体活动站,加强了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了青岛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各区市监测站、街道和乡镇监测点,形成了青岛市国民体质三级监测网络,并配备了国民体质监测车,深入社区、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体质监测,指导群众科学健身。三是建立了3456个体育健身辅导站、10109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点,拥有1094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十三点七),构成了完善的全民健身辅导体系,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服务保障。健身组织建设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的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健身活动质量的基础。今后将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水平,为市民开展健身活动提供更多的方式和科学的指导。
  (十三)关于加强对加强学校体育活动指导,积极开拓公共体育资源的意见建议。
  市民代表对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和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作为体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做好协调工作是市体育局应尽的职责。近几年与教育部门开展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及阳光足球进校园活动就是加强中小学学生体育健身的具体举措。学校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或有条件开放,目前虽有一定困难,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学校公共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是必然。今后将继续做好推动工作,使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十四)关于规范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建议。
  奥帆赛和十一运会以后,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很快,群众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正逐步被接受,目前,市体育局正在与统计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对我市体育产业状况进行调查、摸清我市体育产业的基本情况、掌握基础数据,并据此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制定我市体育产业中长远发展规划。随着群众的广泛参与,体育产业链将逐步完善,重点产业门类将较快发展,体育产业将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十五)关于加强体育社团、俱乐部管理的意见建议。
  我市的体育类社团组织在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已经发展成立了三十七个项目的体育协会。最早的武术协会成立于五十年代,它们为我市的群众体育做出了突出贡献。青岛市体育总会负责对体育类协会组织的管理,与登记注册机关密切配合,从审批成立到日常业务管理,包括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以及年初有部署工作会,年底有总结表彰会,确保协会的各项活动和内部事务的管理有规章制度。目前体育总会正在筹备2009年年终总结表彰大会。
  我市健身俱乐部自2007年开始,进行了健身俱乐部的星级评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制定了市级健身俱乐部的星级评定标准,目前,已经包括英派斯健身俱乐部等五个不同星级的俱乐部十六家。每年对俱乐部进行复核,利用赛事活动和每年年检的时机对俱乐部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条件和没有达标的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对有市民反映情况经查实的,对违规单位提出批评和整改意见,与市民管局联合对俱乐部做出相应的处理。
  (十六)关于做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市民体育健身提供保障的意见建议。
  近几年来我市的全民健身工程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我们本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先后投资1.02亿元,实施了亲民便民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体育俱乐部、海水浴场、登山步道、健身路径等,构成了山、海、城融为一体的健身设施网络。但是由于该项工程开始时间短,经费来源单一,各区市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因此,对全市来说,全民健身设施还是很难满足市民的需求。现在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已经实施,《条例》为我们开展全民健身事业规定了具体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的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在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力争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各区市之间的差距。按照市体育局的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打造城区8分钟健身圈;争取财政支持,实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村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公共体育设施在健身功能、市区分布、场地美化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