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纪委的重视支持下,在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中心任务,全市监管工作整体上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突出抓好“三项改革、两项整顿”,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安全整顿和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全运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工程,全面完成了全年重点工作目标和政府工作报告所列任务。在奥帆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后,今年被省授予“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特别贡献奖”。
一、坚持执法为民,科学监管,全力推进食品药品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根本利益,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推进。制定了创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打造“食在青岛最安全”城市名片和“青岛药、放心药”品牌体系的总体目标,制订实施建国以来我市第一部《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及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城市运行体制和重大活动保障体制,形成积极有效地应对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挑战的长效机制。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与十二区市政府和23个市直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并纳入目标考核抓好落实,全市食品药品企业实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制。目前十二区市全部成立了监管机构,84个镇办配备了专兼职监管人员,加强基层和农村“三网”建设,基本实现了监管职责“三级政府、四级组织”的层级覆盖,开创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格局。
二、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全面完成全年重点工作目标。
(一)全面开展药品安全整顿。制定并实施《全市药品安全整顿方案》,抓好十项工作,开展六次专项行动,强化了药品全程监管六道安全防线。研制注册环节,全面检查了建国以来我市报经国家注册的药品,严格做好463个再注册药品审核上报和新药核查,严格做好31个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准产注册,法规符合率100%,全部进行了专家评审和公示,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切实保障了上市药械安全、有效。生产环节,对全市25家高风险药械企业全部派员驻厂监督,强化源头治理,全面进行生产工艺核查和整改隐患工作。在全部药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质量受权人制度,生产企业年度检查覆盖率100%。全年实现药品生产质量安全无事故,扩大了“青岛药、放心药”品牌效应。我局抓监管促发展,牵头举办了青岛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安全监管研讨会,全市医药产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了快速增长,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流通环节,全面推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加强第二轮GSP认证及跟踪检查,流通企业年度检查覆盖率100%。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力度,全年开展了防控甲流和手足口病药械、生物血液制品、计生药械、基本药物保障和兴奋剂管理等6次专项行动,严格实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全面查控问题产品,净化了药械市场。使用环节,全面推行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完成184家认证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医院制剂监管,严格开展再注册专家评审和公示,撤消部分医院制剂品种,提高了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水平。进出口环节,严格实行电子备案管理,切实保障了青岛口岸药品进出口质量安全。全年检查涉药单位一万多家,责令整改235家,立案查处175起。
食品安全工作方面,一是根据《全市食品安全整顿方案》,我局牵头做好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对全市三万多家生产流通企业和使用单位开展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累计检查单位八万多家次,整顿重点产品1490种,查处案件64起,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组织集中宣传活动15场,现场咨询5万余人次。同时,发挥市药检所技术支撑优势,支持有关部门开展了食品安全重点产品专项抽验工作。二是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管调研培训工作,为下一步适应改革需要打好基础。
(二)全面做好“全运会”等重大活动药械安全保障和基本药物监管工作。推广奥帆赛药械安全保障模式,科学制定保障目标,建立专管区和特别监管团队,全面运行“实战体制”,强化专用药械检验,开展百日会战。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和风险管理,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迅雷行动”。全运会(青岛赛区)兴奋剂管理实现了“零事故”,国家、省检查组给予充分肯定,受到省市表彰。积极实施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落实企业责任,加强质量监管,实行全覆盖质量抽验,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切实保障民生。
(三)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我局制定并实施《全市示范创建方案》,第一阶段三个区市通过了国家和省级示范区市考核验收。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创建一批示范市(区)、示范镇(办)和100条特色示范街,通过示范带动,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落实到基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推进创建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我市创建工作在全国会议受到表扬。
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
一是加强科学监管能力建设。通过学习实践活动,重点解决了五个方面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强素质、担重任、守法纪、促发展”主题活动,全面实施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培训,对局机关处室负责人全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建成药品电子监管网一期工程。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我局药检机构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了药品、食品等八大类产品检验能力。
二是打造阳光政务工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对审评审批、认证发证等重点环节全程公开。在市行政审批中心设立食药局服务窗口,依法办理行政许可事项1723件次,规定时限办结率达到100%。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走访基层单位2万余家次,加强30家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所属7个单位保持了“基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三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实施《惩治预防腐败2008—2012年工作方案》,加强正反典型和警示教育,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定并严格执行“十条禁令”,实行全员廉政承诺,严格落实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廉政措施。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点工作措施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药品安全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我国现阶段食品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我国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同样遇到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任务十分艰巨。我市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在全省最多,食品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在全国同类城市最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和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技术监督能力不足,监管任务十分繁重。监管机构边组建边工作,体制机制需要完善。监管能力建设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各级安全责任和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任务,突出“整顿规范”和“示范创建”两大主题,加强八个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六项工作:进一步构建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完成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贯彻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重大战略,促进食品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学监管能力建设,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食品药品民生工程,创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