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会场征集意见反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0-01-14
字体大小: 打印

“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意见建议办理组:
  接到PS20090010号《领导同志批示事项办理通知单》后,我们立即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相关工作措施。
  目前我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19家。近几年来,围绕市政府“打造食品最安全城市”的总体目标,不断健全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措施,不断加大监督力度,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上升。2009年,市级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3.67 %,较2006年提高4.48个百分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较好的应对了啤酒甲醛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较好的保障了奥帆赛残奥帆赛、全运会等重大任务的食品安全,较好的保障了全市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
  当前加工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安全法》宣贯力度还不够大,以2009年为例,监督抽查6.33%的不合格率主要反映在企业对法律法规学习不够、了解不清,加工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产品出厂检验把关不严等方面;二是区、市(分)局没有编制部门批复的食品监督内设机构和专门的人员编制,监督力量薄弱;三是监督抽查覆盖面不高,2009年对579家企业792批食品及相关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抽查覆盖率仅达到全市企业数的44.57%;四是食品监督检验装备能力还有待于加强;五是人员素质尚需提高,在日常监督、检验检测等方面仍有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宣贯力度
  2009年,我局对《食品安全法》规定企业必须做的、禁止做的、可以做的和面对的法律责任进行了归纳梳理,编写了《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必读》,免费发放给企业,并组织进行了系统学习。2010年,我局将继续加大《食品安全法》宣贯力度,强化企业的法治意识,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监督企业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企业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不安全食品召回等制度;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管理、经营。对造假者依法坚决处置。
  二、进一步转变监督方式
  调整监督重点。把原来以监督最终产品为主,调整为以监督企业生产行为是否违法、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与监督最终产品质量安全并重。
  改进监督手段。一方面,充分运用网上办公和网络监督等信息化手段;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区、市政府帮助配备一定数量的协管员,协助做好食品加工企业日常监督工作。
  完善监督机制。围绕行政监督、检验检测、执法打假和预测预警,依法建立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互相支持、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形成合力。
  科学安排计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做好对企业的特别监督检查和常规监督检查。
  三、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查力度
  扩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抽查范围。加大对重点食品和重大节庆期间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食品的抽检力度。抽检结果定期向市民公布。
  四、进一步提高装备水平
  2009年,我局在加强国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自筹资金478万元,完成了五市和城阳的食品实验室建设。2010年,将以提高食品检测仪器等硬件配置为重点,继续加大国家中心和五市一区食品实验室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力争到2011年建成国内先进、资质完备、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支撑平台。
  五、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对食品监督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督执法水平,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关心支持下,质监干部职工将同心协力,尽职尽责,为保障生产加工食品安全,为创建“食品最安全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〇年一月六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