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2009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11-30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工商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创新服务发展举措,改革监管执法方式,完善民生保障机制,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发挥综合职能,积极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为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开展“服务发展年”活动,综合运用各项职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十百千”大走访,走访企业7928户、问卷调查50933户。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出台了34项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出台商标权抵押贷款规定,开展动产抵押和股权出资出质登记,组织“银企洽谈”等活动358次,帮助企业融资80.48亿元。全市各类市场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登记企业、个体工商户同比分别增长20.7%和47%。认真贯彻品牌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注册、使用商标,全市新注册商标同比增长90.1%。圆满承办2009(第三届)中国商标节,层次高、声势大,营造了浓厚商标战略氛围。积极争取区、市政府的支持,对重点企业实施跟踪培育,今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创历年之最,服务业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新认定、续展省著名商标91件,总数稳居全省第一。积极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分类开展订单农业“合同帮扶”,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478户、农村经纪人2289人,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86起,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密切关注民生,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农民工返乡等新情况,积极采取政策支持、就业帮扶等措施,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工商所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创业门槛,允许“试营业”、“零成本”创业;指导企业建立见习基地,举办创业政策培训,引导、支持25636名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实现就业再就业。在江北地区率先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吸纳政府部门广泛参与,增强了维权工作合力。围绕提振信心、扩大消费,广泛开展名优企业形象和名优商品(服务)展示等12项宣传教育活动,创刊《新消费》杂志,加强了科学消费宣传引导。成立“10109315”消费投诉咨询中心,与80家大型企业建立网上“投诉分流直通车”,新增7条“12315”接话线路,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咨询、申诉和投诉举报6.8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14万元。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查处取缔“黑网吧”力度,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治隐患,保安全”等专项行动,取缔无照经营3671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改进监管执法,深入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针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和市场主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创新监管理念,重点加大危害群众生命健康、严重影响经济秩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查处各类案件1.2万余起,案值3519万元。突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新赋予的食品流通许可职能,超前研究应对办法,严格实地核查程序,依法核发许可证3838份。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家电下乡”商品等专项整治,强化食品等重点商品质量监测,查处假冒伪劣案件443起,案值1575万元。加大反垄断执法宣传力度,建立商标保护跨地区执法协作机制,加强不良广告动态监测和定期通报,开展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商业贿赂、传销百日集中整治等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竞争秩序。出台农产品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在食品经营业户中全面推行“实名标注”等“四项制度”,在农产品市场实行“来源溯源制”,提高了制度化、长效化管理水平。广泛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大讨论,公示企业良好信息593条、不良警示信息244条,推进了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集中执法体制,健全网上办案“四分离”、自由裁量权规范等制约措施,杜绝了多头执法和执法扰民问题。大力推行行政指导,对情节、后果轻微的违法行为坚持教育规范为主,通过约谈、警示等方式开展行政指导6100余次,为556户困难企业办理了延期年检、延续经营期限手续。
  四、坚持从严治队,深化服务型工商建设。围绕“科学发展、维权助业”主题,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采取全员读书、脱产轮训等形式,加强分级分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积极适应“两费”停征后的基层职能转型需要,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调整优化工商所布局,创新“菜单式”管理、“电子巡查”等工作模式,加强工商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四方分局郭静同志荣获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是全国工商系统唯一受到表彰的个人。全面开展“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大提升”活动。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实行首席代表当场核准,审批效率提高58%,得到企业好评。完善便企措施,网上年检率连续四年保持100%;创新网上年检申报备案制,5109户企业通过网上备案一次性通过年检。深化电子政务,实行动产抵押网上登记,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登记信息网上免费、自主查询。建立产业集群查询系统,定期向政府报送市场主体运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积极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坚持基层监管执法人员面向社会述职述廉并接受评议制度,已有87个工商所向4350名群众进行了述职述廉。创新富有工商特点的惩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和监管责任风险点防范管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教育主题活动,逐个部位、逐个环节排查风险,逐一完善防范措施和监督机制,国家工商总局先后两次在青召开现场会。出台行政问责暂行规定,加大行风督察力度,受理群众举报、投诉92起,处结率100%。
  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秩序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队伍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需要,特别是停征“两费”后,基层职能由收费监管向监管、服务的转型不够,由此导致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差距和不足:服务发展措施更多地停留在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等初级形式上,与企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服务层次不高;对商品质量的监管还有缺位,对新兴领域缺乏有效监管办法,长效、治本措施有待完善; 解决消费纠纷的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责令整改等处理措施有时跟踪落实不到位,消费者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服务态度不热情、效率不高问题仍有存在,人性化、亲情化便民措施落实时有走样,违规收费问题出现新的苗头,利用职权“吃拿卡要”问题还未彻底杜绝等,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决不能姑息迁就,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惩治,整改提高。
  下一步,要重点强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着力提升服务发展层次和水平。以创建驰、著名商标为主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为主线,打造一批非公有制名牌企业。加强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综合分析,定期向政府报告、向社会发布,并提出产业政策调整建议。二是着力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的源头治理和长效监管。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为主线,推动经济秩序持续好转。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和移动执法办公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效能。完善覆盖节假日、重点场所的巡查机制,落实基层“网格化”监管责任。三是着力推进民生保障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创新完善“12315每月开放日”、消费热点警示提示、消费维权社会义务监督员、律师顾问团等制度,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消费引导,帮助群众化解维权难题。四是着力强化队伍素质能力和行风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建设,提高网络市场、食品安全等新兴、重点领域监管能力。加强宗旨教育,推进风险点防范管理,建立注册登记、行政执法等权力运行的电子监察系统,坚决查处态度粗暴、效率低下以及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