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2009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11-30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努力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1-10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5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27%,同比增长16.5%;全市授权专利3264件,其中发明专利430件,同比增长18.6%和36.9%。
  一、深化合作引进,大力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1、深入推进与中科院战略合作。09年3月我市与中科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9月与光电院、兰化所签署共建青岛研发基地协议,已启动建设;中科院青岛能源科学与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揭牌成立。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全面建成使用,11月30日正式通过验收,路甬祥院长出席。成功举办第二届中科院-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59所高校、科研院所和310家企业参加,共签订30项合作协议,达成100余项合作意向。
  2、加快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尔、海信、中石化安工院三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建成;青岛啤酒、海洋化工研究院两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专家评审。青岛软控、省海仪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准建设;花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并通过科技部验收。
  3、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我市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省海仪所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签署科技合作协议;青岛半导体所与俄罗斯拉明斯克仪表设计局签订引进合作协议;青岛软控、海洋局一所成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青岛软控斯洛伐克欧洲研发和技术中心基本建成。我市企业与国内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共建18个研发机构,开展200余项技术项目合作。
  二、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流媒体模卡数字电视嵌入式软件平台、大运量快速公交智能系统等项目列入科技部专项计划,获专项资金总额超过4亿元。数字家庭流媒体终端及网络信息平台、无线射频智能物流系统、船舶压载水处理装备、自升式钻井船建造、超高压电缆绝缘材料、3.0兆瓦风电装备制造等20余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2、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南车青岛四方高速列车获铁道部京沪高铁近40%的订单;海尔高清数字模卡电视实现产值超过15亿元;海信液晶模组及LED背光模组实现产值近30亿元;青岛软控投资3.2亿元开工建设轮胎工艺与控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海油投资13亿元开工建设自升式钻井平台。
  3、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培养进一步加强。制订出台《青岛市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专项计划实施细则》,组织引进了激光探测等领域5个专业技术团队和2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协调落实15名优秀科技人才优惠政策。
  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加快实施。制定出台了《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案》,对350家企业进行了上千人次培训,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滚动培育10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三、加强支撑引领,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1、积极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研讨咨询活动。牵头组办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500多名国内外嘉宾出席会议。组织成立蓝色经济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23名高层次委员和200多位知名专家,积极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有关咨询论证工作。
  2、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工作。组织起草蓝色经济区建设科技创新规划,研究确定我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区域产业增长点。海洋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开工建设。
  四、突出科技惠民,强化公共事业和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1、组织开展社会公共事业科技攻关。实施浒苔科技专项,科学应对浒苔自然灾害;启动甲型流感应急处置及刑侦网络作战系统技术攻关,维护社会安全;开展食用植物油安全及危险废弃物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保障人民健康。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科技专项,培育橄榄油型花生等5个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1500多亩;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积极开展“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活动,五个县级市全部成为试点县。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1、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发布《青岛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全市专利技术实施率75%以上。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修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开通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举报投诉热线;开展“雷雨”执法专项行动,检查大型商场超市100余家次,登记标注专利标记商品700余种。
  六、加强工作联动,推动区市特色科技上水平
  1、加强完善区市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区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定期研究、合力推进各区市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12区市参加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考核。
  2、支持区市特色科技及产业发展。市南软件与现代服务、市北电子信息与数码创意、四方橡胶化工与建筑创意、李沧精细化工等12区市特色科技产业加快发展;区市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入驻企业超过百家,培育孵化科技成果20余项。
  七、加强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工作效能
  1、继续深化科技项目管理改革。优化科技专项资金投入结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及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监管审计工作,对重点项目实施第三方全过程监理;委托专业审计机构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全面审计,规范科技资金用途,提高使用效益。
  2、加强规划管理和政策法规建设。编制完成《“四个十”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规划》;开展《青岛市科技进步条例》起草和立法工作;落实科技优惠政策,125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3.58亿元,193项自主创新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3、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09年全市共获国家科技奖励7项;1-10月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7.75亿元;胶南成为我市第二个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即发等4家企业成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企业;青岛软件园、高新区新产业团地通过科技部国家级孵化器专家评审;青岛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中心;高水平承办了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研讨会。
  4、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用。市科技研发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一站式服务大厅面向社会提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12个窗口服务,累计服务3万人次;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场洽谈会12场,签订合作协议76项。
  5、努力提高行政工作效能。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分析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确定了今后科技工作11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31项具体整改措施,行政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
  09年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和进展,但与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城市自主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增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够大,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三是高端技术研发团队相对缺乏,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四是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有待优化,政策法规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五是行政工作效能还不够高,等等。
  2010年,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新兴产业为突破,集聚优势资源,大力实施“四个十”科技创新工程;突出抓好以国家级科研机构引进建设为龙头,以科技研发服务中心和工业技术研究院为支撑的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定向招商,全力支持高新区加快发展;高质量完成“十二五”科技规划编制工作。为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