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2009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11-30
字体大小: 打印

  2009年是我市加快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一年,城乡规划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标,服务型机关建设上了新水平。
  一、2009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全面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
  在去年形成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规划成果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牵头组织完成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10项课题研究和13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落实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完善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成果,完成了按法定程序上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上升为法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了空间布局基础。完成了环湾重点启动区域的规划审批工作;完成了第一、二批共20家搬迁企业用地的规划审批和第三、四批共14家搬迁企业现址用地审批前的论证工作;全力配合高新区饱和性投资,完善了高新区规划成果体系,年初确定的34个饱和性投资项目的规划审批已全部完成,追加的21条道路也全部核发了初步设计条件;环湾大道改造工程及道路交通组织、市政管线迁移、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连接线工程的规划审批也已完成。
  (二)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力推市办实事进展
  与相关部门、区政府一道,超前谋划2009年“两改”和保障性住房项目涉及的规划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分清主次缓急,各项工作压茬进行,今年12个“两改”项目、28个保障性住房配建项目均按计划提前完成规划审批;对2007年、2008年“两改”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难点工程,通过规划的努力均得以突破,顺利进行。提前两月办结市内四区新敷设排水管网的所有规划手续,完成市区新增热网工程的规划审批;今年计划开工建设崂山水库上游污水治理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北部医疗中心规划审批全部办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设施定性定量定位,一年来规划新增了相关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127处,总面积461236.71平方米。
  (三)围绕扩内需、促发展的要求,确保重点项目建设
  全市“四个一批”335个重点项目,均涉及规划服务工作。我们采取了超前服务、主动沟通、定点联系、特事特办等方式,有效推进项目建设。335个重点项目中120余项属于平度、胶州等周边县市项目需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外,剩余200多个项目中,初步统计40余项规划手续已全部办理完毕,其余项目部分正在审批,部分尚未到我局办理,后续手续将随着工程进度陆续展开。城市轨道交通、新疆路快速路、重庆路快速路等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铁路青岛北站工程、青荣城际铁路、青连铁路等重大城市对外交通项目,已完成了规划审批和前期论证工作。
  (四)进一步强化日常性规划编制工作
  在去年完成19片控规修编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完成了10片控规的修编,规划总面积308.58平方公里。制定的《青岛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规程》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将全市镇、村发展纳入城镇规划体系中,目前已完成县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县域建成区控规覆盖率达95%以上;已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重点镇控规覆盖率达65%以上,中心村建设规划也基本完成;继续开展“送规划下乡”活动,将《青岛市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图集》和《青岛市小户型住宅设计方案图集》免费赠送各市(区)及各镇。针对青岛“山、海、城”一体的风貌特色,加强城市设计的研究论证工作,对重要地段重要区域的建设项目要求单独编制城市设计,延续、彰显城市风貌特色。
  (五)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以办理市人大“7号议案”为载体,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延续青岛的城市历史文脉。现已完成七区五市范围内的“保护要素普查工作”,建立了“保护要素普查”名录。《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相关7片控规修编以及5项专题研究正逐步深入。
  (六)依法行政,加强规划执行和监督工作
  认真做好房地产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治理工作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加强立法调研,完善城乡规划管理法规体系,《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管理办法》已完成草案,《青岛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条例》正在按程序上报。加强日常“巡线”工作,加大对违法建筑的联合执法力度。
  二、以打造“阳光规划”政务品牌为目标,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型政府机关
  (一)强化政务公开,加强沟通交流,尊重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对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涉及城乡规划的重大决策事宜,积极倾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心,问计于民。以政务网站、新闻媒体、“在线访谈”、“民生在线”、“行风在线”等为依托,广开渠道,构建与社会各界的多层次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市民参与规划。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中,充分听取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年共答复市民各类问题620项,回复率、满意率达到100%。
  (二)实施科学决策,强化部门联动,为规划服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认真做好城市规划委员会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科研机构的作用,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目前,我市的城规委制度已走在全国前列。与各区委、区政府建立了长效的区局联席会制度,并与相关职能部门、项目单位、设计单位开展互动交流,为加快项目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合入驻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压缩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模式
  全年共受理业务件4591件,比去年增加了40%。将法定20个工作日的规划许可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其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证办理时限压缩为10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压缩为6个工作日,“一书三证”实际办理时间平均为5.8个工作日,同比提速37%。另外,根据项目需要和进展情况,打破常规,超前服务,通过实行项目规划专办员、项目服务调度、全程动态跟踪、送规划上门、规划联络卡等制度,全力推进项目的开工建设。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廉政教育,为创建服务型机关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和轮岗交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局、处室(分局)两级“每周一案”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完善防范监督机制,修订出台了《廉洁从政九条禁令》;在规划系统组织全员签订了廉政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制”。
  一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实现了既定的工作目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乡规划工作距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还有差距,距离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在城乡规划工作中还存在着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逐步解决的若干历史遗留问题和广大市民关注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是:城乡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不足;诸如高层挡光、公共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和落实不到位等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旧城改造中存在开发强度过大致使局部地块承载力超负荷;城市发展还存在着南北差距、东西失衡的问题;规划政务公开的广度不够;建筑精品不多、总体设计水平不高等。
  对此我们也认真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有些是历史欠账,有些可以马上解决,有些需要我们与其他部门、相关区(市)政府协力而为共同解决,还有一些需要加快落实既有规划。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超前谋划、认真落实、积极推进上述问题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