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税区管委高度重视市民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将意见建议办理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介绍区情、宣传政策结合起来,与改进工作、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组织专人针对市民所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提炼、归纳分析。经梳理归纳,市民意见建议大致可以分为七大类,涉及到加快保税港区建设、设立配套发展区域、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管工作、完善业务流程、保护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客观地对保税区近年来的工作予以了评价,有针对性地就重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其中不乏参考价值大、实际操作性强的优秀意见建议。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一)发展国际大中转,助推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办理情况:利用“海上巴士”,降低省内企业通过青岛港进出口货物的物流成本,提速全省外经贸进出口;大力开展“干线中转”业务,吸引国外中转箱源回流青岛港,提升青岛港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量;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立足保税港区政策集聚优势,重点拓展临港相关产业,发展水陆(铁)、水空等多式联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国际化航运市场服务体系。
(二)大力拓展保税港区功能,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办理情况:利用“入区退税”的放大政策,拓展物流服务区域,将保税港区的功能政策延伸到全省各地。充分利用海关允许青岛港与其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实施“直通监管”模式的契机,将保税港区的口岸功能延伸到省内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入开展区区联动、区港联动、港港联动;建设全省现代物流示范基地,建立现代保税物流网络,吸引以第三方、第四方为主的跨国物流企业,搭建与国际惯例高度接轨的物流集散平台;
(三)打造新兴市场,建设大宗原材料交易及定价中心。
办理情况:创新市场功能和交易模式,大力拓展新兴市场,积极推进以电子交易为平台的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发展。力争未来五年内市场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初步形成大宗原材料的国际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重点推进橡胶、棉花、矿权三大市场快速发展,2010年橡胶市场全面转型为期货市场,2015年发展成为世界定价中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通关及检测效率,推动棉花市场未来三年内成为全国最大进口棉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建设储量5-10万吨国家橡胶战略储备库,并逐步建立境外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国家储备战略资源营造新优势。
(四)强化保税港区辐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办理情况:利用海关“一点通”政策,将全省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青岛保税港区的远程堆场,构建起全市乃至全省保税物流服务网络,更好地为全市开放型经济服务;充分利用海关跨省区域通关合作措施,强化青岛港作为新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吸引沿黄流域各省区货源向青岛保税港区聚集;初步建成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外贸集装箱中转枢纽,培育壮大港航服务、跨国采购、特色研发、服务外包、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集群,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采购分拨中心、营运结算中心、期货交割中心,并探索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试验区。
(五)、全面加快保税港区一期管理运营与二期开发建设,加快保税港区建设、完善业务流程及转移非保业务。
办理情况:保税区管委将加强保税港区一期管理运营作为全年工作的战略重点,科学设计通关监管模式,全面理顺业务运行方式,积极拓展功能政策空间。创建高效运营环境,推进口岸监管体制创新,实现严密监管下的高效通关,对保税港区的进出境船舶、货物、仓库及相关企业等实行闭合式、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创新实施规范管理,本着“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作”的原则,支持工商、税务、外汇、质检、公安等驻区职能部门流程再造,努力为企业搭建全程服务发展平台。
同时,全面启动保税港区二期开发建设,努力为2011年全面封关运营提供保障。做好二期区域监管卡口、查验平台、隔离围网及口岸单位办公设施等的规划选址和配套建设等基础工作。对原保税区个别“非保税业务”分阶段引导其通过业务转型、空间置换、信息围网等方式,实现规范升级。在总体规划的整体框架下,合理设置并超前布局“综合服务区”,引导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代理中介、设计研发、交易市场、商品展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入驻。
(六)加大保税港区宣传力度、完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办理情况:针对市民关于的意见建议,保税区管委大力抓好政策功能推介,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保税港区知名度与影响力,面向全省17地市进行了保税港区电视直播宣讲,依托陇海线在沿黄流域进行政策推介,吸引中西部地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青岛集聚。目前,正加快与全省经信系统对接,努力帮助我省经贸及骨干企业用好用活保税港区功能政策,进一步降低生产及运营成本,增创全省对外开放新优势。
全面升级保税港区门户网站,更新栏目设置,完善互动平台,加快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切实完善综合监管和集群应用平台,以实现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覆盖。积极争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大对企业品牌建设、技术升级、产品研发、财政补息等支持力度。
(七)、加强监管、严把招商关、防止不良投资项目入区,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办理情况:继续深入实施“大招商”战略,变“招商”为“选商”,寓“招商”于“安商”,进一步夯实保税港区运营的项目储备,也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以定向招商为抓手,制定定向招商指导目录,加强与世界知名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的联系,重点引进符合保税港区功能政策的大型物流、港航服务、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龙头项目,先后开展了赴香港、日韩的专项招商活动。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向存量要增量,靠企业挖潜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空间经济、立体经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