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2009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11-30
字体大小: 打印
  我局是负责全市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等开放型经济综合管理的政府部门,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全市外经贸在困难的形势下保持平稳发展
  今年是30多年来外经贸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主动作为,全面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外贸为我市稳外需、保市场、保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10月,全市进出口357.29亿美元,其中出口219.67亿美元,好于全国、全省9.6和7.1个百分点,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位。比危机前呈三方面积极变化:一是占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对美、日等主要市场出口占比分别提高1.5、1.6个百分点;对非洲、南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二是外贸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新增出口企业1721家,有出口实绩企业8624家。三是外贸拉动作用不断增强。1-10月港口外贸吞吐量2.6亿吨,集装箱853万标箱,带动物流收入57亿元;增加金融服务、国际结算等银行收入2.46亿元;增加餐饮、旅游、商业等服务收入3.2亿元;外贸依存度62.9%,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3.2、34.2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实现保规模、调结构、上水平目标。1-10月,新批外资项目507个,合同外资19.8亿美元,到帐外资13.1亿美元,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六位。新批过千万美元项目73个,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过70%。一是引进川塞得斯电阻传感器(9200万$)、瑞驰曼汽车配件(7000万$)、北电能源(5000万$)和润浩甜菊糖(4400万$)等一批高端产业、技术项目,带动制造业结构水平提高。二是引进投资过亿美元的特易购综合购物中心、小麦岛综合开发,海上嘉年华(4000万$)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促进服务业层次提高。三是以外资企业为主的涉外税收占全市增值税的44%、所得税的38%,外资企业就业占全市城镇就业的40%。
  ——推动企业“走出去”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成效显现。1-10月,我市“走出去”新签项目557个,合同额8.1亿美元,营业额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6%和20.4%。境外投资带动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7.3亿美元,增长64.3%。境外能源、资源、农业合作开发,参股并购,研发全面发展。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增长点。一是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1-10月,离岸外包合同1.22亿美元,执行额796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3.2%和187.7%。美国IBM、韩国NHN等知名企业落户;重点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迅速壮大,培训人才1万人次,吸收大学生就业5千人。二是致力培育重点展会, 2009年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吸引450家企业、700家采购商和9万人次专业观众参展,贸易成交22.7亿元。
  二、履行职责重点采取的措施
  1.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一是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海尔、海信、即发等37家品牌企业扩大出口,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达25%;二是引进技术456项,合同额2.9亿美元,增长79%;三是争取高新区北部园区通过国家第三批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认定;四是设立“科技兴贸与优化结构”专项资金,支持出口企业产品研发,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全市平均高19.2个百分点。
  2.完善外贸发展服务体系。一是组织2400家企业参加31场境内外展;邀请86家国际知名采购商来青举办12场采购,帮扶企业抢订单、保市场。二是建青岛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和服务平台,帮助2600多家企业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三是会同优势企业建青岛外贸城和展销街,引导外贸企业内外销并重开发。四是设立外经贸企业融资在线登记系统,帮助510家企业获得270亿元授信额度,推动银企对接。五是建立出口信用风险保障和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增长206%。六是建立出口退税进度督查机制,全年完成160亿元,进度加快2个月,实现应退尽退。七是出台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意见,中央和地方1.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
  3.引导外资参与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专项机制、专业队伍合力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37个重点项目定向招商。二是扩大利用外资领域,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旧城改造、旅游和基础设施、临港产业等项目。三是打造招商新载体,以市南区动漫游戏、软件、高档百货,市北区商贸长廊、特色街区,四方双山片区,李沧新客站,城阳空港物流,胶州湾新产业基地和物流中心,董家口港区和保税港区,高新区等作为当前招商重点区域,强化招商推介。
  4、组织城市整体推介和重大招商活动。2月和4月吴经建副市长率团分别在香港、日本和韩国举办专题推介招商活动。7月阎启俊书记率团赴香港举办城市推介和项目促进,促成6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86.3亿美元,协议外资54.6亿美元,已有23个项目落地,到帐外资1.1亿美元。12月夏耕市长率团赴日、韩推介招商,确定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35.76亿美元,协议外资21.78亿美元。
  5.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发挥“走出去”专项资金扶持作用。一方面促成金王收购美国油田、陆洋兴达参股印尼铁矿、瑞昌棉业在非洲棉花种植加工等,推动境外能源、资源和农业开发;另一方面促成海尔参股新西兰高端家电企业,新华锦收购美国著名假发经销商,海信、绮丽、众地、青特等分别在美、加、日等设立研发、营销机构,收购品牌、技术、营销网络,直接进入国外终端市场。
  6.致力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一是坚持重大外资项目联席会议,搭建外资大项目“绿色通道”, 3次联席会解决问题50余个,为100多家外资企业解决“土地证”等遗留问题。二是坚持外贸联席会议,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国税等先后出台48条提高通关效率、降低收费措施。三是提高办事效率。行政审批由28项减为16项,纳入审批大厅集中为企业办理审批服务事项近4万件。解答疑问、处理纠纷550多件。四是组织外经贸发展促进月,5大板块33项活动,发放政策汇编2万册,5000多家企业参与。五是在《青岛日报》开辟政策推介专栏,通过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编发稿件1000多篇。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一是改善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和“敬业、职业、专业”展开讨论;倡导调研,入千家企业调研排难,与100家重点出口企业建联系机制;坚持四语种24小时外商服务热线。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整合17个业务数据库,开发点对点信息渠道,为企业送政策和信息。三是加强廉政教育,征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被评为《行风在线》开办五周年先进单位。四是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素质。每季邀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与国内两家名校合作,培训优秀年轻干部,适时组织在职培训。五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五四”组织青年瞻仰甲午海战纪念馆;“八一”组织军转干部集中培训;九月举行趣味运动会;“十一”举办国庆60周年歌咏比赛等。
  回顾一年外经贸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和政府正确领导、有关部门大力帮助、全市人民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外经贸工作在经历了危机后,发展基础还不稳定、不平衡,国际贸易摩擦频发、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外商投资意愿减弱等问题将影响外经贸的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落实胡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强化外经贸扶持与推进保市场、保份额、转方式、调结构相结合;强化定向招商与推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相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外贸结构,稳妥推动“走出去”,培育外经贸新增长点,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不辱使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