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征集意见反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0-01-14
字体大小: 打印

  根据市民对我市外经贸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外经贸局对梳理归纳后的21条市民建议结合工作职能及我市外经贸特点,进行了认真办理,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一、继续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增强队伍服务意识。
  办复意见:市外经贸局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导向,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一是进一步推动科技兴贸,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挥中央优化贸易结构资金作用,实施《青岛市优化结构与科技兴贸专项资金实施办法》,对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发、技改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给予支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高附加值传统产品出口,争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国家级崂山电子信息和高新区装备制造创新基地建设的联动推进。二是加大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质量认证等品牌培育活动。建立品牌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自主出口品牌的宣传、推介和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发展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并举,引进国外服务企业和服务品牌,培育主体,积极推进IT服务、金融、保险、物流、旅游、文化、建筑、商业服务等服务贸易发展。
  市外经贸局将以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为支撑,进一步外经贸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通过在青岛日报、青岛新闻网等媒体开辟专栏,举办政策巡回说明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我市出台的各项外经贸政策,尤其是我市新出台的促进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服务外包补充政策等。根据形势发展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加快政策落实和兑现进度。二是优化口岸环境。协调海关、国税、国检、外管等部门出台更多支持地方外贸发展的措施。推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提高联网核查效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争取我市进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三是完善促进和服务机制。发挥好外资、外贸两个联席会议,大企业直通车等制度的作用,有效衔接、相互补充,确保发挥最大效力。完善重点联系企业制度,密切联系100家重点出口企业,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跟踪和服务。四是提升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水平。不断完善外经贸局门户网站,搭建外经贸信息、政策发布平台,建立信息完备的全市外经贸数据库,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重点企业跟踪服务系统,针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建立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渠道。
  市外经贸局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创建文明城市和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为主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机关文化建设和培育“牵手世界”服务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业务处室、窗口部门设立“先锋岗和党员岗”,把创建党建品牌与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与开展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以及“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有机结合。完善机关处室联系外贸企业制度,外贸处牵头负责联系纺织品、服装、农产品行业,机电科技处牵头负责电子电器、机械设备、汽车零件、钢材行业,外贸规划处牵头负责轮胎、化工产品、家具、鞋类、集装箱行业,加强对重点行业发展的跟踪和对企业经营的直接服务。
  二、继续强化外经贸扶持与推进保市场、保份额、转方式、调结构相结合;强化定向招商与推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首开业聚集区相结合。
  办复意见:市外经贸局将强化支撑外贸发展的政策和服务体系。一是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举,拓展外贸企业发展空间。积极推广青岛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巩固稳定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南亚、中东、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扶持企业参加24个境外、10个境内重点展会,“走出去”举办贸易投资洽谈会,邀请国际大型采购商来青举办12个专场采购会,指导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国采购项目。组织到国内重点城市举办名优产品展销洽谈活动,加大对青岛外贸城和外贸展销街的扶持力度。二是推动“银企合作”和“信企合作”并举,创新外贸融资机制。制定实施《青岛市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借助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外贸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探索融资服务创新。加大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和保单融资规模,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三是调研监测和贸易摩擦预警并举,保证外贸平稳运行。突出重点行业和10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专题调研分析,挖掘新的外贸增长点,建立完善“青岛市外贸企业求助咨询平台”。 与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建立贸易摩擦预警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密切跟踪国际贸易摩擦情况,收集国外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等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区市政府、行业协会、外贸企业共同参与的贸易救济工作机制,加强外经贸队伍和企业培训,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应对“两反两保”的调查、协调和应诉。
  市外经贸局将贯彻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推进定向招商,加快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是着力推动定向招商。整合力量,建设局系统招商新构架,建立驻北京招商办公室。实行“三级负责、快速反应”项目推进机制,对确定重点推进的33个定向招商大项目,分解责任,细化进度,确保年内签约。以海水淡化、风力发电装备制造,机车车辆、新材料、服务外包等高端产业为重点,分解产业链,排出国际知名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定期走访,收集和储备新的项目信息。二是着力推动重点国别招商。以实施“提升日韩、突破欧美、扩大港台、巩固东南亚”战略为指导,在2009年成功举办香港、日韩大型经贸促进活动的基础上,2010年在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活动,建立高层推动招商的长效机制,持续引进招商大项目,狠抓项目落地和外资到账。三是着力推介环湾招商新载体,以市南区动漫游戏、软件、高档百货,市北区商贸长廊、特色街区,四方双山片区及老城区改造,李沧新客站,城阳空港物流区,胶州湾新产业基地和物流中心,董家口港区和保税港区,高新区等作为招商重点区域,强化招商推介。四是着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吸引鼓励外资参与我市企业兼并、收购、参股或控股,积极引进投资性公司,鼓励和推动企业境外上市。积极探索企业吸引国际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新的利用外资方式。
  三、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对外贸易遭受了较大冲击。应采取加大支持外贸发展的措施。
  办复意见: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市外经贸局提前预判,及早准备。在2008年《关于支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及相关配套政策扶持政策基础上,经广泛调研,市政府于2009年8月份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的意见》,从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出口退税进度、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贸易风险防范及保障机制、推动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外贸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做好进口促进等八个方面进行扶持。在扶持政策激励下,企业开拓市场、电子商务应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应对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也使我市出口下降幅度好于其他省市。下一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1、狠抓外贸发展政策落实。一是继续做好《关于支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关后续工作,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审核效率,协调有关方面全面加快《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的意见》配套资金的兑现进度,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资金的扶持效应。二是提早谋划完善外贸扶持政策体系的新举措。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合理统配中央外贸发展切块资金和地方外贸扶持配套资金,提高解决外贸企业需求的针对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对开拓国际市场、解决融资需求的支持,在发展中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2、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是充分发挥国家开拓国际市场扶持政策的作用,对参加境外展会的企业给予展位费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地方资金再给予补贴。二是加大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个性化开发。以纺织服装、冷冻食品、轮胎等为重点,充分利用环球资源、环球市场等第三方的平台优势,规范贸易流程,打造“青岛制造”品牌,逐步建立适合俄罗斯及东欧市场特点的贸易渠道;以轻工、建材、家用电器为重点,依托现有重点企业的渠道,加大青岛特色优势产品在非洲市场的推广;以五金、食品、电子通讯为重点,进一步拓展中东市场。三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做法,不断探索开拓国际市场新渠道。3、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是加大银贸合作,落实好青岛市外经贸局与中信银行青岛分行签署的银企联手促青岛外经贸平稳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全市进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二是发挥好“青岛市外经贸企业融资贷款意向在线登记系统”作用,收集企业的融资需求,并向银行推荐有市场、有订单、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三是借助中央财政设立担保资金,探索建立外贸企业担保服务机构,为出口企业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四是大力推动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贷款和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探索融资服务创新,扩大保理、保险、代收等金融服务。
  四、媒体上经常报道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等措施,我市应积极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办复意见: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壁垒,市外经贸局将着力强化全市贸易救济平台和工作机制建设,狠抓信息服务,密切联系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对出口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维护正当权益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下一步市外经贸局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与商务部有关部门及各主要行业协会的协调沟通,完善四体联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机制,指导、协助我市企业、中介组织做好贸易摩擦应诉工作。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和信息沟通,全面掌握和分析本地区的国际贸易摩擦情况,及时发布出口产品预警信息,建立预警信息快速传递机制和应对工作快速启动机制。三是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出口企业宣传应对贸易摩擦的基本知识和培训其参加问卷调查、案件应诉等注意事项,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开展反倾销应诉活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五、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越来越成为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应加大企业要应用电子商务方面的指导和扶持。
  办复意见:目前我市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是:1、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在我市支持的电子商务平台注册使用的外贸企业超过3100家,占当年有出口实绩企业的36%,较年初增加1000余家。2、贸易领域的电子商务实践获得国家商务部充分肯定。我市32家企业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重点联系企业”,其中内资企业26家,外资企业6家,涵盖了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贸易流通等行业。今后将重点积极打造“青岛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线上交易。一方面,借助知名网站在网络交易上的优势,与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等网站联手打造青岛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推出青岛专区,促进线上交易。与商务部EDI中心合作开通“青岛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为企业供求信息、商务动态、相关政策等服务,帮助外贸出口企业开拓线上交易渠道,助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共享各类信息资源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出台政策支持企业电子商务,按照使用第三方贸易平台所支付的费用予以补助。
  六、当前外贸出口的外部环境日趋恶化,需求萎缩、摩擦频发、竞争加剧,在此形势下,应进一步完善外贸发展的软环境。
  办复意见:目前我市停止征收人防工程建设费等19项收费项目,减半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创新推出“外经贸发展促进月”活动,作为促进外经贸科学发展、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的新途径和新载体。在有关媒体开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外经贸科学发展》专栏,刊载企业应对危机典型案例,加大对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宣传,启发引导企业学习应对危机的成功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下一步重点推进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充分利用全市促进外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制约外贸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关贸、检贸、税贸、银贸协作,落实好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出台的提高通关、通检效率的便捷措施,及时协调解决涉及外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全面梳理各类行政事业收费,分别采取“缓、免、减、返”的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通过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融资促进、市场开拓、环境建设等工作,为企业送政策、保运行、解困忧、促发展,真正做到政策宣传到位、解读到位、落实到位,切实发挥好国家和我市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的促进效应。
  七、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增强政策透明度,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解决实际困难。
  办复意见:1、优化外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发挥外贸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国税等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简化工作流程,解决企业在通关、检验、退税,外汇结算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行政收费,促进了外贸发展。二是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解决企业亟需解决的经营难题36个,办理各类急证260余个。解答咨询、处理各类审批纠纷和问题550多件。三是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和处理国际贸易纠纷。本着客观、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原则,积极协调我驻外使领馆、市外办、省商务厅以及行业协会和纠纷企业,正确理解和协商处理国际贸易纠纷案件,协调纠纷当事企业,帮助企业寻找解决贸易纠纷的渠道和方法,维护企业利益,共处结贸易纠纷16件,较为圆满地协调了企业间的贸易纠纷,维护了青岛出口企业的国际声誉。2、强化政策宣传,坚持政务公开。一是扩大国家外经贸政策宣传。从宣传教育入手,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放《外经贸政策汇编》等文字材料,把政府各项外贸扶持政策传达到所有商务管理部门和企业。同时,在《青岛日报》开辟专栏组织国税、外汇、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撰写文章,扩大政策宣传力度,促进国家外贸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聘请专家组成“外经贸发展促进月”政策巡讲组,采取集中宣讲、座谈讨论、专家答疑等多种形式送政策到门,现场解答企业在贸易融资、外汇结算、海关通关、商品检验、出口退税等实际问题26个,帮助企业充分理解国家政策、灵活运用扶持政策。三是公开行政。公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咨询电话、值班电话、投诉电话,在许可证管理、关税配额产品、产地证管理等各方面接受监督。3、强化企业培训,培育出口队伍。一是加大业务培训。针对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降低,出口下滑,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的形势,全年各类培训活动16期,培训人员3600余人次,其中企业领导培训6期,组织新备案企业业务培训12期,培训企业1620家, 2450人参加了培训,增强了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外贸出口增长和业务开展。二是加强与各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配合,为外贸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协调海关对进出口企业进行资信调查,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重点出口食品企业的现场帮扶,帮助企业申请省市出口品牌和商务部专项资金,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等,为外贸企业成长发展提供便利服务。今年以来,在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出口下滑的情况下,我市出口队伍逆势增长,全年我市新增备案登记企业2663家,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969家,为明年扩大外贸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市外经贸局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帮助解决企业在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困难;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加强外经贸政策宣传,汇编外贸扶持政策下发所有进出口企业,并通过组织新闻媒体、政策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最新政策信息,对进出口企业进行普及宣传教育;四是加强对进出口企业辅导培训,拟举办10期专门培训班,对60%左右的新备案企业进行系统业务培训,提高新备案企业的市场开拓、经营管理能力。
  八、加大品牌工作力度。支持企业创建国际品牌,引导品牌企业扩大国际市场。
  办复意见:1、鼓励引导企业加快培育自主品牌。针对我国出口产品中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缺乏、商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政府近年来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05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8个部委发布了《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4月,根据国际贸易环境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商务部、发改委等部委又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2005年发布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将“出口名牌”更名为“国际知名品牌”,在不违反我国际协定义务的原则下,对推进国际知名品牌建设的企业给与支持。山东省、青岛市有关部门也发布了相关实施意见并积极推进国际知名品牌的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我市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市外经贸局、发改委等8个部门联合组成了青岛市培育出口品牌工作协调小组,向山东省推荐我市30多家企业参加了2008-2009年度“山东出口名牌”的评选,我市共有海尔、海信等26个品牌入选;2008年底,全市评选出了37个“青岛市2008-2009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根据我市8部门会签的评选实施方案中的有关扶持政策,对出口名(品)牌企业的资金奖励按照青政办发[2008]53号文件执行,会同市财政局兑现奖励资金614万元。2、出台并落实相关支持企业培育品牌政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实践表明,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市外经贸局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积极配合省商务厅做好《山东出口名牌》宣传画册等工作,在展会参展、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与入选企业相应的支持。同时,协调海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税务等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措施,在通关、出口退税、检验检疫等方面给品牌企业提供便利。3、制定完善品牌发展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鼓励引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制定适合我市发展实际的国际知名品牌发展规划,推出不违反我国际协定义务的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媒体的作用和各种渠道,加大对品牌的力度,积极推介品牌产品;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协调、指导和服务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把推进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长期、持续、深入地抓实抓好。下一步市外经贸局采取的的工作措施:一是采取政策扶持等有力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建设,贯彻落实商务部、发改委等部委又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推进国际知名品牌建设的企业给与支持。二是积极配合商务部、省商务厅等做好品牌展会、促销等工作,在展会参展、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与品牌企业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三是协调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在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品牌企业提供一定的便利;四是进一步完善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制定适合我市发展实际的国际知名品牌发展规划,推出不违反我国际协定义务的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提高研发能力;五是利用各种品面、立体、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力度,积极推介品牌产品。
  九、促进农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开展行业内农产品技术研发,带动行业发展。
  办复意见:1、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要求,发展一批出口创汇农副产品。在平度、胶州、即墨、莱西等地的大沽河、小沽河、胶莱河沿岸发展花生、蔬菜等出口产品;在沿海一线,大力进行江海滩涂和水资源开发,发展海参、鲍鱼、对虾、扇贝、杂色蛤养殖,形成出口的拳头产品。2、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针对国际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和生态产品,初步实现了出口产品由生变熟、由冷冻变保鲜的转移。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和深度开发传统亚洲日本、韩国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洲、美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分散市场风险,扩大了农副产品出口。4、积极组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争取国际质量认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2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国际出口食品卫生注册,部分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近百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获得美国HACCP检验证书和欧盟水产品注册。5、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莱西市申报全省首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对出口农产品各环节、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管,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五位一体”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6、鼓励扶持持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鼓励出口企业进行共性技术研发,鼓励扶持设立农产品出口公共技术检测平台。下一步市外经贸局将采取的工作措施是:一是采取政策倾斜、扶持资金等方法,加大出口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进一步推进出口农产品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欧洲、美洲、中东等新兴市场;三是鼓励并组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争取国际质量认证;四是积极推动胶州、胶南和莱西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争取莱西市成为山东省“首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挂牌城市。
  十、加强对吸收外资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合理产业布局,规范招商秩序,注重招商选资。
  办复意见:市外经贸局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密切跟踪国家出台的关于产业发展、利用外资、区域发展、环境建设方面的新政策、措施,在吸收外资中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及时调整我市招商引资思路;加强宏观协调和指导,根据工业和服务业定向招商的意见,做好全市利用外资的产业规划布局,规范招商秩序,把各区市招商活动纳入全市统一计划安排,避免全市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五市积极引进制造业大项目,市内五区主要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开发区、高新区、城阳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并举。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做好6个特色功能园区建设。提高招商针对性,加强环保、土地前期审核,坚决杜绝引进“两高一资”项目,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项目,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作出贡献。
  十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注重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办复意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市外经贸局将根据国家调整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结合我市实际和定向招商产业发展重点,调整颁布《青岛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利用外资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对于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重大项目,给与支持和鼓励。引进的同时在与学习,学习国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抓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加大青岛与跨国公司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推动青岛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水平。
  十二、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对韩、日、美、港、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新跨越。
  办复意见:香港、韩国、日本、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一直是青岛的重要外资来源地。2009年,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改变我市外资下滑局面,市政府分别组织市领导率团在香港、日本、韩国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大型推介招商活动,积极推介我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特别是7月和12月,我市代表团出访香港、日韩举办大型经贸交流活动,拜访重要客户,促进重点投资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市城市发展战略引起了香港、日韩各界的极大关注。另外,7月和12月香港、日韩活动期间,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签约,为我市明年乃至今后利用外资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将以 “提升日韩、突破欧美、扩大港台、巩固东南亚”战略为指导,在去年成功举办香港、日韩大型经贸促进活动的基础上,2010年在香港、台湾、德国、美国等重点招商国家和地区加大招商力度,推动外资来源多元化,探索建立招商选资的长效机制:韩国实现大公司、大项目投资提升和突破。日本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继续在香港举行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贸易推广与投资促进、经贸合作与文化、旅游交流相结合的经贸推介活动;加强与台湾工商经济协会的沟通,以高新技术、旅游和现代农业为导向,借助展会、产业研讨会等形式赴台开展对台规模化专题经贸交流促进活动,开拓对台经贸促进新局面,寻求对台经贸工作新突破;推动与加强美国在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和消费电子展方面的合作;德国则发挥友好省州合作优势,举办城市推介活动,积极推动在装备机械、精密仪器、会展、城市保护和建设、文化艺术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十三、结合“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大城市推介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
  办复意见:2010年,我市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按照“抢抓机遇、内外并举、加快开放、突破发展”的发展思路,加强城市新发展战略的推介力度,扩大青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海外投资者进一步了解我市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投资环境、重点发展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为境外企业投资我市传递明确信息,增强投资者到青投资发展的信心。以政策推动为引导,加快推进定向招商,鼓励外资投向高新区、保税港区、四方海滨新城区、胶州湾新产业基地等“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区域;以外资大项目为抓手,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吸引著名跨国公司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引导外资大项目投向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产业、传统海洋优势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和临港工业,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集聚带。
  十四、推动利用外资促进出口和内需增长,增加劳动就业,惠及民生。
  办复意见:为扩大出口,市外经贸局扶持外商投资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走出去”举办贸易投资洽谈会,邀请国际大型采购商来青举办专场采购会,指导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国采购项目,组织到国内重点城市举办名优产品展销洽谈活动,推动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出口。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实施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高附加值传统产品出口和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推动“银企合作”和“信企合作”相结合,创新企业融资机制;积极引进外资投向商贸、高档酒店写字楼、文化体育旅游设施,扩大居民消费;引进国外服务企业和服务品牌,培育主体,积极推进IT服务、金融、保险、物流、旅游、文化、建筑、商业服务等服务贸易发展,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引导外资投向,出台我市欠发达地区的外资鼓励政策,鼓励五市吸引外商投资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开发、农副产业加工业、开发利用荒山、闲置土地、海岛等,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外资投向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借助外力发展民生事业。
  十五、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提高行政效率,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最优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
  办复意见:市外经贸局将进一步贯彻“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强经济园区规划建设,打造最优商务发展城市。加强开放型、服务型商务人才建设,降低创业成本和生活成本,积极引进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和专家,建立一套功能完善、运转高效、上下协调的对外开放工作体系和招商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加强全市各级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设,对行政服务人员实行培训上岗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服务,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后期的管理和服务,按照内外一体的国民待遇原则,建立企业发展状况调查和预警制度,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打造最佳的营商环境。
  十六、采取措施防范外资企业负债外逃,进一步保持良好的发展秩序
  办复意见:针对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问题,市外径贸局将客观分析非正常撤离的背景和原因,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企业身管理经营等诸多因素,建立应对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大了对外资企业的调研、服务和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研究降低经营成本的具体措施,力求有效监管和正确引导相结合。主要工作有:1、成立了市、区(市)两级应对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工作跨部门协作工作组。2008年3月成立,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外经贸、劳动、应急办、信访、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在对企业的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各司其职,互通信息,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影响。2、成立各区(市)外资企业清算援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企业清算和破产工作的领导,2008年3月,各区市建立了“外资企业清算援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实行“块块为主、条条为辅”。为那些确实不符合产业政策且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企业清算和申请破产提供方便。各区市已经按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成立了专门的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援助服务中心,将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工作的部门和机构纳入援助中心,简化审批程序,协助外资企业做好清算撤资工作,引导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退出中国市场。3、进一步完善了信息通报制度和对外资企业的预警、监管、应急处置机制。建立了由外经贸、公安、劳动、海关、外汇管理、工商、税务等部门及各区市参与搜集和共享的外企预警信息数据库,及时反馈、通报信息。同时通过工商年检、税务申报、劳动合同监察、进出口核销监控、工会维权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4、注意从防范和化解风险入手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诸如:实行对厂房租金按月收取、预收水电费,要求不得拖欠工人工资等做法;有关部门通过采取收取进口原料保证金、严格控制贷款比例甚至对以厂房及设备抵押贷款从严掌握等做法,大大降低了风险。通过工商年检、税务申报、劳动合同监察、进出口核销监控、工会维权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下一步将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服务机制。及时调度,推动已经建立的各种预警联动机制继续有效发挥好作用。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使外资企业学法、懂法、守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年活动,实现对监察对象的动态监控和对违法行为的主动预防。对涉及外资非法撤离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优先保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二是畅通渠道,做好重点外企运行监控和帮扶指导。对有撤资、撤离意向的企业要重点掌握,做到早预防、早介入、早处理,降低企业逃逸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对运行困难企业进行重点联系和帮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三是认真研究落实国家四部委办公厅《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工作指导,按照《指引》工作流程,与司法、公安、外事等部门一起,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妥善解决外资非正常撤离造成的损失,维护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七、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办复意见:一方面,充分发挥好传统的软环境建设优势。   (一)政务环境。在新的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正式运行后,“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推动了我市政务环境建设。目前,5市7区相继建成了行政审批大厅(中心),为政务环境的软、硬件建设提供了保障。(二)融资环境。作为商务环境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融资环境,近年来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各部门推出的企业融资新办法、市外经贸局牵头为外经贸企业在金融、出口信用保险、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新举措等,进一步推动了商务环境建设。(三)法制环境。以属地化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两级管理体制,在处理突发事件、帮助企业化解危机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继续推行区市两级“联席会议”、“清算援助中心”、“网格化”管理等机制和做法,利用全市外贸、外资重大项目联席会议等平台,协调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紧密结合我市外资企业发展实际,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一是出台措施,扶持企业科学发展。近来,我市紧跟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外经贸、国税等部门也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其中,《关于支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大对出口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做好全年出口退税工作、支持出口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等八个方方面制定了对出口企业的具体扶持措施。《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则从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多元诚信的融资环境等五个方面规范了对中小企业的具体帮扶细则。二是积极作为,为广大外经贸企业送政策、保稳定、解困忧、促发展。专门举办外经贸发展促进活动,牵头组织协调中央和省驻青单位、市直部门积极参与,通过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融资促进、市场开拓、环境建设等活动,帮助企业应对危机。关注外商投资企业苗头性、代表性的问题,及时受理投诉和求助,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并妥善处理,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注重服务,进一步推动软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全市重大外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对企业的困难进行个案研究,调动各部门力量协调解决。各区市也陆续推出“企业办事绿色通道”、“项目专办员制度”以及“解难题、送温暖”为主题的帮扶企业系列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高度关注外经贸企业运行。市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多次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具体应对措施,政府、企业联手,千方百计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近一年来,密集走访了五市七区的100多家外资企业,分行业对我市相关外经贸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及时提出政策建议,我市曾先后3次向商务部提出提高集装箱、首饰等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建议,目前,相关建议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认可,从去年4月1日起,国务院再次上调出口货物退税率,其中纺织服装、仿真首饰、陶瓷、蜡烛制品等均纳入上调之列,岛城4000多家企业受惠。同时,落实国家和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共减免或暂停收费100多项,在此基础上,市外经贸局自去年1月1日起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20项,清理经营性收费11项,为企业和社会减负6亿多元。下一步,市外经贸局将在继续发挥好传统的软环境建设优势和正在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部署,在实施定向招商等工作中,创新服务理念,前移服务关口,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以组织召开我市“201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迎新春座谈会”为契机,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营造我市良好的发展环境。届时,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外商投资企业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代表将共同参加,在同庆新春、共叙友谊的气氛下,通报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征集对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与贸易环境的意见建议。会上反映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外经贸局将认真梳理,提交市政府办公厅及有关部门,及时跟进并推动尽早解决。。
  十八、积极组织境外投资政策宣介活动,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
  办复意见:全年共组织10场境外投资政策宣介活动,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大量信息,开拓了企业发展思路。一是协助国内外招商机构在青举办推介说明会5场。2009年共有泰国、美国弗吉尼亚州、越南、荷兰在青举办4场投资环境说明会,加上我市东南亚考察团组对东南亚考察情况介绍会,为我市百余家参会企业提供了大量境外合作信息,收到了良好的宣介效果。二是在国外举办投资洽谈会2场。2009年6月下旬组织我市8家对乌、俄有境外投资意向的企业赴乌克兰和俄罗斯寻找合作伙伴及投资机会。分别于6月20日和6月25日在乌克兰敖德萨和俄罗斯莫斯科举办了“青岛——敖德萨市投资企业咨询座谈会”和“青岛——莫斯科贸易投资洽谈会”。其中,青岛明星瓶盖有限公司、青岛曙光石材有限公司与当地企业直接达成供货意向,其他公司均有与当地企业合作意向产生。三是举办全市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说明会1场,邀请我市已经“走出去”并在国外发展良好的企业与有意向但尚未“走出去”的企业进行交流,促成我市投资意向转变为投资行动。四是举办全市对外投资工作会议3场。定期对各区市境外投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调度,统筹规划,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境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力促境外项目健康发展。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创新优势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青发[2007]18号),市外经贸局与市财政联合出台《青岛市鼓励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9年有10家获得青岛市“走出去”扶持资金257万元。另外,有3家企业获得国家“走出去”扶持资金350万元。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强与国家部委、商会间、省市间以及驻外经商机构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部门间的交流,特别是充分发挥外经企业协会的作用。适时邀请国外投资促进机构开展多国别、多领域宣介。根据我市优势产业特点和国家鼓励对外投资导向,结合具体合作项目,开展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宣介。结合我市产业比较优势和国别市场情况,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和广度,积极组织企业开发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深度考察市场和投资环境,使我市更多的家电、纺织服装、食品、机械制造、木材石材加工等行业的企业“走出去”,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参与境外并购,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等。
  十九、加强对外派劳务招聘机构资格的审核,加大对非法黑中介的打击力度。
  办复意见:目前在外派劳务招聘机构资格审核方面,我市始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审核企业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业务的资格条件,对获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企业,市外经贸局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监督管理,规范企业依法开展外派劳务招聘业务。对非法开展外派劳务招聘业务的黑中介,由市外经贸局牵头组织工商局、公安局、监察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12区市非法黑中介进行明查暗访,查处无证经营411家,查处违法违规企业20家,吊销营业执照2家,罚款5.73万元,查处非法外派劳务广告1518条,涉及38家企业,关闭非法网站5家。清理违法出国务工牌匾和广告,对违规违法的中介及个人实行“黑名单”制。按照国家目前现有的规定严格审核企业申请对外承包劳务经营资格,待国务院颁发《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出台后,市外经贸局将严格按照新条例执行,对获已获权的外派劳务合作企业,规范企业依法开展外派劳务业务。今年的工作重点,继续加大对我市非法开展外派劳务业务的黑中介查处和打击力度,联合市工商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组织2-3次的全市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对一些有投诉或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随时进行查处的打击,及时妥善处理外派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同时,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介绍我市具有对外劳务合作资质的企业情况,使广大市民知道出国务工要通过正规渠道,找合法的外派公司,提高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健全我市日常监管和定期查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十、加强我市对外经济合作,为企业牵线搭桥,排忧解难。搞好对外劳务、境外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
  办复意见:市外经贸局与国外投促机构共同组织各种形式的国别说明会,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泰国、美国汉密顿罗德地区、丹麦、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德国北莱茵-维斯特法伦州、越南龙江工业园、南非、南非西开普省投资说明会,为有意向企业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组织专题宣介活动,如上半年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政策说明会”,下半年的“东南亚投资环境及政策说明会”等,为企业牵线搭桥实施“走出去”战略收到了较好效果。组织有意向有实力的企业到东南亚三国、俄罗斯和乌克兰考察市场,举办投资洽谈会。为充分发挥好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牵线搭桥作用,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宗旨,2009年邀请了商务部合作司、援外司、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有关领导和中央和省内在开拓海外工程、劳务市场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的企业相关领导介绍了国家有关的政策和各自开拓国际市场成功经验,带动我市企业又好又快地“走出去”。10月份组织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参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企业开拓东南亚建筑市场寻找商机。12月组织我市劳务企业赴日本洽谈开拓农业研修生业务。 下一步重点做好的工作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参加“夏洽会”、“东盟博览会”、“国际工程设备展”等展会,积极开拓非洲、东南亚和中东市场,使我市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又好又快开展。积极拓宽劳务合作联系渠道。在巩固现有劳务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开拓中高级劳务市场,拓宽合作领域。巩固日本、新加坡等传统研修生及雇工市场,开拓欧盟中高级劳务市场,争取在护士、机械电子专业人员方面有突破。
  二十一、要切实落实服务外包扶持政策,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别是加强指导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扶持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
  办复意见: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将服务外包作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主要做法有:1、政策扶持。2007年制定《关于增创新优势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设立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1亿元。随后出台了《青岛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扶持办法》。2009年针对我市未能进入国家20个示范城市的现状,又出台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补充政策,通过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所得税和离岸外包收入营业税实行财政奖励,与国家给予20个示范城市的优惠政策保持一致。2、外包园区发展和指导。按照《青岛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中“一带三城五园”的发展格局,各级政府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专业园区,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为提高服务外包产业聚集效应提供平台。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开发区获全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我市已对市南区、崂山区服务外包园区公共平台、双回路供电给予资金支持。2010年将完善和落实服务外包扶持政策,做好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落实2009年全市服务外包扶持资金。继续引导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加快发展,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进驻服务外包专业园区,促进外包企业积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