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11-30
字体大小: 打印
  2009年,我委紧紧围绕蓝色经济区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推动发展改革工作迈出新步伐。全市经济发展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城市地铁、港口、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展开,循环经济试点全国推广经验。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
  面对多年未有的严峻经济形势,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引导投资、扩大消费等12项措施,实施扩大出口、振兴旅游业等10项新举措,启动汽车“以旧换新”等刺激计划。全市经济增速逐季回升,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国家扩内需督查组指出,“青岛贯彻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政策行动快、部署早、措施实、成效大。”
  努力放大投资效应。建立重点项目联动服务体系,“四个一批”推进总投资3374亿元的335个市级重点项目。协调落实信贷资金232亿元,促成143个项目开工建设,72个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全年竣工80个,开工在建项目超过300个。建立扩内需市级调控资金,安排财力投资76亿元,引导扩大社会投资。争取中央7.6亿元,支持农村民生、社会事业和自主创新等重点项目。会同监察等部门组织6次拉网式检查,督促整改问题300多项,确保国家资金安全有效投入。出台促进民间投资意见,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和条件。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
  全力推进定向招商。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定向招商促进产业调整振兴建议。围绕石化、汽车、电子产业实施壮大规模和优化布局招商,推进6个新增工业功能区规划建设,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关联和主机配套项目。冠捷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东元软件园等项目签约,中石化LNG、伊科思新材料等项目落户。以30个服务业集聚区和80个招商项目为载体,实施“一个产业一个定向招商体系、一个集聚区一个招商部门、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招商团队”定向招商。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等88个投资过亿元服务业项目签约,总投资1362亿元。
  二、抓住机遇调结构、促转型
  制定《青岛市高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编制新能源等八大新兴产业发展方案,以产业园区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引导半岛装备制造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先导区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实施汽车、造船等七大产业三年振兴规划,争取国家资金2亿元推进60个技术改造项目。跟踪服务投资过5亿元的48个制造业项目,协调解决南车四方建设用地、丽东化工石脑油进口等问题。前10个月,大炼油、上汽五菱、南车四方股份、四方庞巴迪等4个项目,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1个百分点。
  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完善服务业工作机制、政策体系、资金扶持措施,协调推进商贸、旅游等传统产业升级和金融、物流等现代产业发展。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物流业、金融业逐步走出低谷,铁路货运量前10个月同比增长15.3%,银行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219亿元和1054亿元。以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引导30个集聚区建设,以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17个平台项目,市北中央商务区等16个集聚区形成规模;总投资1670亿元的118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中,27个新开工,28个竣工。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1.7%。
  引导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型城市。运用节能评估、区域限批、激励约束等综合措施,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安排2000万元支持余热余压利用等30个重点节能工程,关停黄岛电厂小火电机组,严控高耗能产业发展。我市超进度完成“十一五”节能计划。“点、线、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全市循环经济试点方案通过国家评审,3个城区、20个园区和100户企业循环经济试点有序实施。海水淡化和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废旧轮胎再制造等静脉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以体制创新促发展转型。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五项改革,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6万元提高到9万元。积极推进开发区省级配套改革试点,放大“港区一体化”、“大通关”及各类经济功能区政策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国有投资公司发展。
  三、放眼长远谋大事、强基础
  制定实施《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协调编制18个专项和14个区域发展规划,同步启动15个重点课题研究。统筹区域布局、产业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明确“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空间布局,构建海洋、临港和涉海三大产业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争取蓝色经济核心区纳入国家、省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超前启动“十二五”规划研究,形成总体思路和规划体系方案。
  以重大设施推动环湾重要节点建设。梳理总投资1130亿元的44个重点片区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管理。实行北部高新区基础设施饱和性投资,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进度过半;市南区沿海三半岛搬迁改造有序推进;四方欢乐滨海城开工建设。系统推进“三纵四横”主城区快速路网规划建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桥隧市区接线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胶州湾高速市区段拓宽加快打造环湾组团主轴线,重庆路改造、金水路等项目启动前期工作。超前研究城市管网、垃圾处理、低碳经济、绿色城市等事关长远发展问题。
  超前推进城市发展交通能源项目。抓住国家启动铁路交通建设机遇,压茬推进项目策划、评估、可行性分析,全力争取总投资590亿元四大铁路工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青荣城际轨道交通、青连铁路、海青铁路和客运北站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年内有望全部开工建设,促进半岛“一小时经济圈”形成和环渤海经济互动发展。扎实推进城市地铁项目前期工作,仅用15个月时间,完成10项规划编制、技术论证、国家评审、部委会签等程序,创造了“青岛效率”。2009年8月地铁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准。目前,地铁一期试验段开工建设,规划的8条线路串起环湾城市框架。系统规划海空“两港”建设。“三国五方”组建的新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获国家批准,投资14亿美元建造10个大型顺岸集装箱泊位。董家口港区开发全面启动,2020年建成年吞吐量过亿吨的现代化港区。适应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城市一体化发展需求,提前启动半岛国际机场前期研究,争取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立足未来发展能源需求,加快建设电力接纳型城市。宁东送电胶州换流站年内完成土建,将增加网供能力400万千瓦,相当于现有网供能力的63%。
  四、转变作风提效能、惠民生
  充分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平台,开展“增强执行力”作风整顿和廉政高效建设,强化“工作职能转变、审批权限下放、工作重心下移”理念。规范服务流程,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办理,赋予高新区、保税区、开发区市级审批权限,行政许可事项由5项减至1项,审批效率提高70%。实行100户重点联系企业和100个重点跟踪项目月报制度,协调解决招商局码头等项目退税,港中旅海泉湾、小麦岛开发等项目核准,海尔、金王境外投资等问题。有序推进50户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完善土地、产权等上市前置条件,特锐德成为全国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上市企业年度融资超过30亿元。
  坚持政务服务社会评价、行政效能市民考评。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把群众关心的实事作为业务工作重点,把基层的难处作为优化服务方向。一年来,细致研究亟需投入的社会民生项目,向市委、市政府提出财力投资建议。市民关注的妇儿中心、国医堂和北部医疗中心加快实施,社区医疗中心、乡镇卫生院改造梯次推进。妥善解决体育中心产权问题,确保体育馆、综合训练馆等设施如期竣工和十一运成功举办。会同有关部门建设筹措廉租住房3000套,整治筒子楼60栋,改造给排水管网225公里,更新公交车500辆。争取国家资金2.5亿元,改善饮水、道路等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全力推进援川重建任务,曲山镇、陈家坝乡17个援建项目竣工交付,5.6万平方米安居房主体完工,建设进度和质量获当地群众好评。
  尽管我们取得很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发展方式转变十分迫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机关部分处室、干部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行政效能需进一步转变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