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9-06
字体大小: 打印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学校2023年工作要求,围绕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年度目标任务,以“三教两课”(教师、教材、教法,课程、课堂)改革为抓手,落实音乐专业特色化建设和课程思政实施等重点工作,有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一、坚持教师为本,成就教师专业发展

1.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引导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做到“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评选校级“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先进工作者”,大力选树“身边的榜样”,发挥示范作用。严格师德考核,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完善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和重大问题报告、惩处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和长效化。

2.分层定标、分类培养,推进教师队伍梯队发展。深入开展教师全员阅读工程,完善“一二三四”学习机制,推动每学期一本书、两堂课、三篇文章、四次研讨落地见效。完善新教师“双导师”制,实施青年教师“一二三五工程”,评选新一批“青年成才奖”;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搭平台、建载体,一人一策,梯队培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名班主任;完善“艺校·大师季”教育品牌,邀请国内外艺术家、教育家开设大师课,引领专业建设,培育教学成果。

3.构建“四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建立四类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课程。一是基础通修课程,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二是个性选修课程,物理、化学、生物、专业课程,古琴、马头琴、陶艺、陶笛、太极拳等特色课程;三是培优精修课程,根据个性特长和学业需要,开展小语种教学和专业强化教学;四是补弱研修课程,根据学习基础,补短板,强弱项。

4.加强劳动教育。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开展生活劳动、职业体验劳动、专业实践劳动等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搭建劳动实践常态化载体,建设班级劳动实践区等校内劳动场所;优化劳动类学生社团设置,升级改造快乐农场;分年级落实“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家校联合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二、办学模式改革,推进“四个办学”

1.坚持特色办学。建立完善“一体两翼、三阶递进”的专业发展机制,围绕“艺术+”,建设表演类、设计类两大专业群,构建“基础专业+骨干专业+特色专业”的专业体系;坚持专业特色化建设标准,打造音乐、舞蹈、人物形象设计、美术、学前教育专业;完成音乐表演专业特色化建设中期验收;探索特色高中办学模式。

2.坚持融合办学。依托综合高中试点,深化校内职普融通试点;与青岛十七中,开展新型职普融通试点;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展2023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音乐专业探索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完善马头琴制作工坊功能,探索中职艺术教育“产学研一体化”途径,采取“课程渗透+社团活动+研学旅行”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黄河流域文化传承。

3.坚持联合办学。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初中小学合作,扩大青岛艺术教育集团朋友圈;积极发挥山东省中职教育音乐、舞蹈、美术教育联盟作用,加强合作交流;积极争取山东省职教学会艺术教育委员会落户我校;依托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单位平台,筹办全国中职艺术学校校长论坛。

4.坚持开放办学。与韩国南首尔大学开展人物形象设计专业3+4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内高校合作,开设日语、韩语等多种留学语言选修课,为学生国际升学创造有利条件;举办第五届“山海青缘——我的留学青岛故事”主题活动,打造国际交流品牌;开展少儿舞蹈、音乐专业基础课培训、老年艺术培训班,打造艺术教育终身培训体系;有序开放学校各项专业设施,扩大社会服务;依托青岛市中小学艺术教育指导中心,引领全市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精品文艺节目,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育人方式改革,聚焦高效课堂

1.规范教学常规。聚焦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考试检测,狠抓教学常规;坚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工作法,以教案改革为抓手,强化集备教研;落实校长听评课制度,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常态化开展教案、作业展览评比,提升集体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

2.打造高效课堂。分专业分学科,研究基于艺术生特点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等不同课型,打造高效课型范式;深入探讨分层次目标教学、学案导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情景教学,评选校级优秀教学法。

3.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高水平在线精品课程和数字化课程资源库;评选校级精品教学案例;建立非高考班“实践+比赛”、高考班“升学+比赛”教学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展览和评比。

4.加强教育科研。积极开展2021年度省、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结题和2023年度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的开题工作。推进承担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改项目研究工作,做好中期验收。以省、市、校三级教改实验项目和课题研究工作,组织中期评比与验收;制定学校年度科研课题与教改实验项目指南,并进行遴选培育。

四、保障机制改革,聚焦数字赋能

1.深化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提升教学设施智能化,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打造智慧教学新环境;围绕教、学、管三个维度,构建智慧化教学全过程生态圈,探索理化生智能实验模拟舱、教学评价模型、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建设。

2.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落实《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信息化专家型干部和专家型学科教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