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和品质,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获评五年评选一次的全国教育系统内集体最高荣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圆满举行建校百年庆典活动,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学校还获评山东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山东省“无废学校”、山东省最具影响力高级中学、山东省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先进单位、第八届青岛市教育改革优秀成果、青岛市科学教育实验校、青岛教育实验区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山东省第30届信奥优秀参赛校、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先进组织单位、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优秀组织单位、青岛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健身操比赛突出贡献单位、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中国海洋大学卓越生源高中。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党建统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1.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学习成效
学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把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高质量主题党日、书记讲党课、专题学习班、观看主题视频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理论中心组共开展10次理论学习,3次专题会,学校共组织2次主题党日活动,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党员深入理解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掌握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提高学习成效。
2.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修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共同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清廉文化建设推进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执行六项师德规章,完善教职工师德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利用校会、思政课、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加强师生意识形态工作,在师德建设月举行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签字、爱心帮扶等活动。推进清廉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结合“十个一”项目相关内容,把校园清廉文化建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廉洁养成教育活动。
3.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深入打造“青春向党,家暖人心”党建品牌,以党建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按期完成党委换届,配齐配强学校党组织班子;新发展1名优秀青年教师党员,3名预备党员如期转正,培养接续力量;发挥七个党员先锋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开放“无忧中心”,举行“啄木鸟”民主评议团例会和军警家属慰问,元旦春节期间领导干部带头走访慰问退休教师70余人,做好统战工作。
(二)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全面发展人才
1.落实文化育人,打造特色德育品牌
落实“每月一主题、每生一社团”工作要求,加强“德以养正”德育品牌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班主任节、第十九届读书节、校园体育节等,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积极组织开展28个学生社团活动,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机器人社获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二等奖;模拟政协社团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获得“最佳提案”“优秀调研报告”等5个团体奖项和“最佳委员”等6个个人奖,王银凤、王晓燕、姜爽爽获评“最佳指导老师”;天文地理社获第17届地理小博士全国一等奖;历史教研组组织全国中学生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13人,省级一等奖以上109人;辩论社获全国中小学生华语辩论锦标赛山东区亚军。组织2023级开展学农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积极参加青岛市心理健康月活动,张鑫指导心理剧、王童指导微剧均获青岛市一等奖。学生代表2022级9班刘雨菲出席山东省学生联合会第13次代表大会。加强中外友好学校交流,组织部分师生赴德国、法国等地学校进行访问游学,接待友好学校德国莱夫艾森高级文理中学部分师生来我校进行文化交流。
2.坚持五育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加强教体融合,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举措,确保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举办秋季运动会、组织3V3篮球赛、跑操比赛等,提高学生运动热情,在青岛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合格率达100%。橄榄球队获全国中学生锦标赛季军,羽毛球队获山东省六连冠。深化艺教结合,举办名画动起来、元旦文艺汇演等,营造良好艺术氛围,在青岛市第34届艺术节班级器乐、班级舞蹈比赛中均获一等奖,青岛市第九届合唱节获“最佳演唱奖”,弦之韵弦乐团获山东省八艺展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八艺展。加强近视综合防控,坚持一学期两次视力检查并对重点学生做好追踪。开展规范“双姿”和明眸强脊行动,做好传染病防控,加强因病缺勤追踪管理。
3.推进协同育人,擦亮“聚力育英”品牌
常态化组织班主任沙龙,开展精准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专业能力,强化以班主任为主导的全员育人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我校的省、市、校级名班主任向省内外学校分享经验十余次。秦欣获评市优秀班主任,郭力行获市班主任能力比赛二等奖,徐婷丽获评市青年教师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二等奖,邢爱丽获市班主任优质课二等奖,柳叙慧获市家庭教育优质课二等奖。
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凝聚家校合力。成立新一届家委会并积极开展工作。多次举行“家长大课堂”“学情会商”“家庭教育指导会”,通过家长信、教师家访等形式,针对心理关爱、亲子沟通、生涯规划、安全教育等重要内容,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邀请法治副校长、心理健康教育名家及北大、人大、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教授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参与青岛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宣传月”活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入选山东省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鞠振国获评山东省协同育人名校长,隋婧、秦欣获家庭教育案例评选二等奖,两位家长获学用《陪伴成长》征文活动一等奖,一位家长获青岛市“智慧家长家教好故事”。张磊出版家庭教育专著《当高考遇上青春期》。六位老师获得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资格。
本学期先进班集体:
2022级:4班(刘潇涵)、6班(邢爱丽)、11班(王银凤)
2023级:2班(张磊)、13班(刘丽丽)、14班(丁彦平)
2024级:2班(尚妮娜)、7班(马秀芳)、12班(孙嘉璇)
艺术班:2023级16班(李瑞艳)
(三)聚焦特色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1.完善特色课程体系,深化特色高中建设
以省、市特色高中建设为契机,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体系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学习任务单、大单元教学为抓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完善国防科技特色课程体系和拔尖创新人才全学段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持续优化课程实施与评价,九门高考学科均开设线下或线上强基课程,其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AB班每周开课,英语、历史、政治每周开设培优课程。本学期共开设你好AI、光影军事、羽毛球、德语、日语等涵盖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养等多类别的20余门校本课程。案例“聚焦国防特色,打造新时代特色高中”获第八届教育改革优秀成果奖,课题报告《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十年教学改革与实践》获评青岛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创建优质学科基地,打造高水平教研平台
立足省市学科基地的经验总结,以学科基地建设要求为标准,从发展基础、课程实施、育人管理、支持保障等四个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制定学科建设年度清单,切实提高教研组建设实效,争创省市学科基地。各教研组开展学科周活动,以优质学科建设引领教育教学。强化科学类、人文类学科建设,语文组获评青岛市读书先进教研组,地理组在省学科基地活动中作经验分享和课例展示,各教研组多次承办或在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中作典型发言,迎接广州、云南、宕昌等多地研修团队交流,并作教学展示。
3.以大单元教学为载体,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素养课堂
作为首批山东省大单元教学实验培育学校,深化“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内化、点拨升华”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打孔学习任务单和思考铃,坚持素养导向,突出学科实践,指向真实情境的学习,以大概念统领,以大单元呈现,以大任务驱动,成效显著。积极参与大单元教学实验学校教学研讨会,为全国各地老师展示大单元课例二十余节、专场报告十余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影响力。多节大单元课例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多项课题展开研究,大单元相关案例获得青岛市教学成果奖。
4.探索创新人才培育路径,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挖掘名校资源,持续开展强基与综招政策宣传与解读,探索分层分类强基竞赛教学模式,持续推动强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组建高二、高三年级清北班,李青(清北班班主任)、高翔、石大山、杜春玲、李哲晖、秦汉堃、王雪、李慧、王岩、隋婧、高三英语、语文集备组为目标学生进行常态化授课、点单式辅导。邀请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院士等高校教授开办科普系列讲座。成功举办首届青岛一中信息学科营。承办青岛、日照、烟台三地信息学奥赛培养分享会。周舒帆、王善珑获NOIP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周舒帆、殷钲淇获全国信息学奥赛省一等奖。45人次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比赛中获一、二等奖。6人获数学奥赛山东省二等奖,获奖人数历届最多。2人获物理奥赛山东省二等奖,1人获化学奥赛山东省二等奖。
5.加强分层适切培养,精准施教个性发展
根据市教育局“6153”“1445”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对多种高考录取方式尤其是对强基计划和综评招生的研究,重点探索各层次学生的多元发展。开展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研究,把个性化学习册与学习任务单有机结合,作业、练习分层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优化选课走班以及强基班、补弱班的实施方案,加强艺体生、艺术班管理及文化课学习,提高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质量。
(四)激发内生动力,培养教育家型教师
1.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管理机制,结合全市中小学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六项行动,组织开展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开展“每月一讲”“每学期一测评”教师师德师风相关培训,组织荣休仪式、教师宣誓、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等活动。积极发挥师德标兵在教职工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丁彦平、王斌、尹君杰、邢爱丽、刘敏、李青、张磊、秦欣八位老师获评第二届师德标兵。修订《奖惩条例》,完善教师教科研保障和奖励机制,优化表彰奖励类型和标准,健全教师评优评先制度。
2.扎实推进强师计划,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完善“双金字塔策略”和“领跑者培育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青蓝计划、菁英计划、卓越计划、领航计划和尖兵计划。开展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及专题教研等系列活动,定期开展三进课、名师示范公开课等;定期开展读书班活动,依托名师工作室,通过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命题能力等专业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3.聚焦尖兵教师培养,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畅通优秀教师成长机制,落实《青岛一中强基计划尖兵教师培养方案及评价激励办法》,以尖兵教师认定举措为抓手,加强尖兵教师培养和教研体系建设。加强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严贤付校长主持山东省规划课题、贺宁副校长主持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通过考核并结题。王晓丽、王岩分别主持青岛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开题。于贻丹获青岛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学期,张磊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师,任军涛获评青岛市特殊津贴教育专家,鞠振国获评青岛名校长,贺宁获评青岛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王淑凤获评青岛市优秀教师,李青获评青岛市师德标兵。尚青鲁、邢爱丽分别入选山东省中小学艺术、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哲晖获第十二届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最优秀选手奖”,省级实验教学优秀课例;于慧敏、郑一斐获山东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陈凡姝、祖金莹、孙迅获青岛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迟迅宏、王银凤、徐婷丽获二等奖;王晓丽、杨爱丽、王孟妍、刘艳琳、王宏丽获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柳叙慧、邢爱丽、管路燕、吴正超获二等奖;生物刘艳琳团队、历史韩悦团队、马秀芳获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等奖,化学刘国平团队获二等奖;白杰团队、王岩团队、韩凯璇团队获青岛市命题大赛一等奖;刘敏团队、王淑凤团队、王银凤团队、韩悦团队、宋佳玉、郑一斐获二等奖;刘艳琳获评全国信息素养提升融合创新课例;张永科获青岛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设计比赛思政课程项目高中组二等奖。
韩凯璇老师开设全国示范课;隋婧开设省级公开课;邢爱丽进行省级典型经验交流;王雪、王丽丽、时昕伟开设市级公开课;王璐开设名师开放课;于慧敏、韩悦、刘晓艺、王小涵、王雪开设市级交流课;李秀秀开设研究课;石大山、宋佳玉、刘潇涵、孔潇艺、迟迅宏、徐婷丽、韩睿、杜春玲、秦汉堃、韩德琛、张一蕙、孙宁、李慧、于浩淼、王银凤、尚妮娜、柳叙慧进行市级典型经验交流;历史组全体教师、郭月霞、韩云龙、王童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夏敏指导学生获省级比赛一等奖;王雪、迟迅宏、刘晓艺、宋佳玉、刘潇涵、张萌、秦汉堃获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奖;英语组全体教师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王银凤、王晓燕、姜爽爽获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最佳指导老师;时昕伟获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素养竞赛市级指导教师;语文组、历史组全体教师、张欣、李旭、孙小斐、李婷、郭力行、王世连老师获市级优秀指导教师。本学期听课50节以上的老师有:于慧敏(67节)、刘晨(60节)、孙钰皓(60节)、李姿颖(60节)、李哲晖(60节)、孔潇艺(55节)、孙嘉璇(54节)、徐婷丽(51节)、王雪(50节)、陈志颖(50节)、王怡雪(50节)。
本学期先进教研组:
数学(王晓丽)、英语(王淑凤)、化学(杜春玲)、地理(邢爱丽)、音乐(张欣)
优秀集备组:
高三:语文(李羽婷)、数学(于贻丹)、物理(宋佳玉)、地理(王岩)
高二:数学(迟迅宏)、英语(赵越)、化学(杜春玲)、地理(蔡文斌)
高一:数学(王晓丽)、英语(王孟妍)、化学(刘国平)、地理(马秀芳)
先进年级:2022级
(五)举行百年庆典,彰显学校社会影响力
齐心协力精心呈现,展现全体师生凝聚力。新建现代化、科技感的校史馆,再现了一代代一中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示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成就和为人和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顺利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刘升勤等领导、校友出席活动。一中校友、师生倾情参与,从不同角度展示学校百年来的发展成就,展现了学校的独特魅力与精神风貌。校庆期间颁发“海尔寸草春晖优秀教师奖”“海尔知行合一优秀学生奖”、“黄晓明优才、优艺、优教奖”。网络平台全程同步直播,观看人次超150万,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教职工、学生积极担任志愿者、参与文艺演出等,充分展现了责任担当及对学校的热爱。青岛一中百年校庆回顾历史、传承精神、凝聚力量、促进发展、弘扬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以及激励创新、展望未来。这不仅是对青岛一中过去百年辉煌历程的庆祝和纪念,更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许和展望。
(六)凝聚集团力量,推进教学质量提升
深耕集团化办学模式,扩优提质成效明显。积极开展集团一体化的教师培训、基于项目的大教研、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启航班系列活动等,有效引领各梯队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探索幼小、小初、初高的衔接路径,构建小初高贯通式课程。建设“创新实验室”,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一中杯”学科营、“青苗计划”等。一中市南分校获评市南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先进单位、市南区强校提质行动教学质量奖,成功承办市南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暨集团化办学改革成果总结会,全面展示了一体化贯通培养的集团化办学成果。
(七)优化学校管理,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1.强化落实安全管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加强综合治理和校园安全预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安全隐患排查机制,修订完善三项安全责任清单,常态化开展校园消防、交通安全、食品和饮用水卫生、防欺凌、防溺水、心理健康等专项检查。邀请团岛消防站官兵来校指导消防演练,协同社区、公安做好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2.整合多元媒体矩阵,宣传学校办学成果
组织37位青年教师、班主任组建专项宣传小组,从不同角度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校园电视台拍摄专题短视频,在视频号和媒体平台上广泛转发、播放。校庆当天,邀请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三十三家媒体,撰写25篇稿件,拍摄50多条短视频。
3.数字赋能智慧校园,科技助力教学改革
进行网络升级,中央机房实现封闭机柜智能运行。课堂智能评估系统覆盖基础年级,实现录播、直播、回看、智能分析,为教师提供自评互评、大数据分析反馈等技术支持。利用畅言智慧课堂系统、星火智能批阅一体机,在备课、上课、课后反馈等环节高效采集、利用数据,提升教学效率。安装智能音频防欺凌系统,监控“天眼系统”实现省、市教育监控安防平台联动。我校在全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4.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校园环境品质
加强食堂管理,成立了新一届的膳食委员会,聘任了食品安全家长监督员,定期邀请家长进校陪餐,每月召开学生民主座谈会。安装智能刷脸就餐系统,增加营养套餐的种类。倡导“光盘行动”,鼓励师生节约粮食。加强物业公司的管理与指导。实行分区责任制,实施垃圾分类与回收制度,打造绿色生态校园。为教室和办公室更换了部分空调,对所有教室加装节能灯管。完成单县路42号、44号房屋的征收与交接工作。对校舍和运动场地进行维修改造。
本学期先进处室: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
二、问题与建议
1.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落实及实效还有待提升,继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家校联系及家长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还需加强,家校协同育人系统化建设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2.尖兵教师的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需继续完善;
3.教师增强数字素养的意识有待提高,利用数字化提升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