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8-30
字体大小: 打印

本学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攻坚突破。以迎接百年校庆为契机,积极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与影响力。围绕中考招生、高考、校庆等重点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获评青岛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山东赛区金牌学校、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重庆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挂牌优质生源基地。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五育融合,协同育人,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

1.聚焦学生素养提升,打造特色德育品牌

落实“每月一主题、每生一社团”工作要求,通过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加强“德以养正”德育品牌建设。结合“德育自治、智育自学、体育自强、美育自悦、劳动自立”学生发展指导方针,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举办志愿服务节,组织参加青岛市学雷锋活动,表彰志愿服务标兵及团队,营造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氛围。举办社团文化节,开展辩论赛、模拟政协等。举办心理健康节,开展心理剧、“让爱流动,祝福高三”等,助力学生心理健康。举办体育节,开展多彩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扎实落实“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组织2023级学生赴曲阜、淄博、东营等地开展研学,将国防教育与“红色研学”有机融合。组织参观克利伯环球赛帆船等实践活动。结合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民俗博物馆参观、端午香囊制作等主题研究性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2022级学农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

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人人参与,各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模拟政协社团撰写的提案在团中央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获评“最佳模拟政协提案作品”,并成为全国“两会”正式提案;辩论社斩获“品言杯”中学生华语辩论赛冠军、青岛市高中学生辩论赛优秀组织奖;赤蜂公益社团荣获“青岛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天文地理社在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山东省一等奖等多项奖项。两名同学在青岛市中小学读书节“廉心文语”主题征文活动分获一、二等奖。积极落实学生管理“十自”方略,加强学生干部培养,校学生会被推选为山东省学生联合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学校代表团体。

积极落实思政一体化建设有关要求,组织思政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研学、社区服务等,开展“国家总体安全观”“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4次,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思政内容。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加强思政一体化理论研究,由鞠振国副校长主持、张鑫、于慧敏、姜爽爽等老师参与的青岛市教育科学院“十四五规划课题“《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顺利结题。王晓燕老师主持青岛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专项课题并立项。时昕伟老师获首届青岛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赛二等奖。

2.营造五育融合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教体融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举措,确保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1小时,开展跑操比赛、“校长杯”足球赛、吉尼斯挑战赛等,提高学生运动热情,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提升。在青岛市体质抽测中合格率达100%,校足球队获山东省校园足球锦标赛亚军,承担青岛市体育中考考点相关工作并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深化艺教结合,发挥美育特色学校、特色社团和高水平艺术团的引领作用,开展学生艺术素养自评。音乐鉴赏课开设陶笛特色课程教学,美术鉴赏课进行个性绘画创作,通过学生的课堂实践提升艺术素养,使学生掌握一门乐器、进行一次美术创作。艺术器乐、朗诵节目在青岛市“八艺”展选拔中获得晋级资格。2022级举办班级音乐会受到师生好评。落实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加强近视问题综合防控,开展视力检查并对重点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规范“双姿”促五育专项行动和明眸强脊行动。

3.擦亮“聚力育英”品牌,集聚协同育人合力

依托“场域理论”打造“聚力育英”协同育人品牌。三级家委会规范运作、参与学校管理,协助完成各类招标遴选等工作。2021级家委会捐赠“少年中国说”书简、“勤”印章石雕,感恩母校,献礼百年校庆。以山东省家庭教育名校长培养人选工作室、青岛一中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协同育人试点研究。全方位开放办学,坚持举办“家长论坛”和校园开放日,实行“1+1+N”模式,形成完整的家校协调育人体系。多次举行“家长大课堂”“学情会商”“三长见面会”等,让家长走进校园。通过家长信、“亲子围炉煮茶”家庭会议等形式,针对心理关爱、亲子沟通、生涯规划等,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22级10班厉一铭家长荣获青岛市“家校金点子”一等奖。孙迅老师撰写文章获市教育局“家访好故事”。两位家长的作品入选青岛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宣传月”优秀征文。由各行业专家组成的专项团队,为师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生涯规划、科技前沿等理论和实践知识。邀请法官、律师、医生等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三个年级军警子女分别举行心理团辅、座谈会、心理沙盘等军警民共建主题活动。落实万名教师访万家,构建全员育人导师体系。组织广泛而深入的家访活动,广大教职工通过走进学生家庭、家长接待室面谈、电话、微信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栾岚老师从高一年级起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并联系爱心企业为该生捐款累计8000元。

4.精心筹备百年校庆,营造浓厚校庆氛围

持续征集校友回忆文章,并通过学校公众号推送。校庆倒计时100天时,邀请知名书法家、画家、校友等,开展书画笔会活动。积极与校友联系,接待校友返校参观,接受校友捐赠书法、绘画作品以及有纪念意义的物品。走访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的老校友,听取他们对校庆以及学校发展的建议。建成多功能、开放式校史馆。发布校庆文创作品征集令,鼓励全体同学参与书画、校园歌曲和校庆徽章的设计创作,收集各类作品近百个,其中学生原创歌曲《升》,得到青岛教育局官方视频号等多家媒体转载。

本学期先进年级:2021级

先进处室: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

先进班集体:

2021级:2班(李青)、6班(马秀芳)、12班(秦欣)

2022级:1班(石大山)、9班(杨爱丽)、12班(孙迅)

2023级:2班(张磊)、13班(刘丽丽)、14班(丁彦平)

艺术班:2021级13班(张永科)

(二)深化课改,内涵发展,全面建设特色高中

5.聚焦特色高中建设,完善特色课程体系

作为国防科技特色高中,深入学习落实省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与高中课程领导力文件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体系化,构建起“一体两翼三融合”国防科技特色课程。持续优化课程实施与评价,九门高考学科均开设线下或线上强基课程,其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AB班每周开课,奥赛强基课程建设卓有成效。本学期共开设探究遗传的奥秘、光影军事、心理与生活、德语、日语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养等多类别20余门校本课程,于贤辉、尚青鲁团队分别主持开发的课程均获评青岛市精品校本课程。

6.立足学科基地创建,深化大教研组建设

结合地理组获评省学科基地的经验分享,各教研组以学科基地建设要求为标准制定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并以招生宣传为契机进行各教研组风采展示。深化大教研体系建设,持续开展“贯通式一体化教研”“问题式教研”“主题式教研”,对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高考备考与试题分析等重点问题进行攻坚研讨,各教研组多次承办或在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中作典型发言。本学期,物理、生物、历史学科入选第三批青岛市市级学科教研基地,加上之前入选的地理、数学、英语,我校已有6个学科入选了省市学科基地。英语高三集备组深入研究、通力合作,高考成绩优异,高考140分及以上达16人,130分及以上达151人。

本学期先进教研组:

数学(王晓丽)、英语(王淑凤)、化学(杜春玲)、历史(丁彦平)

优秀集备组:

高三:数学(李新萍)、英语(柳叙慧)、化学(刘国平)、历史(王明霞)

高二:语文(李羽婷)、英语(栾岚)、化学(王璐)、历史(管路燕)

高一:数学(王晓丽)、英语(刘丽丽)、物理(逄伟)、政治(王晓燕)

7.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总结教学创新成果

作为首批山东省大单元教学实验培育学校,积极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实施有效策略和实践样态,开展校本化的培训策略、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及多元评价的深入研究,形成以学习任务单为抓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和以典型案例为依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汇编,并申报教学成果。成功举办山东省大单元教学实验培育学校区域教学研讨会,地理组隋婧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英语高三集备组进行大单元集备展示。青岛一中教育集团学校、日照烟台威海等地联合学校、二中分校等兄弟学校、对口帮扶学校宕昌二中的领导老师以及甘肃访学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参会学习,形成了一定区域影响力。各教研组大单元教学研究不断突破,历史组相关课题结题、论文发表,英语组、地理组大单元学习任务单编印与使用尤为突出。

8.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尖优学生培养

针对高校招考模式改革和市教育局名优率提升的要求,不断加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组织高三清北目标生参与青岛市强基集训,基础年级学生按时参加校内强基培训及各地市竞赛集训;挖掘名校资源,引进中科大、青大等高校教授开办讲座,拓宽学生视野;组织参加名校开放日、TDA测试、名校冬夏令营和登峰计划研学营等;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并选送青岛市参与评比,成果获青岛市二等奖3项;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生物组梁会爽、物理组石大山指导学生参加青岛市首届实验能力比赛获一二等奖;高三杜春玲、李哲晖、高翔、秦汉堃、祖金莹等老师为强基目标学生进行常态化授课、点单式辅导,高翔、李哲晖为全体学生开展物理和数学高考冲刺专题讲座,崔世俊为美术生上作文提分专题课。2024届清北强基7人组取得平均660分的高考成绩,均进入全省前3000名,强基计划4人被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录取。

9.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加强分层适切培养

根据青岛市“6153”“1445”工程建设要求,实现2024年高考强基高校和“双一流”录取人数再提升,“985”高校录取人数倍增。2024年高考650分以上11人,600分以上占四分之一,特招线达线率近90%,本科达线率99.1%。首届国防班(2班)600分以上占五分之四,特招线率100%,最低分超特招线30余分。2人被复旦大学,3人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2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为飞行学员。加强艺体生、艺术班管理及文化课学习,调动学生内驱力,体育类考生2人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艺术类2人被中国人民大学、2人被中央音乐学院、3人被中国音乐学院、6人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结合学生生涯规划,承办青岛市综招模拟面试和讲座,组织开展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综招专场讲座,建立个性化跟踪指导机制,帮助学生升入双一流高校。各班级加强对综合评价招生的研究与引导,我校2024年高考综合评价招生共录取117人,位列全省第五,青岛第二。

(三)筑牢根基,激发活力,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10.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

组织观看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会、手写座右铭等活动深入学习教育家精神;开展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评选校级三八红旗手,通过树立典型,大力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师德专题培训,签订抵制有偿补课承诺书、组织师德知识测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修订《学校奖惩条例》《青岛一中考核实施方案》,设立青岛一中年度优秀工作者;整理下发《教师晋职竞岗、评优评先申报指南》,不断发挥制度的激励效应,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

11.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完善“双金字塔策略”和“领跑者培育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青蓝计划、菁英计划、卓越计划、领航计划和尖兵计划。开展研展结合,研赛结合活动,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并邀请专家进行说课讲课专题指导讲座;定期开展三进课、名师示范公开课等;依托名师工作室,通过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命题能力等专业素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能力。利用班主任例会,组织班主任开展专项学习,组织参加齐鲁名班主任群组活动,四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分别开展活动各1次。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开展暑期大家访活动,通过定时、定人、定地、定内容的方式,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育人效果提升。

12.突出尖兵教师培养,引领教育教学创新

调整完善《青岛一中强基计划尖兵教师培养方案及评价激励办法》,逐步建立尖兵教师动态评定机制,根据培训成绩、培养业绩、课程资源建设等情况进行尖兵教师认定,通过访问研学、高端讲座、双师课堂等途径,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和教研体系建设。

本学期,尚青鲁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贺宁、王淑凤获评青岛名师;王淑凤获评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王孟妍、刘艳琳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于浩淼、梁会爽获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王笑寒、刘潇涵获青岛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隋婧获青岛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班主任学科二等奖;王晓丽、迟迅宏、王孟妍、杨爱丽和秦汉堃课例获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李哲晖课例获评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省级优秀案例,并拟推报教育部;孙宁、祖金莹获评第二届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语文组、英语组、地理组、历史组、政治组、信技组、音乐组80余位老师指导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白杰在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受到中国化学学会表彰。孙迅、陈凡姝、刘晓艺、韩德琛获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王岩开设省级公开课;王璐、王岩开设市级名师开放课;韩凯璇进行国家级课例展示;吕卓雅、王雪、李秀秀、韩悦、孙迅、袁郁文、隋婧、张欣等开设市级公开课、交流课;崔世俊、王孟妍、王淑凤、李青、柳叙慧、尚妮娜、王笑寒、刘潇涵、宁艳蓉、梁会爽、韩政、邢爱丽、张欣等进行市级经验交流。

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王晓丽、王岩、张一蕙老师立项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丁彦平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教研成果一等奖、主持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顺利结题;王淑凤、尚妮娜、石大山、张鑫、戴彦、李琦、李婷、吕卓雅主持的教育学会课题顺利结题;白杰、梁会爽、韩政、孙佳玢、王岩主持青岛市教育学会课题并立项;50多位老师参与省市级课题。

本学期听课50节以上的老师有:刘潇涵(60节)、祖金莹(60节)、刘晓艺(56节)、袁郁文(55节)、陈凡姝(55节)、孔潇艺(51节)、王雪(50节)、李哲晖(50节)、迟迅宏(50节)、于慧敏(50节)、韩睿(50节)、王小涵(50节)。

(四)民主管理,开放共赢,提高学校治理效能。

13.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全面落实校园安全“一岗双责”,修订安全应急预案,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加强与交警、公安联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邀请消防安全领域有经验的学生家长到校指导工作。定期开展规范化安保培训和防暴防恐演练。邀请专家开展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严格落实防欺凌、防溺水等重点工作责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建立特殊类型学生台账。举行四次应急逃生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处置能力。

14.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综合实力

继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实施“筑基计划”和“学科营”等,完善小初高贯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尖兵教师的培训,打造胜任“拔尖人才”贯通执教培养的尖兵教师群体,派出多名教师担任一中市南分校创新人才培养教练员。承办了以“小初高贯通培养模式下的科创课程研发”为主题的青岛市“奇点论坛”。打破学段壁垒,根据青岛一中“国防科技”特色高中建设需求,设计并实施了小初高“海洋+科技”系列课程。通过“青苗计划”等科创教育平台,面向部分学有余力或特殊禀赋的小学、初中学生开设项目式学习课程,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陈雯老师参与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顺利完成支教任务,学校再次选派毕慧亮、杨莉、薄正三位老师续接该项目,赴宕昌二中支教。

积极创新微信公众号系列内容,发布教研组建设(5期)、校本课程(4期)、社团介绍(7期)、校园节庆(10期)等系列,全面介绍多彩校园生活。中考招生工作成果显著,中考普通班、特色班录取线稳定位列局属高中第三名,与前两名学校录取线差距进一步缩小,提升了学校美誉度。

15.提升综合治理能力,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对校舍和运动场进行维修改造,提升育人环境。成立了新一届的膳食委员会,定期邀请家长进校陪餐,每月召开学生民主座谈会,倡导“光盘行动”。安装智能刷脸就餐系统,增加营养套餐的种类。物业公司实行分区责任制,保持校园环境整洁有序。实施垃圾分类与回收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16.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智慧教育生态

利用智慧教学平台、个性化学习手册和智能研修平台等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全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我校作为智慧校园引领型示范校做了典型发言。教室教学智能评估系统完成立项及招标准备,校园网络设备完成更新升级。

二、问题与建议

1.全员育人导师制还需进一步落实、落细。教师应更加主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育人措施,提升育人实效。

2.教师在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还需加强。部分教师对学生自习的监督、管理与指导不够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自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特色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科大单元教学理论内核的理解推进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个别学科仅停留在任务单编写层面,没有真正理解大单元教学内涵并深入推进。

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清北突破、奥

赛突破的目标还需要继续深入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